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栀子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11-17 发布于日本
 1、 味苦寒,为泻火要药。主五内邪气时热,心烦懊恼,泻三焦火,胃中热气,治五种黄病,通小便。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脚扭伤红肿疼痛,可栀子捣烂研末,用鸡蛋里面的蛋清调成糊状,敷脚上。
2、 唐容川曰味苦像心包。故能泻心包之火,心包与三焦相表里,故三焦之火也能泄之。性苦寒,有皮隔,像心包,内之子赤,正属心之色,其花色白,当属肺金,结子成赤,当属心火,是为从肺入心,正治心中烦热之药,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以节制心火太过,栀子花白子赤,正是以肺金而归制心火,如栀子豆豉汤。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伤寒五六日,大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3、 “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也,于寒湿中求之。”王和安曰∶黄为油热色,油中含液而包脉孕血,液虚血燥则热甚为阳黄,身黄发热之栀子柏皮证也。《伤寒论》原文∶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栀子、炙甘草、黄柏)主之。此节示人,但见其身黄发热,即无腹满小便不利诸证,亦直可以湿热成病断之也。用意欲以分消上中下之热也。是以方中栀子善清上焦之热,黄柏善清下焦之热,加甘草与三药并用,又能引之至中焦以清中焦之热也。且栀子、黄柏皆过于苦寒,调以甘草之甘,俾其苦寒之性味少变,而不至有伤于胃也。
4、 《伤寒论》原文∶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口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茵陈,性寒味苦,具有生发之气,寒能胜热,苦能胜湿,其生发之气能逐内蕴之湿热外出,故可为湿热身黄之主药。佐以栀子、大黄者,因二药亦皆味苦性寒也,且栀子能屈曲引心火下行以利小便。大黄之色能直透小便(凡服大黄者,其小便即为大黄之色,是大黄能利小便之明征),故少用之亦善利小便。至茵陈虽具有升发之性,《名医别录》亦谓其能下利小便,三药并用,又能引内蕴之热自小便泻出,是以服之能随手奏效也。《伤寒论》原文∶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身黄如橘而腹满,小便不利,此因湿热成病可知,故亦治以茵陈蒿汤也。可见栀子之用广之也。栀子(分野生和家种,家种的比野生的大,但都为类正圆形)然今市场多用水栀子(长椭圆形)来冒充,或真栀子提取后在染色来冒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