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载道】诗词创作浅析(五)立意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诗词创作浅析(五)立意

关于格律,我们之前谈了很多,一直强调格律是诗词创作的骨骼,没有格律,便是词澡再如何瑰丽华美,也都是堆砌出来的顺口溜。因此,格律必然是学习诗词,创作诗词首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然而,听过许多不堪格律烦忧的朋友提及过,古人有“不以辞害意”之说,那么,立意才是创作诗词最重要的东西,我只要立意新奇、高远,是不是就可以不必再意格律了?

个人的观点,早已在之前的章节中明确表达了。诗词创作就如房屋的建筑装璜,格律是框架,这是建筑的基础,词句便是装饰物的选择与摆放排列,若是基础不稳,其它的装饰也都只会是虚有其表,早晚会坍塌成废墟的。而立意便是设计蓝图,好的蓝图可以让整个建筑的气质不凡,成就绝顶揽月之势,完全可能成为经典之作,长久不衰。

明白了这个道理,便会知道,其实,立意与格律从来不是矛盾的。而那些一定要将两者对立起来的人,似乎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惫懒的借口而已。更有一些人,为了给自己不合格律的“佳作”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不惜翻找出古圣先贤,名垂青史的大家之作而比较,还言之凿凿地说“你看他们也有不合格律的诗词啊?”竟是不知,攀扯大家之作为自己开脱,是什么样的勇气和脸面让您这样高看自己?

当然,还是有一些人不乏有上好之句可以值得用格律去迁就和转圜,我是从来不强求这样的人严格遵守格律的,前提是,您一定要“自信”自己的立意、词句是可以千古流芳的绝品之作,否则,接下来的,不过是贻笑大方而已。所以,想要写诗词,尤其是初学者,我还是建议按照正规的格律来练习,创作体统、规矩、典雅的作品,这样才不会入了偏颇门路,才可登入大雅之堂。

那么,我们今天就言归正传,聊聊立意,这可是一个大学问,可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来慢慢细品细嚼。还请诸位耐下心性,随我一同慢慢解读,细细体味。

立意,从古至今被谈说争论了几千年,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呢?何以让文人高士如此介怀?

其实很简单,立意便是作者创作的意图

我们生活在大千世界里,做任何事情都是会有目的性的。吃饭是为了饱腹;睡觉是为了缓解困意;工作是为成就事业,拿薪水养家活口;追求心怡的人,是为了爱情……一切的一切,都是有我们的目的和企图。

创作诗词也是如此。

《尚书·虞书·舜典》中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是一段关于音乐的记载和定义。中国从来自诩为礼乐之邦,礼与乐自古以来便是中华文明的基础和象征。早在远古时期,便已经为华夏民族而尊崇和奉行。这段文字告诉我们,在很久远的过去,我们伟大的先贤就明白了诗歌对于民众的意义。舜帝任命夔为执掌音乐的官员,告诉他说:“好好地用音乐来教化年轻人,让他们从中体会到高贵,做正直而温暖;宽和而坚强;勇敢而不粗暴;简约而不傲慢的人。诗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歌是将诗吟咏唱诵出来的方式;四声是诗歌的制度;而律吕是和谐四声的助力。

好的诗歌不仅仅可以用来教化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指导人们向美好、善良、温暖的生活方向努力,远离低俗和负能量。更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内心情感的一种渲泄和表达,是人们在事业与人生的大考量中的志愿与心境的一种体现和证明。所以,诗歌便是每个人内心的外露,是每个人情感的呈现,因此,每一个人写出来的诗词都是不同的,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可复制,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明白了诗词对于一个人的意义,那么也就同时懂得了诗歌的意义。写诗是为了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诗?原因或许有很多,或者为了抒发当下的感情;或者为了记叙当时的实事;或者为了表达政治立场;或者为了立言扬名;或者是与友人唱和往来;或者是为了修心养性……等等,但无论是哪种目的,都不过是你思想与志愿的一种表达,“诗言志”,诗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

诗歌是一种伟大的文学样式,从先秦的《诗经》到如今的散文诗,经历了数不清的变化和完善。中国人是一个念旧的民族,从来没有因为拥有了现代的事物就抛弃了过去的美好,从而,我们不仅仅在历史的变革中涌现出了新的文学形式,就连几千年几百年前的体裁也从未在我们的视线里消失。四言诗、五言诗、楚辞、乐府、古风、律诗、绝句、词、曲……一段段风烟弥漫的华夏史从这一种种转变衍生的体裁中幻灯片一样在眼前闪过,那些惊心动魄的政治,那些悲壮凛冽的战争,那些唯美浪漫的故事,那些清朗秀美的脸孔……我们从未亲历过,却在这留传下来的许许多多的诗、词、歌、赋中深深感知了那些历史的沧桑和魅力,这便是诗歌的力量以及它的无可替代的价值与美好。

立意,便是写诗的因由,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留传千古还是只为了纪念当下?

很多人抱怨,说是文化低靡,每天见网络上大量的文字涌出却没什么可读性。虽然有些“言重”,但也确实从某种角度说明了文化的不景气。曹雪芹于“绛雪轩”中笔耕《红楼梦》,十数年之中无数次增删修改,字字辛酸,笔笔血泪,情深之至,虽是未完之绝笔,却也成了千古名著,不辜负他的“十年辛苦不寻常”。然而,现代网络小说,可谓速度之快,每天更新不断,当然也是因为应对一些读者的要求而急切草成,质量不高读者也是有责任的,必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急需的市场就没有残次品。而如今的作品内涵浅薄,思想飘渺,无非是立意不够深远宏大的表现。

有时候读读现代人写的古典小说,不小心就会看到“再有一周时间就要入冬了”,也许在他的世界里,中国很早就开始以“星期”记录时间了吧。或者“夏已深,海棠花繁盛地开在枝头,散着浓郁的幽香”,也许他亲眼见过春日的海棠在深夏盛开过,怕是“怡红院”里的那株吧。况且,海棠花是没有香气的,这也是张爱玲为之成恨的因由,可这作者的海棠香气馥郁,怕是稀有品种呢。“塞北的雪纷纷扬扬,寒风彻骨,只有院前那株梅花兀自盛开”,哎,其实中国古代的塞北苦寒,是没有梅花的……读着读着就“跳戏”了,实在粗糙无趣。

其实,这些现象也不能怪那些年轻的作者,或许他们的人生阅历实在有限,对于一些历史性、自然性、社会性的问题还不能相对完全地掌握,随手写的东西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错。社会发展过快,经济体系增长迅速,人们乍然富裕起来,生活优渥,人心便会浮澡动荡,往往就体现在了笔端,缺少了匠人的精神和细腻的情怀。今人接受的是中西合璧似的教育,许多时候思想观念自由开放,是与古人的谦卑持重不符的,离经叛道的字句频繁,这也再所难免。

我并不是说,今人就写不好古典作品,也有很多作品是用了心的,是经得起推敲的,值得阅读和欣赏。同样,我也不认为,今人创作不出来上好的诗词。古人大家也不是每一首诗词都能成为绝唱,今人草根的诗词也会有一两首,甚至只是一两句绝佳之作。所以,我鼓励所有喜爱古典文学,喜爱诗词创作的朋友,勇敢地拿起笔来,写下你的心意和志愿,哪怕只是为了纪念。

当我们想写一首诗的时候,就一定要知道,我们为了什么而写?如果什么都不为,什么目的都没有,甚至一点情绪都不沾染,只是按照格律去填空造句,这样的诗写出来也是无意义的,空洞、肤浅,经不起推敲和琢磨,那么,不作也罢。所以,我一直强调:无情志不写;无佳思不写;无深意不写;无实事不写。可是相反,我们有了这些情感的时候,如果未能用笔墨记录下来,同样也是一种遗憾。写就写有意义的诗词,否则就不要动笔。

以前和现在都在某些网站担任过古体诗词的编辑,负责审核投稿上来的作品,真的不乏上品,实在也是深感欣喜。但还是有太多的无聊之作,毫无意义,不是靠词句堆积而成,就是东拉西扯的凑句,读了都不知所云,或者连他自己都不知道在写什么,美其名曰“朦胧诗”。

更有甚者,连格律都是出格得不像样子,还有一些作者故意用大量拗救来证明自己懂得格律,文人自傲,可是太过张扬和自负总是会吃亏的,必竟绝大多数正规的体系都是拒绝拗救诗词作品投稿参赛的。

还有一些人,满篇作品,都是流水帐一样的语言,“如今生活变好了”,“秋天枫叶又变红”,“月亮升上半天空”……不但表现了他文学语言的匮乏,而且没有中心思想,读来味同嚼蜡。

更有一些人自认为得意的作品,看起来无不歌颂祖国歌颂党,可是与文学却毫无关联,像大字报的口号一样,真是“祖国山河一片红”,“党恩深似海”,“军民情更浓”……这样的“老干体”作品,一天写一千首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当然,我不是说不能歌颂祖国歌颂党,千万不要给我上纲上线哦,我只是说不要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可以换成更优雅内敛的作品来赞美,那样才是对祖国和党更加敬重,更加深情的歌颂。

以前谈过,格律是诗词的骨骼,立意是诗词的灵魂,字句是诗词的血肉,只有三者皆善才能成为体统的好诗。诗词可以高度集中地概括生活,反映社会,凭借凝炼的语言,深蕴的情怀,可以用最精致的形式体现出内心世界。

当我们有这样想表达情怀的思绪时,那么,首先要作的不是去选择什么词句来表达,而是要确定我们要写什么?是想歌颂祖国的伟大,还是想赞美生活的富饶?是想表达佳偶天成的喜悦,还是离别在际的悲伤?是想遥寄千里的相思,还是感慨岁月的无情?确定了写作的意图,就叫“立意”。

立意,是一篇诗词的大纲领,是中心思想。有了这个纲领和轴心,那么,就会很好整理其它的关系,至于如何起承转合,如何遣词炼字,如何调整格律都是后续的步骤,只要能够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就不会有大的出格,就很有可能成为一篇好的作品。这个先后顺序一定不能变,如果先将字词想好,再套进格律里,再调整起承转合,只怕写完了之后,就是一篇没有意义的拼凑之作了。

所以,一定要知道一个道理,花儿再美也要有枝干的支撑,否则便无骨骼灵魂,也就不会长久。

未动笔墨先立意,才是诗词创作最首要的一步。

2018-10-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