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尖上的邵阳】红辣椒豆豉蒸腊鱼,味道真的美

 乡土天下 2022-11-03 发布于广东

本文作者:周志辉

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邵阳农村,多数人贫穷,只有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才买点鱼肉。平时都是吃扎菜和青菜。五黄六月,青黄不接,如果有几块腊鱼或几条“腊鲜子”下饭,想想都流口水。

邵东人做腊鱼,大致分油煎烘干和蒸熟烘干两种。 

油煎腊鱼的具体做法是:如果是大鱼,将鱼洗涮干净后,用菜刀背去掉鱼鳞,剖开鱼背,取出鱼内脏,将鱼腹内的黑色粘膜刨干净,然后将鱼切成块状放入木盆里。每放一层鱼块,在上面撒上一层细盐(一般一斤鱼放五六钱至一两盐),再抹上一些米酒。待鱼块全部放好后,将木盆盖好,或挂到屋楼枕的挂钩上,以防被猫或狗偷吃。如果是“碎鱼”(邵东人所说的“鲜子”、“塌眼珠”、“塘粒公”等),只须将它们洗涮干净,去掉内脏、特别是鱼胆即可。

做腊鱼腌制时间很关键,需要一个对时(一天)。

还有一个诀窍:做腊鱼干的鱼块切好后,千万不要再用水洗。因为用水洗过以后,水分子浸进肉里,会破坏鱼的特有鲜味,盐也不容易进去,无法做出特有风味。

一天后,在大灶上支起一口大锅,倒入茶油或猪油烧开,将木盆中腌好的鱼块或鱼干夹出放入锅内,煎至两面呈金黄色时用锅铲铲出来,一块块摊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米筛(或竹搭子)上。就着大灶里还有火丝(木材燃烧留下的炭火),铲一些瘪谷子(秕谷)或锯木灰、干桔子皮放在上面,待产生浓烟时,铲一些草木灰盖在上面。等烟渐渐变小后,将米筛(或竹搭子)端到灶上。如是两三天,一块块又干又黄又香的腊鱼就烘成了。

 

做蒸腊鱼,“工艺”相对简单些:先将腌好的鱼块放在竹搭子上,再把它端到荷叶锅内蒸熟,再放到大太阳下晒干或参照上述方式烘干,同样可做成别有风味的腊鱼干。

小时候,我们三兄妹最喜欢去姑妈家。因为姑妈做的红辣椒豆豉蒸“腊鲜子”特别好吃。

姑妈做“腊鲜子”的主料是“腊鲜子”鱼干,佐料是红辣椒、豆豉加姜、葱、蒜。

“腊鲜子”鱼干,是用新鲜的“鲜子鱼”(有的地方叫“刁子鱼”、“线子鱼”)蒸熟烘干做成,长约三四寸、宽约两根手指。这种腊鱼干最大特点是,肉多刺少,通体只有一根主刺,整条鱼可用手撕开,从中拣出主刺,再将鱼肉撕成细块,每一块鱼肉丝丝晶莹透亮。

正式做这道菜时,要提前把“腊鲜子”切成段或撕成细块放入清水中浸泡两小时。

然后将葱、姜、蒜等配料切好,等灶膛上铁锅里的猪油烧开后,倒入葱、姜、蒜翻炒几下,然后放入“腊鲜子”,两边煎到都现焦黄色时,倒入红辣椒豆豉快速翻炒几下,然后出锅,用菜碗装好备用。

待到铁鼎锅内的米饭烧开后,揭开顶锅盖,将菜碗放到米饭上面蒸。等到米饭熟时,一碗香喷喷、红艳艳的红豆豉辣椒蒸腊鲜子也就做好。

夹一块“腊鲜子”入口,又香、又辣、又甜......的味道随之而来,让人不禁食欲大开,舍不得停下筷子。无论是姑父还是姑妈在桌上,总一个劲的往我们碗中夹菜,劝我们多吃点。往往一顿饭下来,姑妈姑爷自己没动口,我们差不多已把一碗“腊鲜子”吃个精光。

 

吃完中饭后,我们往往忘记父母叮嘱,当起“赖皮客”,还要在姑妈家住一两天,而姑妈总会把家里仅有的一点腊鱼腊肉拿出来做给我们吃。现在每每想起,感觉那是人生中最温馨的时光。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没那么穷了,逢年过节买鱼买肉,我的母亲常会做一点腊鱼腊肉放到坛子里,预备陪客。依稀记得当时的217探矿队、418探矿队和林场的一些干部,有事无事时总喜欢跑到我家来,和我父亲喝几杯小酒,吹吹牛皮,顺带也把我们眼馋的腊鱼腊肉吃个精光。

90年代末我参加工作,实现了小时候每天都有肉吃的梦想,但每次回老家,只要家里吃腊鱼腊肉,我都会胃口大开,情不自禁多吃一碗饭。

如今,我的岳父母也知道我很喜欢吃腊鱼,每年冬天不用说,都会给我烘许多腊草鱼和“腊鲜子”。每当我收下他们的腊鱼,他们兴奋得像个孩子,逢人便说我还是最喜欢吃他们烘的腊鱼。

往事难忘,情义无假,腊鱼味美,因为它也蕴含家人的爱和关心。

本文编辑:令狐公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