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易:伏羲八卦来源于甲历,不是甲子历

 心理咨询诊所 2022-10-26 发布于山东

中国最早的历法是甲历,是十月太阳历,它是指以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个数纪月的历法,也叫阴阳五行历(一年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季),它是远古时期南方稻作文明的历法,指导稻作生产的。《夏小正》就是十月太阳历的物候,后人在编纂中不理解这一历法,用十二月阴阳历强行分割,造成后三个月的物候矛盾混乱,与实不符。

十天干的文字释义是指向一年的物候的,这一点与十二地支相同,而十二地支晚于十天干出现,正可说明两者的传承关系。另外,《尚书》、殷商甲骨文记录了大量以大火星、参星为对象的天文观测,这种偕日法的天文观测方式,只能产生十月太阳历。

一种说法,西羌的夏朝开国君主禹所创,另一种说法是伏羲所创。

人们往往将甲历与甲子历混为一谈,这显然是错误的。甲历是依据太阳一年视运动周期用十天干纪月的历法,与月亮周期无关,也就是说与地支无关。甲子历是阴阳合历,是太阳历和月亮历的结合,是以天干地支相配用以纪日、记年的历法。

据历史传说,“伏羲氏作甲历,定岁时",“燧人上观辰屋,下察五术,以为火。”又“黄帝考订星历,建立五行”“治五气",“各司其序”。可见中国远古文明最开始使用的就是阴阳五行历(十月太阳历)。“阴阳五行”最早的时候,叫做五木,长沙子弹库帛书中用的就是"五木"。其后演变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概念。

也就是说,先有甲历,后有甲子历。先有太阳历,后有阴阳合历。

《山海经》羲和浴十日,浴十二月,反映的就是从甲历向甲子历,从太阳历向阴阳合历的演变过程。

《河图》也是十月太阳历,《易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作八卦。”因此伏羲八卦应该是从甲历发展而来的。

《太平御览》引《尸子》说:“隧人上观辰星(大火星),下察五木,以为火也。”这里的“火”,可能指的是“火历”,也可能指“火正”天文官,而不是燃烧之火。这正是五行阴阳历,也就是十月太阳历的记录。

《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伏羲氏作甲历,定岁时。”也就是说,伏羲或黄帝时期是通过观察大火星确定五行阴阳历,也就是甲历或十月太阳历的。

甲子历是阴阳合历,虽然把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统一在一起,但其核心是太阳历,是以地球公转周期为基础的,阴历必须统一于太阳历,因为月球和太阳运行周期不是整倍数关系,就需要置闰月,把月球周期统一到太阳周期。

用春秋古易解读的《易经》、《焦氏易林》两书,由著名出版社投资,还在走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