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CKD血压管理,从指南视角看权威专家的高血压防治之道

 午马未羊0vf5c8 2022-11-01 发布于安徽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云端对话,共话“心”期五  

慢性肾脏疾病(CKD)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是CKD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如何延缓CKD进展,有效管理CKD患者血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22年10月21日,“云端对话,共话'心’期五”研讨会在线上线下如期同步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海峡两岸心脑血管诊疗学术交流,精准化提升卒中患者综合管理能力。

图片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上海、青岛、常州等3个分会场,特别邀请中日友好医院肾内科主任李文歌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佑铭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台湾大学内科部教授、中国台大医院内科部主治医师吴允升教授以“2022中国台湾高血压指南——关注CKD患者”为主题,重点阐述了CKD患者血压控制目标、SPRINT研究、ACCORD研究、STEP研究、高血压伴CKD患者药物治疗推荐等热点话题。来自3个分会场的研讨专家围绕严格控压对于CKD患者尤其是老年CKD患者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临床实践经验分享。

图片

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控制率,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吴允升教授直言:“什么共病症会减少患者的平均余命呢?第一个就是高血压,高血压甚至比糖尿病、抽烟、肥胖等'更胜一筹’。因此,高血压仍是世界上最可怕的致命威胁。其中,高血压也是卒中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如果血压没有调控好,无论是在韩国、日本还是中国,都会造成患者死亡率的增加。”

图片

那么,中国高血压防控现状如何?东亚地区的高血压防控现状又如何?吴允升教授介绍道:“对世界平均水平而言,约一半的高血压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但在东亚地区只有34%没有被诊断;对世界平均水平而言,只有18%的高血压患者得到了很好的血压控制,东亚地区的血压控制率则为31%。因此,我们是值得骄傲的,我们的高血压控制率与诊断率趋于世界平均值以上。但仍需关注的是,还有一群患者没有被发现、被治疗。如何更进一步地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控制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图片

通过分析中国台湾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都越来越高。吴允升教授表示:“在高血压确诊率方面,年龄越大的患者的占比也越高。因此,年龄绝对是高血压防治必须要注重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高血压也是心血管病最为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图片

多项全国性调查结果提示,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高血压防控形势严峻。吴允升教授指出:“就中国台湾地区而言,高血压的知晓率平均为72.06%,但实际控制率的平均值也仅占一半而已,尤其是男性患者的控制率呈下降趋势。可见,要想不断提升中国台湾地区的高血压控制率,仍需要我们持续努力。”

图片

肾性高血压疾病及高血压是危害肾脏健康不可小觑的因素

高血压是CKD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并可能导致肾脏病进展,同时还增加CKD患者心脑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吴允升教授介绍道:“2020美国肾病资料库数据显示,中国台湾末期肾脏病年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二高。CKD与高血压的防治有何关联呢?如果血压没有控制好,患者未来发生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就会上升。而且从高血压的防治可以预期患者未来CKD透析的概率,几乎呈线性相关。此外,即使血压控制好,但每天血压波动变化非常大,未来发生CKD的风险也会上升。”

图片
图片

吴允升教授解释称:“要加强血压控制需要做好三点,第一是要强调如何规范测量患者的血压;第二要制定不同区域治疗的目标、准则,遵守规范,帮助患者控压达标;第三是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

图片

对于心血管疾病防治而言,持续高血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增加的。然而,无论是隐匿性高血压或白袍性高血压,未来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样会增加。吴允升教授认为:“对临床医生而言,要找出白袍性高血压与隐匿性高血压,及时给予患者适当的治疗,从而控制好血压,减少CKD的发病率。”

图片

血压控制目标的建议不一,高血压伴CKD患者的血压如何管理?

众所周知,准确且客观的高血压测量数据有助于临床诊断高血压及疗效评估。目前,临床常用的血压测量方法有4种,即常规诊室血压测量(ROBP)、自动化诊室血压测量(AOBP)、家庭血压测量(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哪一种血压量测方式最好?吴允升教授指出:“新版指南建议,将HBPM作为高血压诊断、分级、治疗阈值和治疗目标的基础。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KDIGO)也建议,最好使用HBPM,其次或是AOBP。”

图片
图片

 如何改善血压测量?吴允升教授解释称:“CKD合并高血压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应如何控制这类患者的血压?多年来,不同国家及学会对血压控制目标的建议不一,为临床诊疗造成了重重困难。2005年MDRD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伴有高血压的CKD患者(eGFR低于60 mL/min/1.73 m2)进行严格血压控制可有效降低其全因死亡的发生风险。但是,这到底是不是一个很好的想法?”

图片

为探究较低的收缩压目标值(<120 mmHg)是否会比标准目标值减少更多临床事件的SPRINT研究,共纳入9361例年龄≥50岁、收缩压≥130 mmHg的患者,除外糖尿病、脑卒中及终末期肾病等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平均收缩压为121.5 mmHg)的主要终点事件(心肌梗死、其他ACS、卒中、心力衰竭、心血管死亡)发生率较标准治疗组(134.6 mmHg)下降25%,具有显著差异。强化治疗组的全因死亡率较标准治疗组下降27%,同样具有显著差异。

图片
图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没有CKD的高血压患者而言,严格的血压控制,虽然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似乎是反而增加了CKD的风险。经分析后发现,如果强化降压为120 mm Hg,产生急性肾损伤的概率似乎是增加了3.8%,而标准控制的为2.3%。”吴允升教授指出,“有趣的是,追踪一段时间后,强化降压后产生急性肾损伤的概率竟然又恢复了。”

图片

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伴CKD的患者与非CKD患者而言,到底会造成怎样的影响?吴允升教授认为:“无论是SPRINT研究还是ACCORD研究,强化降压治疗在更长期的随访效果与刚开始的结果不一样,刚开始观察到急性肾损伤的概率会上升,但是长期追踪没看到类似情形。SPRINT研究用eGFR指标衡量肾功能,发现有变差的趋势,但用KIM-1、YKL-40等新式生物指标所衡量的肾功能生物指标竟没有差别。”

图片
图片

吴允升教授补充说:“换言之,强化降压治疗并不会造成急性肾损伤,尤其是肾小管损伤,唯一造成的改变是血管动力学改变。ACCORD研究分析也发现,强化降压治疗后,这些肾小管功能生物指标竟然都获得了很好的改善,但对血管动力学改变是有影响的。长期而言,强化降压治疗对机能、修复、发炎/损伤等生物指标都大有助益。”

图片

“根据急性血液净化质量倡议组织(ADQI)公布的AKI的诊断和分层标准,经由治疗后,血肌酐升高25%-30 %之内都可以接受,虽然看到血肌酐稍微变差,但对肾脏的保护效果是巨大的。”吴允升教授表示,“经由强化降压治疗后发表的数据显示,患者整体死亡率下降28%。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可能会造成患者高钾血症风险增加。因此,CKD患者首次就诊以及后续每次就诊时建议检测血电解质水平;而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每月至少检测1次血钾,使用RAASI/ARNI患者则需增加检测次数。”

重整SPRINT研究和ACCORD研究的数据,共同分析后发现,强化降压治疗对卒中、心衰、心肌梗塞等都有获益。吴允升教授表示:“基于此,我们应该考虑CKD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值≤120mmHg。”

图片

对于CKD患者,2012年KDIGO建议非透析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提出,合理且基于证据的血压目标是130/80mmHg;2021年KDIGO推荐血压控制目标从以往的 <130 mmHg 降到 <120 mmHg(证据级别为 2B),其中不包括已经接受透析、肾移植或者儿童患者。

图片

STEP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42个临床研究中心的8511例名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所有参与者年龄在60-80岁之间,在三次筛查访视或服用降压药期间SBP为140-190 mmHg,排除有卒中史的患者。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强化降压组(110~<130 mmHg)或标准降压组(130~<150 mmHg)。研究结果显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与收缩压目标设定为130~<150 mm Hg的标准降压治疗策略相比,收缩压目标设定为110~<130 mm Hg的强化降压治疗策略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也并未造成肾功能损伤。

图片
图片
图片

吴允升教授指出:“基于STEP研究的影响,中国台湾2022年高血压指南大胆地破除了高血压基本理念的两个教条:140/90 mmHg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依赖诊室的血压测量,将血压控制目标值统一推荐为<130/80 mmHg。”

图片

此外,吴允升教授建议:“推荐应用722模式进行HBPM,即应连续7天(至少4天)测量家庭血压,每天测量2次血压(①早晨醒后1h内,服用食物和药物前测量;②晚上睡前1h内测量);每次测量≥2次(房颤患者≥3次),每次间隔1分钟。”

图片

CKD患者的降压药物应用原则,ACEI/ARB类降压药可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中国《台湾TSOC/THS高血压指南》推荐CKD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ARB/ACEI用药。吴允升教授表示:“ARB/ACEI具有较好的降低蛋白尿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显性蛋白尿的患者,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使用过程中应动态监测血肌酐值,若较基础值升高>30%,应评估继续使用的风险。”

图片
图片

中国台湾指南已推荐将所有5种主要的降压药物(A,ACEI/ARB;B,β受体阻滞剂;C,CCBs和D,噻嗪类利尿剂)均列为一线降压药物。吴允升教授认为:“奥美沙坦和氨氯地平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ARB和CCB类降压药物,其本身在临床就是降压效果较好的药物,不仅保护肾脏,还可减少DM患者蛋白尿。这种强强联合的SPC,一方面能够更加持久稳定地降低患者血压,另一方面还能大大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帮助患者更快达到降压目标。”

图片

最后,吴允升教授总结说:“基于HBPM,根据“722”方案,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的普遍血压目标值应<130/80 mmHg,采用SPC治疗策略以尽量简化患者的烦恼,然后给予ACEI/ARB实现强效、长效控制,尤其是CKD患者,可以考虑血压控制目标值≤120mmHg;建议考虑ACEI/ARB作为CKD患者的第一线治疗。”

图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CKD发病率也呈现不断上升之势,而CKD患者要达到最佳的血压控制仍面临多重挑战。在讨论环节,各分会场专家与吴允升教授围绕“严格控压对于CKD患者尤其是老年CKD患者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基础科学到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发展,期待海峡两岸持续加深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中国肾脏病学发展,探索CKD患者血压管理新方案,为未达标的CKD高血压患者带来更多新选择。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AD-119-20221000017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