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被讨厌的勇气》读后

 蓝雨飞逸 2022-12-01 发布于广东

这是觉察的第84篇文章

如果喜欢,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青年:最近的事情太多,觉得有点乱,有时候会感到沮丧,好像井井有条的生活总是遥不可及。

哲人:你知道的,人的情绪和感觉总是在变化,这只是你一时的感觉而已,不是事实。这种感觉会来,也会走。

青年:道理上是知道的,但行动上有时会受到阻碍。

哲人:像你现在这样就好了,写写字,练练双勾,或者拖地搞卫生,把房间的物品收拾整齐,去田野里走一走,这些都是有力量的行动。

……

上面的对话,是我从自己的日记里摘抄的,青年是我,哲人也是我。自从读了一本书之后,我很多时候都会采用这种形式来写日记,把内心里的各种声音都呈现出来,然后,它们就会都安静下来。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些迷茫的青年吧,但仔细寻找,会发现其中常常还住着一个通透的哲人。

我看的这本书,还是来自李松蔚老师的推荐——《被讨厌的勇气》,书名的副标题是:“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阿德勒?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查找资料之后才知道,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一样,都是奥地利精神科医生,他曾经是维也纳精神分析协会的核心成员,后来因为跟弗洛伊德观点对立而导致关系破裂,开创了“个体心理学”。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人,或多或少都会知道一点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但是,应该有不少人和我一样,从来不知道还有个“第三巨头”阿德勒。

这本阐述阿德勒心理学的书,由两个日本人合著: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一个是与众不同的达观哲人,一个是迷茫混沌的青年,就自我和生活的种种问题,深入交流了五个夜晚。两个多月后的最后一个夜晚,青年不再认为“世界是矛盾横生的一片混沌”,他彻底被哲人影响,转而相信“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

结果很振奋人心吧?一年前的我也被振奋了,一口气读完一遍,后来又陆续读了两三遍。一本书读了又读,对我来说是很少见的。首先,因为是对话体,几乎没有心理学的专业术语,说的都是人话,理解起来很轻松;然后,青年的每一个问题,也都曾经是我的疑惑,哲人的回答都那么有说服力。

我也被说服了。于是买了阿德勒的经典作品《自卑与超越》,看完之后完全无感,再看,还是一样。还有一本《儿童教育心理学》,只是大概翻了翻。原来,我也跟古贺史健这个青年一样,更能接受被岸见一郎过滤之后的“岸见——阿德勒学”思想。

那五个夜晚,他们到底都聊了些什么?以至于青年的三观都被颠覆了。其实从书的标题就能看出,哲人的思想不同寻常。被讨厌?有谁会希望自己被人讨厌呢?还有下面这些观点,几乎都是反常识的。

“心理创伤并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人是为了大发雷霆而制造了怒气,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自己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根本不存在什么内部烦恼,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无所谓。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自卑感也可以成为努力和成长的催化剂。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不要干涉他人的课题。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孩子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划清界限,放下别人的课题”: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行”: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的特点。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应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对得了60分的自己说“这次只是运气不好,真正的自己能得100分 ”,这是自我肯定;与此相对,诚实地接受60分,然后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这是自我接纳。

“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实际上谁都是普通人,普通不等于无能,我们根本没必要特意炫耀自己的优越性。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人生不是一条线,并不存在目的地。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计划式的人生根本不可能。

“人生不需要远大目标”:而是应该去关注如何度过这一刹那,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人生总是处于完结状态,即使生命终结于此时此刻,也不足以称为不幸。

“人生没有意义”: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如果'我’改变,'世界’就会改变”: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

跟书中的青年一样,我也为哲人抛出的种种言论感到惊讶、愤怒、可笑,尤其是他反复强调,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这怎么可能呢?我有吵闹不休的父母,这是我可以选择的吗?

人家弗洛伊德说得多有道理,一切结果之前都有原因,我会是今天这个样子,都是过去造成的,我的父母、我的原生家庭,塑造了今天的我。要追究,更大的责任应该在他们那里。

可是,追究完责任之后呢?怎么办?我就只能是今天这样的了?永远都没办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不愿意这样。

相比之下,我更愿意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拾起自己的人生课题,面对自己的选择。再没有任何人可以抱怨,一切都只依靠自己,毫无疑问,这需要很大的勇气,会碰到很多挫折,也可能会迷路。

但只有这样,才可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吧。

哲人在书里说过很多有诗意的话,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在舞蹈中,跳舞本身就是目的,最终会跳到哪里,谁都不知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