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只此青绿》越了解越喜爱

 新用户6189oNbX 2022-11-08 发布于广东

好久才下笔写青绿。

自知我对山水画的了解不多,自知我对这舞蹈也了解不多。

于是总想更多的了解一些在细细写一写。

最近在看《鹤唳华亭》,很喜欢一个画面,太子殿下站于高楼之上,遥望远方的江山如画,缓缓抬起手,如鹤飞起,似风拂袖。

那么青春干净,又爱着万千江山与人民。

“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

这一句,就那么直直的击中内心。

如果你看过远山青翠,必定理解这句话。

我是理解的,因为很多次心情不好,我都会闭上眼睛,记起我在山林间的点滴。

耳边响起竹声,雨声与溪流声。

还有站在山顶之上,虽不是鸟但却能感觉到迎风而起的开阔。

所以我很喜欢的唐伯虎,在无法科考时,在桃花坞下等待的妻儿都离开自己时。

不再画年少时喜欢的仕女图。

而是转而画山水。

我见过的山水画,都有点灰蒙蒙的。后来才知道那是水墨画,青绿画是另外一种形式。

直到有一次看《国家宝藏》看到千里江山图,那个绿。一下子就让我觉得美的鲜艳夺目。

这才是我一直爱的青绿山水啊。

而后知道作者,据传言是一个18岁的少年。

屡次上画但徽宗都是退回,但却觉得这个孩子可以教导。

半年后献上这副画,就不知所踪。

这个简短的小故事,我了解了青绿为什么900多年还能这么璀璨。

才知道青绿画用的是宝石磨成的。

我看着那10多米的巨作。

我想这也得确实是18岁的少年才干的出来的。

这一副画,大量的石青。就像泼上去的。

要是成年人做这幅画但凡想一想这个比黄金还贵的材料。

我自认可能现在的我就不一定感如此不要钱的用起来了。

成年人会算计,会慢慢做减法。因为知道权衡知道取舍。知道留白。

但是希孟,这幅画呀,山水画的技巧全用上。

套用现代的一句话就是

成年人才做选择,青年人什么都要。

那份少年意气,那份执着。

我在看这个舞蹈的时候。

最感动的是,里面一段段,希孟在思考,在画,在描画又丢掉。

在雨夜雪夜,在采集,学习。

是啊我们冠之于天才的少年。一副经典。

必然是无数日夜的练习,无数的自我安慰。

要满足自己内心对美的执着,又要满足徽宗这个艺术大家又是皇帝的外部标准。

这其中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要推翻多少次。

才成就了这幅画呀。

而这个舞蹈。

张翰呀,实在跳在了我的心尖。

舞者的两难在于,少年及其有爆发力。

但却技巧不成熟很不稳定。

但成熟的舞者,技巧稳定又要面对多年跳舞以及身体的伤痛。

但张翰的舞我就感觉浑然天成,有技巧又轻盈流畅。

当最后入画的篇章。我都感动的想哭。

当青绿腰走出来。

一弯腰,走远走近间,我恍惚置身于山水当中。

稼轩先生的那句“我见青山多妩媚”

我才真切的体验到。

对啊,在山顶见群山。

真的如同穿着青绿服装的美女隐藏于其中。

美轮美奂。

这就是少年眼中的万里江山,绝美山河呀。

到了最后五次返场。

一次掌声比一次都大声。

这份美也传达到了在场的诸位心间。

我看了编导,舞蹈双子星的采访。

她们说灵感来源于去看故宫博物院,展览的青绿展。

那一刻这幅画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心间。

我不知道,设计这些舞蹈动作。

光用肢体去呈现一部剧,少年希孟与展人的相遇,展开这幅画,创作的心态。

我想这其中她们也付出了多少努力呀。

用心去做一件事这本身就足够感动人了。

而这个舞蹈。

舞者,编剧,两个小时的展现。

背后十几年的功夫。都看得到的。

我以前总羡慕少年天才。

总觉得在最年少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做的必将流芳百世。就被万千赞誉。

那可太好了呀。

而现在我自知我并非天才。

但我却慢慢的想一直保有一个少年的意气。

肯不计付出,肯无所畏惧的去做想做之事。

仅此一点,便是我喜爱这个舞蹈喜爱这幅画的原因了。

最后送上一轮落日。

日出日落随手一拍就真的好美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