分享

​文徵明年近90岁时写的大字行书《咏花诗》,筋骨力道依然强劲!

 不易齋2 2022-10-25 发布于美国

“大器晚成”的文徵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书画作品,在其书迹中,小字作品是最多的,以小楷、行书成就最高,以至于很多人都产生了“错觉”,就是文徵明能不能写大字。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文徵明用他比较罕见的大字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图片

在他的大字作品中,行书《咏花诗》非常能见其高超书艺。此帖写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此时的文徵明已经86岁了,一位年近九十的老翁还能写出这么骨健筋强的作品,当代很多中青年书法家都做不到!《咏花诗》由三首构成,歌颂梅花、桃花、梨花。

图片

文徵明的行书学自李应祯,并上溯至二王、欧阳询、苏轼、黄庭坚诸家,尤其是大字行书,颇有黄庭坚“长枪大戟”“荡桨笔法”在。《咏花诗》行笔生拙老辣,笔画以纵笔取势,如“身”“常”“看”等字,粗拙有力,与秀雅华美的楷书气韵完全不一样。

明代书家陶宗仪曾言:“待诏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笔法,大书仿涪翁黄庭坚尤佳,评者云:如风舞琼花,泉鸣竹涧。”风舞琼花和泉鸣竹涧,皆可从《咏花诗》的结体、运笔的“宁拙毋巧”与险奇欹侧中见出。

图片

此帖字行疏离宽通,但气韵连贯,字形走势平中显奇,大起大落、左右开弓。如“十”“断”二字,“十”横长而竖短,虽依旧端庄,但上下平衡结构被打破,“断”字向右上取势蓄力,点画提按皆有节奏感,不论笔法还是因字取势,均给人老辣遒劲之感。

《咏花诗》运笔老到,文徵明“人老笔不衰”,行笔意气平和丰足、牵来曳往,暗合法度,精谨纯熟。墨色浑厚凝重,纵横雄强,结体宽博浑朴,均是中锋用笔取得的效果,开合有度、收放适宜。此帖章法肃整,似欹反正,字形大小相间偏正交映、方圆并用、肥瘦得宜、疏密有致,姿态万千,“人书俱老”境界下的随心所欲即使黄庭坚见了也要佩服。

图片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认为:“待诏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文徵明将黄庭坚“长枪大戟”的笔法学得惟妙惟肖,但他不是模仿,此作在笔锋不露、温润古雅风格中,则是文徵明整体书风的体现。

《咏花诗》除了笔意高古朴拙、风清气正外,诗文也独抒性灵,温文尔雅的“文人气”扑面而来,格调清朗,赏之顿觉舒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