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发,为什么是降本的源头?

 乔诺咨询 2022-11-29 发布于上海

回复“成本”,了解更多成本管理智慧

来源/ 乔诺成本专家团队
撰文/ Lisa
编辑/ Jeff,Criss

你可能听过这句话:最大的成本,是做出了错误研发的成本。

一款产品,从创意,到设计,研发,期间会投入大量的成本。

如果产品生产出来,发现没有市场。不仅损失巨大的成本,对品牌本身也是巨大的伤害。

那怎么在研发阶段,就可以尽可能降低成本呢?

今天,我们来聊聊这个问题。

成本下不去的常见原因

研发阶段,成本下不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比如“过设计”,“欠设计”,我们以“过设计”为例来聊聊。

 一、质量“过设计” 

什么是质量“过设计”?

以轮胎为例,以前路况不好,容易超载的时候,对卡车轮胎质量的要求非常高。

但现在客观环境发生了变化。中国的路好很多了,超载也不严重了。

当路况变好,超载问题得到解决的时候,如果投入大量的成本去研发承重更好,价格更高的轮胎就不一定有人买。

如果消费者想要的,是承重20吨的轮胎,可能就不会选择能承重30吨以上,但价格贵很多的轮胎。

所以承重效果更好,这在原来就是好设计,和消费者需求不匹配的时候,就成了“过设计”。

 二、性能“过设计” 

还有一种是性能“过设计”。

比如,消费者买一个产品,可能只想用一两年,而你投入了很多成本,研发了能使用几十年寿命的产品,这就是性能“过设计”。

以灯具为例。早期灯泡的技术不成熟,买回去的灯可能有很多质量问题。像灯不亮了,灯芯坏了等等。

这时候消费者可能希望灯泡使用久一点,寿命长一点。

有一家公司,就专注研究灯泡的使用寿命,最后他们真的研发出了使用寿命突破20年的灯泡。

但我们室内的装修风格,一般维持在10年左右,然后可能会被翻修,或者重新装修。而且10多年后,你的审美可能也变了,10年前的灯已经不适合了。

这时候,旧的灯具就会被换掉,拆下来的灯,估计也不会重新装回去。

但是,这家企业并没有停止对灯泡使用寿命的研发。研发出使用寿命突破20年的灯后,还在继续攻克30年、甚至更久的使用寿命。

可能在一些特殊的场景,对长寿命的灯有需求。但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它的性能其实是过剩的,这其实就是一种性能“过设计”。

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审视一下,研究更长寿命的灯泡是不是必要的,这对公司发展,有多大的意义,投入的成本值不值得。

那导致这些“过设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过设计”背后的三大原因

 一、对客户使用场景洞察不足 

比如,刚才提到的灯,消费者需要的可能是一个更美观,性价比更高的灯。而你投入大量成本,研发了一款使用寿命更久的灯。需求和产品就不匹配,其实就是对用户使用场景洞察不足。

但是,为什么会出现洞察不足呢?

再往下深挖一层,你会发现,研发部因为对自己研发的产品,投入了大量的热情,大量的心血。所以就容易有一种“栽花效应”。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亲手种了一株花,经常浇水施肥,看着这株花从一粒种子,变成一株花,你在这个过程中投入了情感,付出了心血。

你就会对这株花更有感情,更有认同感,怎么看怎么好,然后就会忽略掉它本身存在的问题。

研发一款产品,就像亲手种了一株花,也会因为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产生“栽花效应”。

 二、研发部竞争感知比较弱 

第二个原因,可能是研发部竞争感知比较弱。

研发部通常埋头研发,对外部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没那么敏感。

当市场发生变化,或者消费者需求发生变化的时候,感知不到。比如,竞争对手可能已经不做那么长寿命的灯具了。但研发部通常捕捉不到这种变化,甚至会忽略竞争对手的变化。

在发现竞争对手跟你做的不一样的时候,多问一句,别人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不做长寿命的灯了,到底是什么原因?

 三、其他部门设计卷入不足 

第三个原因,就是其他部门卷入不足。

比如,销售可能最先发现,寿命更长,价格更高的灯不好卖,销售很痛苦。但是,为什么研发部门就是听不到销售的声音?

很有可能部门之间,存在一堵隐形的“墙”。

很多企业,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透明,信息传递有损耗,或者信息传递受阻。在整个产品研发过程中,其他部门的声音要么卷不进来,要么卷入不足。

研发部听不到消费者真实的反馈,就会导致研发部闭门造车,消费者都开上汽车了,研发部还在为研发出更快的马车努力。


三个建议

如果企业存在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三个小建议。

 一、DFX管理 

DFX,就是“Design for X”。

“Design”,是设计,“X”代表的是产品生命周期,或者其中的某一个环节,比如供应、安装、维护、回收、安全、生产等。“Design for X”,可以简单理解成,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

因为设计阶段,决定了各个领域的成本属性。

你设计一款产品,不能只是因为你有一个伟大的创意。得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消费者喜不喜欢,需不需要,好不好卖,还有安装问题,安全问题等等。

也就是说,你要考虑从产生创意、开始研发、到产品上市、进入成熟期,一直到产品退市,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成本因素。

比如,在北方比较寒冷的地方,消费者对棉衣的核心诉求可能是保暖。但你生产出的棉衣,好看有余,保暖不足,消费者可能就不会喜欢。一旦投入市场后,才发现这个问题,改进的成本就会比较大。

所以,就需要打破“部门墙”,其他部门要尽早介入。

只有在设计阶段,把这些成本属性放进去,把影响成本的要素考虑进去,才会尽可能地避免问题。

否则一旦产品生产出来了,已经进入市场了,在销售的时候,在安装的时候,甚至在使用的时候,才发现问题,再召回重新设计、改进,损失就很大了。

通过模拟产品的使用场景,在测试阶段就解决问题。

比如,当收集了各个部门的建议,各个环节可能影响成本的因素。

就可以通过构建模拟使用场景,去测试和验证,这款产品未来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成本。

比如,一个设计师,他要设计一个产品,他不一定了解过去这款产品所有使用场景中遇到的问题,也预测不到以后可能遇到的问题。

但可以通过模拟和测试,去发现有哪些问题被忽略了,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进去。

 二、要有专人做成本管理 

成本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但成本问题没法一天就解决掉,它属于重要不紧急的事情,这样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如果不管,就会脚踩西瓜皮,走到哪里算哪里。

怎么办?一定要有专人来管理这件事。

这时候CEO就是第一责任人。但一个CEO天天管成本,他就没有精力去管其他事情。

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这件事,比如,成本工程部。

如果公司规模没那么大,不需要一个部门,至少需要一个成本工程师。

成本工程师负责做什么呢?

比如,定期收集公司的各种成本问题,把非研发领域的成本属性积累、反馈给研发。然后,针对具体问题,定期讨论、决策,把各部门的声音反映给设计,研发部门。

在设计阶段,在研发阶段,就把影响成本的因素考虑进去。从源头上,降低成本。

这样,才能避免那些看起来重要不紧急的问题被搁置,最终成为成本问题,影响到公司发展。

 三、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简单来说,就是经过调研,分析等等,做的预计成本,它的目的是用来衡量实际成本的。

比如,你打算今年研发一款产品,经过调研、测算等等,定的研发成本是100万。

那在整个研发过程中,就要做好成本管理,实际成本不能偏离目标成本太多。

具体怎么做呢?
  • 在设计阶段、甚至是在概念或创意阶段,就要有一个大致的目标,比如成本不能超过100万。
  • 在验证时,要去核查目标成本,看看有没有超过100万这个目标成本。如果是超了,是什么原因,怎么改进?如果差距过大,又是什么原因?
  • 等产品设计出来,进入市场之后,根据市场上的反馈,对成本进行一轮讨论和优化。

这样做产品迭代的时候,所有围绕成本的优化建议,就可以考虑进去。

持续讨论每一代产品的目标成本必须降到多少,并不断迭代更新。通过主动的成本管理和规划,做好核心部件降成本的设计,就能领先对手一步。


最后,我们再来简单回顾一下。

这篇文章,我们从降本的源头,即研发的角度,探讨了研发阶段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成本问题,原因及建议。

比如,导致研发成本高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过设计。但是为什么会导致过设计呢?

1、对客户使用场景洞察不足。

研发部门在研发一款产品的时候,因为投入了大量的情感,产生“种花效应”,消费者都开上汽车了,研发部还在为研发出更快的马车努力。

2、研发部竞争感知比较弱。

研发部通常埋头研发,对外部市场的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没那么敏感,不能及时发现竞争对手的变化。

3、其他部门设计卷入不足。

部门与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透明,信息传递有损耗,或者信息传递受阻,导致其他部门的声音传不到研发部门。

那怎么避免这种现象呢?

1、DFX管理。

1)设计阶段,就要把影响成本的要素考虑进去。

2)其他部门要尽早介入。

3)在测试阶段解决问题。

2、要有专人做成本管理。

要有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做成本管理。如果公司规模没那么大,不需要一个部门,至少需要一个成本工程师。

3、目标成本管理。

根据目标成本,在各个阶段持续讨论每一代产品的目标成本必须降到多少,不断迭代更新。

通过主动的成本管理和规划,做好核心部件的降成本的设计,就能领先对手一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