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消息】《声律大运河》值得你拥有||清江浦人家

 一犁_书馆 2022-11-13 发布于江苏


好消息

《声律大运河》是原市政协副主席、著名的文史专家、市诗词协会会长荀德麟的力作。该书以大运河为经,以沿线省市为纬,共10个单元来记叙大运河,是一本介绍大运河前世今生,歌咏大运河简明历史读物,是立足大运河沿线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胜迹,对大运河伟大历史作用、深厚的文化内涵的诗化解读。本书图文并茂,将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融于其中,是了解大运河别具一格的简明读本。

11月 10日上午,在淮安国际食品博览中心,隆重举行了《声律大运河》首发式。市委宣传部领导,市大运河办分管领导,市文旅集团、淮安西游集团、南京银行淮安分行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

这本书与作者来说,是一本情注运河,推介运河,歌咏运河的沥血之作;与读者来说,是一本了解运河,欣赏运河,纵情运河的导引佳作。

即日起,《声律大运河》签名本在清江浦人家平台独家推出

有需要的老师请联系:13861658599 微信同号  联系人吉女士。

10本以上市内送书上门,且另送荀德麟主席最新点校的《淮安古韵文选二种》两本。欢迎各单位及图书馆购买馆藏。

附:《声律大运河》前言

我热爱大运河,她是我家乡的城市、也是我所生活工作的城市一一“运河之都”淮安的母亲河。
我热爱中华诗词,她是我的情感与心灵的栖息地。
我的职业是研究历史文化,编写地方史志。我的社会兼职是大运河研究系列与中华诗词系列的国家级、省级、淮安市级学会或协会的“一整套”名誉性、派生性、领导性职务。
我研究历史文化,从事淮安史志编写,始于1982年初,迄今从未间断,已整整40年了。研究淮安历史文化,绕不开淮河与大运河,也绕不开在淮安清口夺淮、扰运达七百年之久的黄河。于是,有了多方位的、一系列的研究文章与论著,并在此基础上先后主编了《淮阴市志》《淮阴五十年史》《淮安历史文化丛书》《洪泽湖志》《运河之都研究丛书》《淮安市志》(1978—2008)、《京杭大运河丛书》“非物质遗产”卷等,并主校了一批重要的、多达数百万字的历史文献,撰著了《淮安史略》《淮安清口区域汇考》等。
我对大运河的研究,从淮安黄、淮、运河交汇处的清口枢纽开始,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整个中、里运河,再逐步延伸为中国大运河。2006年以后,还精心策划、亲自组织过两次“运河之都”全国学术研讨会与大运河“申遗”高层论坛,参加了几次“申遗”的高层会议,几次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的来淮安考察大运河遗产的外籍专家。后来,又多次参加了《中国大运河志》编纂的学术研讨与篇目设计。此外,还亲自参加了大运河清口枢纽区域历时约一年的全面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参观考察了大运河山东南旺枢纽的考古发掘现场,以及其他一些大运河考古现场,并对照相关文献资料,深入进行实证研究。近几年来,又有幸参加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陈文本的评审,有幸参加淮安中国水工科技馆的场馆设计评审、展陈框架设计与修改、展陈内容的详略取舍与权衡落地等工作。在与多学科的诸多名家的多年交流碰撞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境界,也增进了友谊。
中国大运河是曲折绵延、历尽沧桑的线型遗产,是不断流变、尚在服务的活态遗产,不经过实地考察调研,很多问题搞不清、按不实,更别提形成立体的生动的空间感与现场感。对于大运河研究者来说,现场考察、田野考察,以及相关场馆的观摩,是学术研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案头研究是现场考察的准备、热身与先导;现场考察则是案头研究的继续、验证和深化。所以,近几十年来,无论是顺道出差,还是旅行“偶遇”,抑或专程考察、参观,只要有机会,我都要关注运河、走进运河、体察运河。几十年累积下来,从北京昌平白浮泉,到浙江宁波三江口;从洛阳循通济渠到泗州汴河口,再循永济渠到临清鳌头矶,都留下了林林总总、行行止止、甚至多次重叠的足迹,先后创作了数百首歌咏运河的诗词,还参观了沿线几乎所有的大运河博物馆与各类相关的专题陈列馆。从而对“百闻不如一见”的俗语,对顾亭林先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至理名言,有了更为切身的体会。顾先生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名著和相关诗文,不就是读书行路考察思辨的产物吗?
从21世纪初大运河启动“申遗”,到“申遗”成功,再到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大运河研究也逐步实现了从“冷门”到“热门”,从“小打小闹”到“大兵团作战”的历史转变,从学术期刊的显要栏目,到层出不穷的大部头著作,以及名目繁多的研究院所,俨然成为一门体现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和“经世致用”的“显学”!
在这种情势之下,退休多年、余热尚可、已习惯于单打独斗的我,眼睁睁地看着以前曾经想做的功课,一个接一个地被别人写出了答卷,遂决定在抓紧种好淮安“自耕田”的同时,另辟一条一般学人不便走的道儿:推出一本文史兼具、图文并茂、篇幅适中的运河书。这本书,有大运河各段的历史、城镇、地名、遗产、风景、民俗的简介或点击,像是一本点线结合式的大运河“纲鉴”;同时,将本人几十年来断断续续创作的关于大运河的诗词歌赋碑记,加以选择整理,按照既定的顺序,穿插排列其中,又像是一本大运河“诗话”;为适应“读图时代”的阅读需求,随文配置了历史或现状的地图、照片,以及考察中摄制的各种图照,使全书充满直观感、图谱味,还像是一本大运河“图说”。中国大运河,是洋溢着风雨沧桑、诗情画意的历史长河,这本诗词歌赋占据半壁江山、充满个人情愫的运河文化的“杂拌儿”,就叫《声律大运河》吧!
槿轩主人荀德麟2022年清明后一日于清江浦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扩大本公号所发文章的影响,即日起本公号入驻360个人图书馆,所有作品皆自动同步到360个人图书馆终身收藏。不同意者请勿投稿,投稿视作默认此项决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