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达观。 我国作家灿若星河,谈到马识途先生,那可是赫赫有名的“长寿仙翁”,他是目前我国最长寿的作家。 马识途先生生于1915年的他目前已经108岁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步伐稳健。 说起来养生之道,一脸佛相的他总是笑眯眯地说,豁达乐观,笑容满面,就是最好的养生。 他甚至还会补充一句,我认知还比较粗浅,可能只是一孔之见。 生活当中,马识途先生也总是春风满面,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里所有的人和事。 ![]() 2 规律。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苦闷熬夜人易老。 马识途先生非常注重作息规律,从青春年代,到花甲老人,再到鲐背、期颐之年,他的这个习惯,雷打不动。 我们村子里有个老中医,他有一句话至今让我记忆犹新:早睡早起,心旷怡神;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马识途先生指出,健康跟储蓄别无二致,平时积攒一滴水,长期形成太平洋,时间的威力,所向无敌。 如果总是透支健康,疾病迟早光临。 ![]() 3 认真。 认真也是养生之道?答案是肯定的。 马识途先生晚上9点按时睡觉,清晨5点准时起床,他常说,关爱自己是最好的养生;而关爱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生活。 充足的睡眠,是精神饱满的基础;工作生活活力全开,自然事半功倍。 马识途先生还说过,带着感恩生活,温暖无处不在;带着计较生活,痛苦悲伤俯拾皆是。能做到睡前原谅一切,那你醒来便是新生。 认认真真生活,开开心心工作,我们会发现,世界如此美丽! ![]() 4 运动。 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 这句话流传世上数百年,一直是大众心目中的养生秘诀,长寿的圭臬。 达·芬奇说,运动,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日常生活里的,我们能看到运动的人比比皆是,不过能够坚持下来的,却凤毛麟角。 听说运动可以降低三高,增强免疫力,保持年轻态,激发创造力,很多人跃跃欲试,“三分钟热度”过后,依然故我。 不愿离开舒适区,让运动变成了纸上谈兵。 马识途先生却能坚持每天运动,多年不变。 ![]() 5 适度。 马识途先生认为,不论是运动,还是休闲,或者劳作,关键一点就是适度。 此外,人还要遵循年龄特征,不能勉为其难,也不能人云亦云。通过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组合,才是重点。 每天早上,马识途先生按时起床,洗漱已毕,就会在自家小院里散步,一边走路一边听广播,在朝闻天下之时,也锻炼了身体。 这是一举两得的习惯,他坚持多年。 ![]() 6 宽容。 马识途先生指出,一个人如果能够长期保持身心的愉悦,就是对健康最好的呵护。 这就涉及到内心的修为,精神世界的开拓。 因为有了正确的思想指引,他总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自己有趣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哪有时间去跟别人斤斤计较呢? 哲学家说,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得多,而是因为他们计较得少。 人们说,马识途先生有一颗佛心,因为慈悲,所以宽容。 ![]() 7 学习。 因为创作需要,读书是一个作家的基本功。 马识途先生酷爱读书、看报,不仅如此,他还学习网上冲浪、多种新技能,一直让自己保持每日精进的状态。 在不断的学习当中,他收获新知识,获得新体验,为他的创造力夯实了基础。 他跟朋友们讲,人活100年,也不过30000天,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注重内修。 不争不抢,集中精力把每一天活得精彩纷呈。 ![]() 8 创作。 人们常说,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做自己喜欢的事,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马识途先生爱写字,一笔一划都倾诉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于美的追求。 他说,沉浸在自己的喜欢的事业里,幸福感油然而生,内心愉悦满足,快乐源源不断。 马识途先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十分高产。 比如《西窗琐言》、《清江壮歌》、《夜谭续记》、《景行集》等等,可圈可点。 107岁,他还在创作,先后出版了《马识途西南联大甲骨文笔记》和散文集《那样的时代,那样的人》。 ![]() 9 书画。 民间谚语说,“自古书者多长寿”。 我国的毛笔书法艺术,堪称国粹。它是脑体结合,身心双养的最佳选择。 练习者,务必要心灵安定,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于整个过程。 这个过程,也非常有意思,有趣味。 它有太极拳动作的行云流水;有五禽戏里的刚柔并济;也有瑜伽术里的伸缩自如,不知不觉当中,完成练气功的效果。 马识途先生是作家、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实力雄厚的书法家,每天龙飞凤舞写字,是他的一大乐趣,乐此不疲。 ![]() 10 创造。 马识途先生不仅把“终生学习”当成座右铭,同时,他还有很强的创造能力。 学习,让他与时俱进,让他不断更新迭代、自我跃迁,他说这是“给自己保鲜”最好的方式。 即便是生病住院,马识途先生也没有停下追求的脚步,只要能撑得住,他就把随身携带的书籍和本子拿出来,读书、写作,并驾齐驱。 ![]() 他有个作品,名叫《长寿三字诀》,就是在病床上写出来的。 读来琅琅上口,细思耐人寻味: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勤用脑,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可谓,寿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