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医首要明理,理就是学中医的指路明灯

 龍隱毉I易I譚 2022-11-04 发布于云南
在中国古代医学里有两块巨大的基石,那就是《周易》与《黄帝内经》。历史上的医学家和哲学家经常说“医易同源”、“医易一理”,在这两块基石中,《黄帝内经》是中医最直接的、具体的基石,而《周易》是《黄帝内经》的基石,也就是基石中的基石。
《周易》的哲学意义是广大的,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而《黄帝内经》的哲学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还有待发掘和认识。两块大基石不可分离,易理中有医理,医理中有易理。它们在不同层面上奠定了中华古老医学的不朽大厦。因而有必要对这两块基石进行研究,从而窥探整个中华医学的文化之根
我们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医理和易理的大本营?
黄帝是谁?是中华民族开创的始祖。黄帝是部落联盟首领,姓姬,号熊氏,在世的时间距今已有五千年。中华文明许多创造都归功于黄帝时代。周易这本书就很推崇黄帝,在《系辞下》记载:“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盖取诸乾、坤”
这两段话耐人寻味,大概有这么几层意思值得注意:第一、黄帝和尧、舜构成了一个集团,其后是禹、启的夏代,黄帝有承前启后之功劳。第二、黄帝崇尚变化,所谓“通其变”、则是以变为进,只有不断变化才能进取。第三、黄帝得民心“使民不倦”。第四、黄帝得天助,“自天祐之,吉无不利”。第五、黄帝与《周易》的天地卦——乾卦和坤卦有着特别的联系,即“盖取诸乾、坤”
黄帝开创了文明,也开创了医学时代。之所以这样说他开创了医学时代,是因为在他那个年代,聚集了很多名医,如僦贷季善方脉,歧伯尝草药治百病,俞跗精通外科,马师皇长善于兽医,此外还有雷公、桐君、鬼臾区都懂得医道。《黄帝内经》就是托名于黄帝,以黄帝和歧伯、雷公讨论的方式撰写。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医学理论专著,是与《周易》一样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类文化经典。它包括《素问》和《灵枢》这两部分,共十八卷,162篇,成书的时间比《周易》要晚一些,当在春秋战国时期,非一人一时之作。
《黄帝内经》记载了古人对生理、病理、病因、诊断、治疗、针灸、人与环境的关系,反映了古人们对于人体、疾病、自然界的科学认识。此书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可以和古希腊希波克拉特斯的《希波克拉特斯文集》相媲美。
一、入门次第:
1、先背诵14经络穴位歌诀。如周身经穴赋。
2、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懂一些医理。包括古天文学。
3、读懂《中医基础理论》了解中医基本原理;
《黄帝内经》,精通经络和针灸。
4、学习《中医诊断学》了解中医辨证论治之法则,
《人体X型法》,掌握经络治疗法。
5、继续研究《黄帝难经》,进一步精通经络学和针灸学。
6、《针灸大成》,彻底精通经络学和针灸学。
7、《医宗金鉴》运气篇,彻底精通运气规律。
8、《神农本草经》,精通本草。
9、《伤寒杂病论》,精通经方。
10、郑钦安《医学三书》。
11、研究一些医案。
12、收集研究民间偏方。
二、如何提高悟性?
1、《金刚经》
2、《六祖坛经》
3、《道德经》
4、《庄子》
5、《易经》
6、《周易参同契》
7、《悟真篇》
8、少林拳
《黄帝内经》有许多医学哲理,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大本营,其中大部分的篇目都涉及阴阳学说,比如《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离合论篇》、《阴阳别论篇》、《太极阴阳论篇》、《阳明脉解篇》其对阴阳学说的论述远远超出了医学范畴,具有普遍的认识论的意义。
唐代孙思邈曾说:“不知《易》不足以为大医。”,“易”乃指的是《易经》,说明习医必须先学《易经》,如不知《易经》,则不是好的医生。那么易经对中医学习到底有什么特殊的作用呢?
懂易经的人都知道,它乃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部善知未来过去,无所不包的一部宝典,堪称为“群经之首”,世界各国称之为“东方灿烂明珠”。中国医、卜、星、相的理论都来源于《易经》,它是阴阳五行运算的总法则,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易经》来推论,特别对于人体疾病病因病理甚至治疗等都可用易经的高超理论来作导航。
学医首要明理,理就是学中医的指路明灯。如果你不懂医理,那么学中医就象在黑暗的迷宫中摸索,是很难走出来的。而中医的医理在哪里?它就在易经当中。医易同源,懂得了易经,就懂得了医理,不懂得易经,很难称得上懂得医理。
人为什么会产生疾病?易经说得很明白,人是在反抗外在世界变化中存在的,可外在的世界力量是宏大的,不可抗拒的,人要想存在与发展,就必须在与外在世界变化的对立中不断寻求与它在变化上的统一,人的变化和外在世界的变化是一一对应的,可以看成是外在世界变化的一个缩影。易经就是根据一个人的个性对自然变化的适应能力,来推算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的情况。能够及时顺应自然变化,那么身体就表现为健康状态,难以及时顺应自然变化,那么身体就表现为疾病状态。
西方医学把所有人都当成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机器,治病就象修理机器一样;而中医学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具有不同体质偏性的人,而且这种体质偏性在人出生的那一时刻就决定了。更重要的是,这种体质偏性一生相对稳定,除非换了身体的一把手——心脏,人的性格就是由这种体质偏性表现出来的。可是自然是在不断变化中存在的,当它不断加剧了人的体质偏性,使某些组织偏上加偏,偏到一定程度,人体就表现了疾病状态,再继续偏下去,整个组织就会坏掉,如果再进一步,人恐怕就完蛋了。
人与人先天的体质偏性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人在同样的自然变化中适应能力的不同,能够顺应自然者就健康,与自然变化矛盾重重者就生病,这就是天理,中医就学是要调节整体的平衡,恢复整体的管理,使人体不断顺应自然的学问。
很多人不知道中医难在哪?其实它难就难在人体在不断变化当中,自然也在不断变化当中,要在两种变化之间寻求与一种动态的平衡,恐怕难于登天。原因很简单,这两种变化都是无形的,我们根本看不见,只要靠自己的经验去品,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你是根据实现这一点的。
者近照,医海浮沉二十年,善用经方,不排时方,唯能愈疾病为准;推广中医,养生治病为终生目标,数十年为一日从未放弃理想!学中医不旦夕之间的事,也不是三五年之间的事,其实一辈子事,你不仅要经常苦读书,还得请教师友,甚至还得跟老药农,病人学习。总之一句话,中医没有捷径可走,谁吹牛三五年出师那是骗你。
我开始接触学习伤寒金匮,那会儿觉得半部伤寒走天下,无所不能,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只觉得伤寒就是顶峰。可惜临床以后就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毕竟初学乍练不能融会贯通,能治得病也很少,经常失手,自己也懊恼。是伤寒不行吗?真不是伤寒不行,是我理解不够,是我灵活不够。
深度学习方剂
我最初接触小柴胡是看到赤脚医生手册当中介绍胆囊炎,用得小柴胡,我家三奶奶当年胆囊炎,我就开的小柴胡给她治疗胆囊炎。但是当时也不懂,只能是依葫芦画瓢,我至今还记得那个处方,柴胡黄芩半夏郁金木香川楝子元胡茵陈甘草等。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感觉小柴胡能治胆囊炎啊,其他一无所知,后来我通过学习,原来小柴胡可以治感冒,是伤寒论当中一个方子;研究学习伤寒以后才知道小柴胡还可以治疗经期感冒,还可以退热,原来是个通用治感冒方;再后来发现很多 ,除了外感,还能治疗咳嗽,咳喘,胃病,肠炎,尿路炎症,甚至癌症都有一定疗效,甚至有人称之我是柴胡医生,我也乐此不疲,但是随着学习深入,和临床实践,发现也有柴胡不能治的,甚至还有柴胡用了无效还加重;以至于这些年我的眼光已经不再小柴胡身上了。因为以前感觉啥病也是柴胡证,其实就是乱用了;现在已经不是先入为主,据证用药了。就是该用柴胡用柴胡,不该用绝对不用。当然小柴胡还是我临床最为常用一张效方,一张治病的最为常用“武器”!
近期我又发现温病清营汤可以治疗好多杂病;以前我以为只能治疗温病热入营分,现在发现杂病也可以治疗,我曾经治疗杂病有心悸,颈椎病,经络肢体痛,带状疱疹,牛皮癣,月经漏下,失眠等等。这些疾病以前我绝不会想到清营汤会有如此作用,这就理解加深情况下,加以实践得到启示。所以有些中医绝对自己啥都懂,其实学习精深以后灵活运用才是王道;陈瑞春老说自己熟连运用经方才五十多首,那么陈老真的其他都不会吗?其实不是,而陈老所说熟悉熟练,拓展运用临床五十多首,就是指精通情况下。现在想来我能熟悉运用经方也是十多首,真是惭愧!所以逐渐熟悉熟练一首方子,真不是容易的事!
然后你还得会总结,把学到方剂串联起来,按照临床疾病发展规律串起来,比如我写的这篇就是我临床经验汇总——肝郁肝血瘀肝火肝风与方证关系!现代教科书是按照方剂归类,便于学习,但是不合适临床!
除了六经辨证逐渐熟悉,运用临床,获得一定疗效,然后又学习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辨证也用于治疗杂病,也获得疗效,解决一些伤寒六经不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再回想辨证办法原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拓展眼界,开阔视线,增加见闻岂不是好事?因此那些死抱伤寒
学过易经的人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个人个性的把握,以及对未来 世界变化规律的把握,通过推理这个人对自然变化的适应性来预测一个人的命运。比如,一个人个性属火,行到木运,木来生它,自然就好;行到火运,有火帮它,运气也不错;行到土运,火来生它,处于病地;行到金运,火要克它,处于伤地;行到水运,水来克它,处于绝地。人就是这样,随着自然变化,人的运气也周期性变化,身体也是一样。
很多人会想,既然用易经可以推理出一个人未来的运气,那么能否用它推理出人的生老病死的情况呢?答案是肯定的。
为什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