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曾长期实行分餐制,为何又演变成现在的合餐制?

 逍遥_书斋 2022-11-08 发布于河南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是“合餐制”,也就是菜做好了,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起吃,而在西方,更流行的是“分餐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餐食,各自吃各自的。

不少人觉得,其实“分餐制”是一种更加卫生的用餐制度,可以避免一些疾病的传播。

可实际上,在我国古代,也曾长期流行分餐制,可为什么现在又演变成了合餐制呢?

文章图片1

“分餐制”

原始部落就出现的分餐制

大多数人都认为,分餐制是首先在西方出现、也是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用餐制度,但实际上,我国人民在最初采用的同样是分餐制,而且最早的分餐制历史,还可以追溯到原始部落时期。

在原始部落时期,由于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每天能够获得的食物难以满足部落所有人的需求,为了整个部落的生存,人们会将获得的食物平均分配。

不管是去摘果子了还是去打猎了,抑或是“缝缝补补”了,都可以获得一份同样的食物,这大概就是最初“分餐制”的形态和起因。

文章图片2

古代分餐制

到了氏族部落发展的后期,阶级开始出现,食物就不是平均分配了,而是按照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进行分配,那些地位高的人可以分配到更多、更好的食物。这样一来,大家就更不可能“合餐”了,于是分餐制继续流行了下来。

到了商周时期,国家的礼仪制度开始出现,这种严格的等级礼仪制度同样反映在了用餐上,而商周时期最为看重的礼仪之一就是“食礼”,这同样也是分餐制复杂规定的体现。

西周时期的食礼,详细规定了不同地位的人吃什么食物、用什么餐具、坐什么座具。

例如天子用餐时,餐具是“九鼎八簋”,且“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也就是说,天子可以吃牛、羊、猪三种食物,天子的座位则要铺五重席,以显得他地位尊贵。

文章图片3

氏族部落

相应的,随着地位的降低,诸侯、大夫的所用的餐具、所吃的食物等级也是逐渐降低的。例如,诸侯“七鼎六簋”,大夫则只有“五鼎三簋”;再例如,诸侯可以吃牛、卿可以吃羊,大夫可以吃猪,而到了平民就只能吃菜了。

如果不遵守了食礼,就会被视为“僭越”,会遭到严厉的惩罚,在这样的情况下,实行分餐制几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当然,商周时期实行分餐制,还有一个很现实的理由,那就是当时生产力落后,人们还无法制造铁锅,就无法进行煎炸炒等烹饪,陶器或铜器制作的锅具只能用了煮或者蒸。

如果举行宴会时,大家都围着铜鼎吃饭,不但挤不下,还不好看,而且每次还只能吃一个菜,所以干脆就给每个人都分一份,各自吃各自的。

文章图片4

分餐制

游牧民族的影响,逐渐演变为合餐

这种情况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这种严格的食礼制度才被打破,这时候,地位高的人为了拉拢下级,或者是出于其他目的,就开始标榜自己与下级吃同样的食物。

例如,孟尝君就曾经与门客吃同样的食物,以示自己的“礼贤下士”。但当时食礼制度没有完全消失,有资料显示,孟尝君的一位门客曾经抱怨“食无鱼”,这表示当时仍有一定的食礼制度。

即使是孟尝君的门客也未必吃的都是同样的食物,这也能说明,当时的社会上普遍实行的仍然是分餐制。

文章图片5

孟尝君

我国古代的分餐制一直延续到了唐宋时期。有资料显示,唐太宗时期,由于太宗皇帝励精图治,办公十分勤快,还为此延长了早朝的时间,将早朝时间从卯时(早上5-7点)延长到了辰时(早上7-9点)。

这一延长,就耽误了大臣们的用餐时间,于是唐太宗下旨在早朝后赐大臣们“朝食”,又叫廊餐,这顿饭也是按照官员不同的品级来定食物的种类和丰盛程度的,例如一个四品官员可以分到7盘菜肴、三分羊肉和两个瓜,还有一升半的酒。

光是一个人就有这么多菜,还有酒和水果,显然大家是不可能合餐的,只能一人一张桌子实行分餐制。

文章图片6

唐太宗

当然,更重要的是,不同品级的官员对应不同的食物,也让他们必须得实行分餐制。不过,唐宋时期的分餐制相较于前朝,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用餐的方式上。

我们知道,唐宋时期——尤其是唐朝,我是我国古代十分开放、包容并蓄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与外国的交流十分频繁,外来事物、外来文化也大量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例如胡床的引入,让我国出现了桌椅,改变了过去跪坐的方式,加上食礼已经有所淡化,这为大家围坐在一张桌子前吃饭提供了客观条件。

文章图片7

胡床

不过,由于官员们所用的食物不同,即使当时人们坐在一张桌子前,也是每个人吃自己的那一份食物,食物装在一个多格食盘中,很像现在的“盒饭”。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游牧民族的饮食方式对我国造成了影响,才导致合餐制的逐渐诞生。因为游牧民族生产力相对落后,也没有那么多锅碗瓢盆来实行分餐制,更加没有“食礼”,所以当时的游牧民族都是采用合餐制的。

随着游牧民族涌入中原,他们也将自己的用餐文化带到了中原,于是在唐朝时期开始出现一种分餐、合餐混合的餐制。

具体来说,就是一桌人围坐在桌前,按照自己的喜好拿取桌上的食物,但用餐时用的是各自面前的食盘,感觉有点像是现在的自助餐。

不过,这到底不是真正的合餐制,我国真正开始流行合餐制,还是在宋朝时期。

文章图片8

游牧民族

上层宴会仍流行分餐,但民间已流行合餐

虽然魏晋时期的壁画《宴乐图》已经记录了4个人在一张大桌子周围吃饭、边听曲的画面,说明当时合餐在民间已经开始出现。

不过,直到大约北宋时期,合餐制才真正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为什么是北宋时期?一方面,我们知道,宋朝的商业经济高度繁荣,许多人认为,如果宋朝的商品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我国在宋朝时期就可能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而饮食文化的商业化正是宋朝出现合餐制的一大推动因素。

因为宋朝开始,我国人民不仅食材多元化,而且烹饪的形式也开始多元化。

文章图片9

《宴乐图》

中国人餐桌上的菜色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加上勾栏瓦舍、教坊酒楼的流行,人们开始进行合餐,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起吃饭,这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次重要改革。

另外一方面,宋朝作为为数不多的文人当政的朝代,普通百姓可以依靠考取功名进入官场,他们将民间合餐制的风气也逐渐带入了官场之中,因此,虽然在上层的宴会之中仍然采取分餐制,但实际上合餐制已经兴起。

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了许多人在同一张桌子上进餐的画面,可见,合餐制在当时已经十分流行。

文章图片10

《清明上河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合餐制的发展,我国还出现了“公筷”,最早使用公筷的,就是宋高宗赵构。

《田湖志余》记载,宋高宗在用餐时都会配备公筷和公勺,他想吃哪道菜,就会用公筷、公勺取走一半,剩下的则分给宫女食用。

宋高宗曾表示,他这么做是因为不想让别人吃他的剩菜,这也能说明赵构是一位体恤下人的皇帝。

此外,有人认为,宋代以来形成的婚丧嫁娶办桌文化、酒席文化使得餐饮真正成为了一种社交手段,一桌人一起吃饭、聊天成为了促进感情,活跃气氛的最佳场合,这种糅合了人情的合餐制也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文章图片11

宋高宗赵构

到了明清时期,除了宫廷宴会时还实行分餐制之外,合餐制已经十分普遍,而宫廷宴会上分餐,也是因为尊卑等级严苛,不得逾越的缘故。在民间,人们围着桌子吃饭、喝酒,形式上与今天的我们没有什么区别。

直到清朝覆灭、列强入侵,民国时期又有人开始呼吁实行西方流行的分餐制。

可他们真的想实行分餐制吗?

也许他们所推崇的不过是分餐制背后所代表的那些“西方列强”而已,在他们眼里,如果国人不学习西方,就不能发展、不能变得强大,只能任人欺凌,而学习西方也包括了学习西方的分餐制。

文章图片12

宫廷宴

不过,事实证明,即使不模仿西方的发展道路和政治逻辑,我们也能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因而渐渐地分餐制也就没有什么人再提及了。

直到现在,随着我们公共卫生意识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又有人呼吁在餐桌上实行分餐制。

但从实践情况来看,由于烹饪习惯、饮食文化等多重因素的限制,分餐制在我国似乎仍然难以恢复,如果只是基于卫生习惯的考量,同桌用餐使用公筷公勺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当然,我们也不是完全不实行分餐制的,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我国有广泛实行分餐制、且被所有人都轻易接受的地方,那个地方就是“食堂”。


参考资料

《看历史》,文和,《中国古代是如何从分餐制走向合餐制的?》

《烹调知识》,范靖国,《古代宴饮从“分餐”到“合餐”的演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