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林外史》人物(一)

 词语寄居者 2022-11-17 发布于浙江

聪慧却“ 愚笨”的王冕
张栗榕

王冕其人,出身贫寒,七岁丧父,十岁辍学帮人放牛,边攒钱买书来读。后在闲暇之余又画得一手好荷花,时常靠卖画赚钱补贴家用,孝敬母亲。
却不成想因此遭了朝中大臣危素喜爱,聘请王冕做官。可王冕生性孤傲、淡泊名利、蔑视权贵。头役来请,不去;知县亲自聘请,不去;乃至朝廷征聘他做官,连夜逃到会稽山,隐居终老。
王冕的故事便是如此,而这既是他的聪慧,也是他的“愚笨”。
聪慧是深谙知县仗势欺人,酷虚小民,无所不为,从而看出官场的腐朽衰败,对此嗤之以鼻,不入官场。
聪慧是一语道破八股的弊处,说这法定得不好,会害了读书人。
聪慧是,“不过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了功名,便舍着性命去求他。
王冕于现代人而言无疑是封建社会这片沙漠中的独树一帜,是聪慧。
但对古代人而言,玉冕的独树一帜实在“愚笨”至极
愚笨的是功名寻他他不要。同样的周进、范进等人,为考取功名费神费心,偏偏还郁郁不得志。可偏生王冕个异类,鄙弃功名,实在荒诞。
愚笨的是对科举制的观念。用汉代流传下的孔孟之道为范本,冠以正统,饰从皇权,人人坚信不移的时代,王冕猛然跳出来批驳它的腐朽。
王冕的故事位于《儒林外史》中的第一回,这不仅仅代表于作者吴敬梓中的理想人物,亦也反衬出后面人物于功名的痴狂。
于书外,王冕也是文人的标杆,他清高自赏,不戚戚于功名,胸中自由才华,更重要的是,王冕远超常人的,是洞穿时代的远见,这也正是许多人所缺乏的。
人们往往会在时代的洪流中迷失自我,顺流而下,成为其中的傀儡,而这,在现代生活中又何尝少呢:跟风,潮流、热度……个人欲望愈走愈远,时代奢望愈来愈强。
如此发展下去,结局如何,我也不知。但我唯一清楚的是,跟着王冕走错不了。
走哪?走出这个时代的洪流,走进自己。




可怜的严监生
王奕心

这背错了千古骂名的严监生!
曾经看到严监生手指两根灯草,觉得他真是个吝啬鬼。
现在再次翻开《儒林外史》,才发觉严监生是对自己吝啬,对别人慷慨。
在王氏死后,严监生拿出大笔钱财来为她办丧不说,还哭得稀里哗啦,可见他富有人情味。在哥哥严贡生摊上官司时,还是严监生出的银子摆平。看此两段,严监生何曾够着“吝啬”二字一星半点。严监生的“抠以律己”并不能说明吝啬,他更多的,是“以待人”。   
严监生的可怜在于他的身价过亿其实是节衣缩食省下来的。相比哥哥严贡生的挥金如土,他其实是一个苦守祖坟的地主罢了。他一生为人本分,却被严贡生压迫到一无所有。
再来看死前严监生所伸的两根手指头。与其说是严监生怕费了油,还不如说是严监生痛恨”二”这一数字。结合她所说的:“免得像我一生,终日受大房的气!”便可得出,严监生痛恨痛恨“二”,只因他是家中老二,终日受严贡生的气。
严监生不过是当时一个普通的、节俭的地主罢了,他这样的身份,在当时是比比皆是,作者其实并没有将其当做吝啬鬼来描写,他所描写的,其实是压迫。严监生,如此一个传统家庭的受害者,又有多少人懂得作者的苦心呢?
可怜的严监生,临死也依旧是看着自己痛恨的数字里去!这样一个人,却背负了千古骂名,被他人鄙视。如此黑暗,如此苦心。
可怜的严监生,背错吝啬鬼的骂名,冤,冤,冤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