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育最应该注重的是“实行”——读陶笔记(1)

 新用户19085124 2022-11-13 发布于江苏

读陶行知,常常有心领神会的感觉和耳目一新的收获。在教育生活中,有些事情我们觉得不对劲,或者感觉“不该是这个样子”,但若问如何才“对劲”,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往往一时语塞,说不出子丑寅卯。即便能说上几句,要么大而空,要么蜻蜓点水。

陶行知分析一件事情,阐述一个道理,往往从人们身边的现象谈起,娓娓道来,一个现象推导出另一个现象,如抽丝剥茧,不急不缓,步步深入。一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我们才恍然大悟:是这么个理儿!

比如,陶行知强调“修身伦理”要“学行并重”,但他不是直接“讲大道理”,而是从我们司空见惯的现象说起,他说:“学校教课当中,物理有实验,化学有实验,博物有实验,别门功课也有实习,如作文、图画、体操等等,都于学识之外,加以实地练习的机会。”在列举了我们熟悉的这些现象后,他进一步说:“修身伦理一类的学问, 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但是现今学校中所通行的修身伦理,很少实行的机会;即或有之,亦不过练习仪式而已。所以嘴里讲道德,耳朵听道德,而所行所为却不能合乎道德的标准,无形无影当中,把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

修身伦理、道德等皆属于德育的范畴。当我们读到德育“最应注意的,在乎实行”时,是不是有“理应如此”的感觉?理应如此,但现实并非如此。现实是“道德与行为分而为二”。读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有“确实如此”的感觉?

让你不知不觉地接受他的观点,这就是陶行知文章的魅力;受他的影响,你愿意用他的观点去检验当下的教育生活,从中发现问题,得到点醒,受到启发,增长见识,增加智慧,这就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力量。

联系我们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我以为,陶行知的德育要注重“实行”的观点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的德育更看重思政教育和当下流行的课程思政。陶行知认为,“专在书本上学'做人’的道理究嫌隔膜。”如何“实行”?这就要联系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了。我们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否融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去了呢?是否存在着“专在书本上学'做人’的道理”的现象呢?依我对职校生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是一种状态,回到宿舍或回到家中又是另外一种状态,学习生活与个人生活显然存在着“隔膜”。

当然,我们的德育也有许多活动,如主题班会、社团活动、利用各种契机(成人礼、重要节日等)进行道德教育等,但是所有这些算不算真正的“实行”呢?这是要打个问号的。因为大部分德育活动都是我们在设计、在组织、在指挥。按照陶行知的理论,应该让学生有“实行”的机会。比如陶行知非常看重“学生自治”,写了不少文字提倡呼吁“学生自治”。在我看来,“学生自治”是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得好了,可以成为一个优良传统代代相传。我曾经写过《陶行知当年是如何视导学校的?》一文,主要内容是,陶行知视导一所小学校,从进校门开始,一路参观下来(包括参加会议并讲话等),都是由学生引导、接待和主持的。反观当下,我们在对学校视导、检查、督导、评估的过程中,领导班子隆重接待,分管领导全程陪同,我们面对的不是活力四射的校园生活和生龙活虎的学生活动,而是一摞摞没有生命的“自评材料”和一台台装满了学校“办学成果”的电脑……我们还能看到学生的身影吗?

我感到十分困惑的是,为什么时代愈发展,我们愈是要剥夺学生自治的机会和权利呢?剥夺了学生自治的机会和权利后,学校就变成了校长及管理者的“一亩三分地”,学生就变成了“被管理”的对象,这样的校园还有多少教育的味道呢?于是,当下的学生工作就演变成了少数人面对几千名学生的生硬的、单方面的、带有行政意味的管理。事实证明,这样的管理让管理者揪心,让班主任劳心,让学生烦心,其效果是不敢恭维的。别的不说,就以“学生宿舍卫生”为例,在这件事情上引发了多少矛盾、掀起了多少风波啊!

我们经常说“把课堂还给学生”,其实,不仅是课堂,“校园”也是应该还给学生的——因为才是校园生活的主角。不然为什么称之为学校、学堂呢?

总之,在德育注重实践方面,我感觉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阅读书目:《教育的本质》,陶行知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4月出版》)

2022年11月1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