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门验案|蒋世准治小儿发热月余,一剂烧退!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2-11-29 发布于四川

辜某某,女,2岁,主诉发热1月余,20221102日,初诊:

家长叙述患儿起病经华西住院部治疗无效,后建议骨髓穿刺检查,经拒绝出院,出院诊断书下为:发热,疑似血管炎、自身炎症性疾病、急性扁桃体炎;又携女四处寻求中医治疗并无寸效,遂到成华区中医医院我处就诊。刻下发热,身热夜甚,体温最高达39.3℃,伴少汗,四肢逆冷,偶有咳嗽,双目多泪,经常挠抓肩膀,大便两天一解,便质干燥,小便正常,舌淡红嫩,指纹紫暗,核酸检测阴性。 

诊断:三阳合病,凉遏伏陷。

治法:疏透少阳,宣阳散凝

处方: 蜜炙麻黄 5g 燀苦杏仁5g 生石膏15g 炙甘草5g 大枣5g 浮小麦10g 北柴胡10g 酒黄芩10g 姜半夏5g 南沙参10g 隔山撬10g 藿香10g 盐车前子10g,加生姜3片,一撮大米同煎。3付,每日1 每日3次,分3次服用,水煎,饭后服。

20221105日,复诊:家长自述首付中药服完后即刻烧退,目前偶咳,流涕,嘱上方加蝉蜕10g3付。后告知患儿至今未再发热,余后以麻枇三仁汤调理。

编者按:伏暑感人,由口鼻因入,直趋中道,或伏少阳,或藏少阴,体质素薄者因虚纳邪,经时气招引,故过时而发,故《条辨》云:霜降前发者而轻,后发者而重,冬日发者尤重。伏暑秋发,因秋霜招感,必过经于阳明,故能与阳气并起而激之,起病则高热不退;又因风寒外束,故又见热高而汗少,故《条辨》又别有汗、无汗、表中、内热之分。

因患儿经住院输液治疗无效,已致表邪下陷里热不透,前医不查此机,仍以蓝根、水牛角、大青叶、蒲公英、青黛、紫草等清营捍疟治法,遂又致阳气伏遏,高热不退,又刻见四肢逆冷,指纹紫滞;因阳气不能达经太阳,故少汗、肩背瘙痒;进而上焦不通,津液郁滞,故多泪(少阳孔窍)、便燥便干,系三阳合病。

制方系小柴胡合麻杏石甘汤、甘麦大枣汤加味。方以麻黄、杏仁、石膏开宣肺气,发汗解表、清热平喘,又合藿香、生姜、甘草辛甘化阳,法太阴、太阳同开。配小柴胡汤,转枢少阳,透热达表,和解清里,疏泄气津以宣里滞。合隔山撬、车前子,消食导滞,通利小便,引热从二便出,以导阳明。合甘麦大枣汤,配伍大米,保胃气,存津液,鼓舞阳明,助正祛邪。诸药三阳合病,治在少阳,寒温汇通,系经方医家胡希恕临床经验,也是陈潮祖教授膜腠三焦学术思想的重要发挥。


陈门验案|顽癣治疗案   当归芍药散治疗目昏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