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肝血虚寒生风论治多发性硬化

 caimin133 2022-11-19 发布于福建

图片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多发性硬化属于罕见病,临床病程呈反复复发缓解表现,现代医学在急性期过后缺乏良好的控制方法。临证以肝血虚寒生风为病机,个体化辨治,在促进达到完全缓解、缩短达到完全缓解的时程、延长缓解期时间、减少复发、减轻复发的损害程度、改善或消除神经损伤病灶等方面,确实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图片以肝血虚寒生风论治多发性硬化

在 10 多年前笔者担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主任时,曾以书信形式与许多作者进行稿件的沟通交流。一位作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 19、20 世纪之交的中西汇通学派的学术解释,比现代的中西医结合理论好接受得多怎样解释这个现象。说心里话,当时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经过思考我回信说: 中医一直是以整体观念认识疾病的,当时的西医也处于整体水平下描述疾病的阶段,二者在某一疾病的临床症状层面所见到现象是相同的。如感冒,无论致病微生物的种类有何不同,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发冷发烧、头身关节疼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无论中医西医临床所见是相同的。西医对症状的描述和一般机制解释,容易被中医的临床观察、辨证治疗所印证和接受。这可能就是当年中西汇通学派蔚然风气的原因吧。至于现代医学有关感冒机制的深入研究,总不如在症状层面与中医理论及经验的结合透彻且实用。下面谈谈如何根据多发性硬化( MS) 的流行病学和症状学,总结出肝血虚寒生风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的心得体会。

图片1 MS 的流行病学和主要症状

MS 属于罕见病,是以脑与脊髓的白质脱髓鞘为病变特点的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年龄多在 20~40岁,女性病患占 70%~75% 。高纬度地区多发,国内病人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情呈缓解复发表现,感染或女性分娩 3 个月左右易复发,复发时可出现新的症状,呈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常见的症状体征有痉挛性轻截瘫而肢体无力,视力障碍和眼球震颤而视物模糊,深浅感觉障碍和共济失调而麻木疼痛走路不稳,胸腹部束缚感,小便失禁、大便潴留或失禁,强哭强笑或抑郁或兴奋的情绪异常等。

图片2 病机分析

一是视力障碍和眼球震颤而视物模糊,因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视物模糊当属肝血不足,目失血养、眼球震颤、暴盲当属肝风; 二是痉挛性轻截瘫的肢体僵硬,正合“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而共济失调走路不稳恰属“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三是肢体无力,可以“肝者罢极之本”,肝藏血主筋,筋强则有力,肝血不足,筋失所养观之; 四是抑郁或抑郁与兴奋交替( 躁郁症或双极情感障碍) ,情绪不稳,强哭强笑、欣快、焦虑、易激惹则为肝主疏泄情志不利; 五是病人还可见抽象思维能力障碍,注意或集中能力减低,找词困难,信息处理能力下降,严重者丧失自制力等,可以“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理 解; 六是小便失禁、大便潴留或失禁,也可认为是肝主疏泄失司; 七是感觉障碍而麻木疼痛,肝主痛,麻木属寒凝血痹; 八是起病形式急性或亚急性属于风邪致病; 九是症状体征的空间多发性和时间的多发性属风性的善行数变; 十是胸腹部束缚感则属寒邪凝滞收引; 十一是热带地区发病率低,高纬度寒冷地区多发并有寒邪因素; 十二是临床以 20~40 岁的女性高发,“妇人以肝为先天”“肝藏血”“女人以血为主”,肝血充足则肝气条畅,此期女性经孕产乳较为集中,虽属生理过程但亦易耗伤肝血。

综合分析西医的症状学和流行病学资料,五脏定位以肝为主,肝血易伤为女性 20~40 岁的生理特点,高纬度地域多发和起病形式、疾病表现多见风动寒凝之象,因此认为肝血虚寒生风是为多发性硬化的主要病因病机,治则当以温肝养血祛风为要。近年也有学者从肝郁血虚来认识 MS 的病因病机,如朱文浩、谢仁明等。现代亦多论见 MS 为肾虚髓海不足,病位在脑髓,常以补肾填髓为治。这种观念是根据本病的西医神经病理学改变而形成的。女性在 20~40岁之间,正是筋骨隆盛、耳聪目明、精力旺盛、体力充沛的时期。“女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壮盛; 五七阳明脉衰,面 始 焦,发 始 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素问·上古天真论》) 。”可见女性 20~40 岁肾气不虚,若出现脏腑经脉功能不足,也是从 35 岁开始虚在阳明,以至 42 岁虚在三阳。而本病在此年龄多发,肾虚髓空的病机恐怕不能完全解释。

图片3 典型病案

案 1: 梁某,44 岁,中学教师,吉林延吉市人,2007 年 5 月 4 日初诊。主诉长期头痛头晕,垂头不欲抬,怕冷,月经色暗量少有血块,月经延迟,臂痛腰痛,舌质淡,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双手脉极沉弱难以触及。头部 MRI 有脑室周围多发硬化灶,沟回增宽,有萎缩倾向。诊断多发性硬化,辨证属寒湿头痛,治宜温散寒湿止痛。

方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 炙黄芪、怀牛膝各 30 g,炒苍术、天 麻、蔓荆子各 12 g,羌活、川芎、炙甘草各 10 g,炙麻黄、厚朴、陈皮各 6 g,制胆星、制附子各 5 g,细 辛 3 g。每日 1 剂。

服药后头臂腰痛逐渐减轻,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2008 年 6 月 23 日 复 查头部MRI,原脑室周围多发硬化灶已消失,脑结构无异常。诉头已不痛,稍 有头晕,后又巩固治疗 3 个月,至今仍在随访未复发。

案 2: 赵某,30 岁,审计局职员,黑龙江勃力县人,2006 年 11 月 13 日初诊: 2000 年受惊吓后出现阵发性头、双手发麻,当时未有诊断。2002 年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行走困难,于省内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经治疗完全缓解。2006 年 10月底复发,速赴北京某医院住院治疗未能完全缓解。来诊时双上肢无力,右上肢较重,不能上抬,右手握力尚可,但自己不能吃饭、刷牙、握笔,手脚胸部麻木,双手温度觉减退,胸闷有窒息感,低头后背自头至足有放电感,舌质红暗,苔稍腻,左脉沉弱,右脉浮滑。辨证属阴血不足、痰热阻滞、经脉失养宜,治宜滋阴养血、濡润经脉、兼清痰热。

方用四物汤、增液汤加减: 炙黄芪 60 g,熟地 50 g,玄参、麦冬各 30 g,桂枝、白芍各 15 g,当归 12 g,天麻 12 g,姜黄、郁金、桑枝、制龟板、炙甘草各 10 g,鹿角胶、川芎各 6 g,制胆星、黄连各 3 g。每日 1 剂。

回住地服药,1 个半月后右手功能恢复,可以写字,胸闷和窒息感消失,麻木明显减轻。通过电话联络以上述处方为基础,根据病情叙述进行处方调整。服药至 2007 年 3 月 8 日,双手功能恢复正常,已恢复工作 1 个月,但劳累后易出现手足麻木感觉。至 2010 年 9 月 16 日时年已 35 岁,去上海参观世博会中途到北京,此为第二次面诊。与 5 年前判若两人,能坚持正常工作,病情未再复发,停止服用中药。

2013 年 5 月 9 日电话求诊,因精神刺激近几日出现右半头麻木,同侧视力下降、复视,到哈尔滨某军队医院治疗,头部 MRI 有斑片状硬化灶,诊断多发性硬化症( 复发) ,激素冲击1 周未改善,自动出院到哈尔滨某中医院,该院索要我们以前的处方,以此为据进行处方。

药物如下: 黄芪 50 g,山茱萸、葛根、党参、菟丝子各 20 g,熟地、鳖 甲、白芍、白术、山药、栀子、竹茹、麦冬、龙眼肉、续 断、茯苓、陈皮、天麻、川芎、桃仁各 15 g,阿胶、鹿角胶、炙甘草各 10 g。

2013 年 6 月 19 日电话联系,诉服中药后病情迅速改善,视力恢复,复视减轻。

案 3: 陈某,40 岁,全职太太,河北唐山人,2011年 8 月 7 日初诊。患病 8 年,自 2003 年首次发病,治疗后感觉运动障碍完全恢复,但大便排泄障碍,长期使用开塞露。2007 年复发,治疗后遗有小便不能控制,下肢发凉麻木,走路无力。2011 年 2 月第二次复发,经治疗症状有所减轻,门诊口服环孢素、强的松等治疗,但每 2 月余病情便反复加重,需要住院治疗,到我处就诊时已反复 3 次。症见满面黑沉,色素沉着,怕冷,胸腹部约束感,四肢麻木,腰以下自觉冰凉,走路不直,向右侧偏向,小便失禁,长期使用尿不湿,大便排泄无力,没有便意,全身无力,语声低微,走路约 50 m 即需休息,舌红苔薄,脉两尺弱。辨证属气血虚弱、肾精亏虚,治宜补气血、填肾精。

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生黄芪、生姜各 50 g,生地30 g,大枣 25 g,桂枝、赤芍、竹叶各 20 g,五味子、桔 梗、当归各 15 g,龟板胶、鹿角胶各 12 g,泽泻、干姜、川芎、炙甘草各 10 g。每日 1 剂。

服 7 剂后觉下肢冷感减轻,无力改善。后依此方加减服药 21 剂小便失禁消失,全身温热,可走路 2000 m。2011 年 9 月底,服药不到 2 个月,便能登山旅游了。2012 年 5 月除大便排泄障碍外,上述症状完全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减轻,并自耳部向面部中心缩退。

2013 年 3 月因夫妻关系不睦,加之劳累受寒,病情再次复发。症状没有以前复发严重,主要是下肢麻木无力,胸腹部约束感,住院治疗恢复仍不完全。门诊治疗主要是中药配合针灸,口服西药环孢素,病情恢复较好,麻木无力减轻,不影响日常生活。

案 4: 赵 某,23 岁,山东青岛黄岛人,2014 年 5 月 3 日初诊。主诉有多发性硬化病史 2 年。2012年 4 月突发肢体麻木无力,视物模糊,MRI 有颅内多发性脱髓鞘病灶,一直恢复不完全。2013 年 9 月和2014 年 4 月又 2 次加重,现强笑,语言减慢,双侧肢体无力,右侧甚于左侧,不能自己站立行走,须他人夹持双腋前送方能勉强移步,怕冷,舌淡苔腻,脉沉,双尺尤甚。

方药: 生地 25 g,生黄芪各 25 g,竹叶、生石膏、茯苓、怀牛膝各 20 g,五味子、当归、党参、节菖蒲、远志各 15 g,桂枝、赤芍、泽泻、厚朴各 12 g,干 姜、川芎、杏仁各 10 g,炙麻黄 6 g,紫河车 5 g。28剂。

服药 10 d 其母发短信说病人已能自己走 10 m远。以后短信联系,上方稍事加减或加玄参、麦冬滋阴,或加牛膝、桑葚强肾。

2014 年 10 月 10 日二诊:病人从青岛独自来京就诊,强笑已不明显,右下肢仍有无力感偶麻,仍怕冷,舌暗苔腻,脉双尺沉,右尺甚。

方药: 生黄芪 35 g,生地 25 g,怀牛膝、寄生各20 g,竹叶、桂枝、生薏苡仁、菖蒲、狗脊各 15 g,党 参、郁金、五味子、当归、独活、苍术各 12 g,川芎、干 姜、黄柏各 10 g,炙麻黄 6 g,紫河车 5 g。14 剂。

病人之后皆自行来诊共 3 次,至 2015 年 9 月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功能保持较好,2016 年结婚怀孕。

图片

4 体会

治疗 MS 时,笔者喜用《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辅行诀》大补肾汤。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张仲景治疗血痹的方子,主治“外证身体不仁”的感觉障碍,由桂枝汤去甘草加黄芪组成。张仲景曰: “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肝主春主风,位五脏之端,肝风之气顺时条达,就可依序使“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肝为五脏之首,故张仲景首出桂枝汤以调畅肝之正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气所袭之处就是正气不足之所,即“不足者凑之以邪”。肝之风气不足,则凑之以邪风,暗通“同气相求”之 理。太阳病中风证病机也因内之风气不足、外风凑之而“阳浮阴弱”。其“阴弱”也可意味内之风气不足,应用桂枝汤则能壮内风以驱外风。至于血痹用桂枝汤 加 黄 芪,更益助肝生风之力,风 行 则 血 活痹散。

《辅行诀》大补肾汤专治骨痿,由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一两组成, “治精气虚少,腰痛,骨痿,不可行走,虚热冲逆,头目眩,小便不利,脉软而快者方”,与 MS 的精神委顿困惫、腰痛膝软、行走困难、头目昏眩、小便频数失禁、脉弱无力等在症状上非常相近。方名虽为大补肾汤,实为小补肾汤原方原量( 地黄、竹叶、甘草各三两,泽泻一两) ,与小补肝汤( 桂枝、干姜、五味子各三两,大枣 12 枚) 去枣并减量而成。小补肝汤温养肝血易知,而小补肾汤之地黄、泽泻、甘草补肾之功亦可以药性理解,惟用竹叶与后世清心之说不洽,直至查许慎《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豁然开朗。竹叶寒冷不凋,凌冬生发,可见藏精之厚,生气之足,大能补肾益精,凛冒风寒,为肾家要药,故能益肾治骨痿。

通过以上 4 个病例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能达到完全缓解( 病例 1、4) ,缩短达到完全缓解的时程( 病例 2、3) ,延长缓解期时间( 病例 1~4) ,减少复发( 病例 1~4) ,减轻复发的损害程度( 病例 2、3) ,消除神经损伤病灶( 案 1) 。

根据具体病人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治疗是中医的特点。每位病人由于 MS 损伤中枢神经的不同部位,其症状表现也不相同,因此治法用药也不同,即 “个体化辨治”。因此每个病人的处方用药都是不同的,用药不能一律,总以“有是证用是药”为指归。中医临床讲究辨证论治,“中医的理论是依'证’确立的,是解释说明'证’的,中医的治法也是依'证’确定的,方药的运用同样是针对'证’的。就是说,中医理法方药都是为了说明和解决'证’而展开的。”在中医证的构成中,症状所占比重较大,如 果能够对症状的诱发、加重、缓解等诸多相关因素,按中医理论认真梳理,就会自然得出疾病的因、机、 法、药,所以在症状层面的中西医结合是最简单而有效的。另外,西医的流行病学资料也会给中医提供一些三因致病方面的辨证依据。笔者认为,西医越宏观的信息,越利于进行中西医结合,越深入的研究与中医结合越远。由于 MS 属罕见病,以上体会只是粗浅认识,敬请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