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少奇兴冲冲报告毛主席:发现了优秀人才,此人后来成为众将之首

 贵而全之 2022-12-08 发布于湖南

1942年春天,刘少奇奉毛主席之命,历经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与千难万险,终于从抗日前线平安返回延安。

刚回到延安,刘少奇就兴冲冲地前往毛主席的住处,告诉毛主席:“我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

他口中所说人才,一个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另一个就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刘少奇说:“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多年后,粟裕不负所望,不仅成为众将之首,更是人们心中的“无冕元帅”!

图|毛主席与刘少奇

刘少奇与新四军

1938年11月,刘少奇被任命为中共中原局书记,他组织力量深入华中敌后, 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12月,刘少奇特意致电中共中央,提出自己的建议,刘少奇认为,目前形势下,苏北是有极大发展希望的地区。

苏北地区北接山东,南邻宁沪,东有黄海,西靠大运河,是连接华北、华中、以及江南地区的重要通道。抗战当前,若是挺进苏北地区,可以向北、向西与鲁南、皖东、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向南与苏南抗日根据地呼应,其战略地位之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刘少奇审时度势提出:

“把苏北作为新四军当前的战略突击方向,并建议中共中央指派江南新四军一部北上,华北八路军一部南下,合力开辟苏北,坚持敌后游击战争,建立苏北抗日根据地。”

之后,刘少奇率领新四军,在皖东先后取得多场战役的胜利。他多次主持会议,讨论发展华中的战略问题。为实现开辟华北的目标,刘少奇支援江北新四军,大力发展苏北游击战争。

图|刘少奇

当时华中地区有共产党人领导下的不少部队,兵力强大,但部队都分散各处,不便统一指挥。为加强华中的抗日力量,刘少奇于1940年6月向中央领导人致电,他指出华东地区部队所面临的多、散等问题,请求华中部队统一指挥。

几日后,毛主席、朱德、王稼祥等人就向刘少奇回电,电报同时发送至八路军总部,中央领导人同意了刘少奇的建议,并在电报中强调:“华中确应成立统一的指挥部,现在华中部队统归刘少奇指挥;苏北、淮北的纵队,归彭雪枫、黄克诚指挥。”

刘少奇、彭雪枫、黄克诚所部根据中央的指示,重新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这支战力强劲的部队重击日伪军,同时配合陈毅、粟裕的部队东进。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于1939年8月成立,陈毅为指挥,粟裕则为副指挥。为发展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率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机关及3个主力团,渡过长江,与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并将江南指挥部改称为“苏北指挥部”,依旧是由陈毅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

图|粟裕与陈毅

当时的苏北地区除了有日本侵略军之外,还有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的部队,韩德勤属于蒋介石顽固派,他不仅消极抗,还不断制造摩擦,摧残抗日力量。

陈毅、粟裕率军进驻苏北重镇黄桥,建立起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后,以诚恳的态度倾听当地开明人士的意见,新四军宽容、大义、真挚的态度,赢得苏北各界人士的赞誉,更有百余人联名致电蒋介石,要求下令让韩德勤停止内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陈毅、粟裕所部的到来,让韩德勤大为恼火,他放出谣言,要新四军退出黄桥,同时调集部队主力向黄桥逼近。

看到这一形势,刘少奇敏锐地察觉到韩德勤的异动,决战不可避免。他给陈毅、粟裕致电:“由于地形条件和顽军的阻碍,黄克诚等部不会很快赶到,希望你们准备两星期至一个月的独立自主作战。最好开始时只进行防御战,不作大的出击,如能独立战斗亦好。”

新四军进驻黄桥后,粟裕早已将黄桥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形地势摸透,韩德勤重兵在手,粟裕针对局势,罗列出三种方案,并最终选定一个,要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集中兵力拿下黄桥,这是一招险棋,也是对部队的考验。

粟裕的作战方案被送到陈毅手中时,陈毅大为赞赏,连声叫好,对于粟裕的计划,陈毅表示完全地支持:“整个作战计划处处都是奇兵,只有这样打才能解决问题,我完全同意。”

图|粟裕

很快,部队战士开始进行战前准备,黄桥镇上也迅速支起60多个烧饼炉为前线战士提供烧饼,这都是百姓自发做的,大家一边忙活,一边唱着歌谣:

“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烧饼慰劳忙。

烧饼要用热火烤,军队要靠百姓帮。

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粟裕深入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陈毅则在距离黄桥十几公里的严徐庄坐镇,掌握全局。1940年10月初,黄桥决战打响,韩德勤率部发起攻击,粟裕率军严阵以待,新四军各部按照粟裕的命令,逢水过水,见桥夺桥,连日激战,韩德勤主力大部被歼,黄桥决战大获全胜。

这是抗战以来全国规模最大的反摩擦战役,粟裕在战役中展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强大胆魄,而刘少奇、以及中央领导人们也始终关注着黄桥决战的战况。这场战役的胜利,也为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目标奠定基础。

图|刘少奇旧照

黄桥决战结束后,刘少奇率领中原局领导机关,以及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先头部队,前去与陈毅、粟裕会合。

11月7日,在海安,陈毅、粟裕率领苏北指挥部以及其他的同志们,热烈欢迎刘少奇的到来。粟裕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的身份,主持这场大会师,纪念这一场决战的胜利。

会师现场气氛热烈,战士们、群众们纷纷沉浸于胜利的喜悦之中。

实际上,之前刘少奇与粟裕的接触比较少,但在黄桥决战中,刘少奇显然注意到了这位优秀的人才,他肯定粟裕指挥的黄桥决战有“伟大的决定的意义。”

黄桥决战后,刘少奇所设想的开辟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也得以实现。

图|粟裕

1941年“皖南事变”后,按照中共中央和华中局的决定,原来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粟裕被任命为第一师师长、同时也兼任刚成立的苏中军区的司令员。

这是粟裕首次独立地担负起一个战略区的领导和指挥重任。

但他的表现并没有令人失望,在艰苦的斗争中,粟裕随机应变,带领部队战士接连取得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苏中抗日战争进入最困难的阶段时,粟裕肩负重担,不断强大抗日力量,就连邹韬奋也说:“我在苏中看到了新中国的光明!”

图|毛主席与刘少奇

1942年刘少奇接到毛主席的命令,立即启程从抗战前线赶回延安。刘少奇向毛主席详细汇报工作,并兴冲冲地告诉毛主席:“我在华中局和新四军工作时发现两个人才,一是新四军四师政委邓子恢,他是农村工作的专家;二是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是新四军7个师中,打仗打得最多和最好的一个师长。”

刘少奇与粟裕接触的时间并不算长,但他已经敏锐地察觉出粟裕的出色才干,因此极力向毛主席推荐这位人才。

回到延安后,刘少奇进入中央核心领导层,尤其是在重庆谈判期间,代理主席职务,在领导岗位上鞠躬尽瘁;而深受刘少奇赏识的粟裕,也继续在战场上挥洒汗水。

从抗日战场到解放战场,粟裕历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总指挥等职务,指挥苏中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等多场硬仗,在战场上书写下他的传奇,“粟裕”两个字也很快威名远扬。

图|粟裕指挥战役

刘少奇与粟裕各司其职

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做出重要贡献。

而屡立战功的粟裕也备受重用,1950年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时,就亲自点将,要粟裕担负抗美援朝的指挥重任。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周总理先后几次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由粟裕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得到毛主席亲自点将的粟裕顿觉重任在肩,他深感这是中央领导人对自己的信任,定当义不容辞,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作战任务,粟裕已经开始组建指挥部的参谋、通信班子等等。

图|毛主席与粟裕

但彼时的粟裕因为之前作战落下的伤病,身体状况很不好,几乎每天都会头痛头晕,但他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哪怕身体不舒服,也要坚持工作,直到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睛甚至无法左右环视,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

粟裕这才向毛主席报告自己的病情。在山东青岛休养了半个月之后,粟裕的身体仍然不见好转,他心里牵挂着战事,心急如焚,但身体情况实在不容乐观,粟裕无奈只好请刚好到青岛的罗瑞卿给毛主席带去自己的信。

粟裕在信中坦诚自己的病情,很快得到毛主席的回信:

“粟裕同志:

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急切,你可以安心修养,直至病愈。修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

之后粟裕便卸下肩上重担,安心修养。而之前的东北边防军则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担任司令员,率领志愿军入朝作战。

粟裕一边养病,一边密切关注着朝鲜前线的战况,并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病情严重,粟裕在中央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安排下,由夫人楚青陪同,前往苏联治病和休养。

从苏联归来后,粟裕担任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二副总参谋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仍然是责任重大。

图|粟裕

大将之首,无冕元帅——粟裕

1955年,建国后全军首次授衔。作为战功赫赫的将领,粟裕的战略才能不仅让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深深赞赏,也使得敌人闻风丧胆。

按照资历、战功、威望,粟裕自然是当得起“元帅”的,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的讨论授衔问题的会议上,毛主席给予粟裕高度评价,他表示:“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周恩来回道。

图|毛主席与周总理

早在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华中军区成立,粟裕被任命为华中军区司令员,但粟裕表示:“由张鼎丞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自己当二把手副司令员。”就这样,粟裕成为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1948年粟裕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但他主动向组织提出,自己不过是暂代陈毅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的职务,而非正式任命。最终,组织听从粟裕的意见,及时调整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的代司令员、代政委。”

到1955年授衔,粟裕再次请求辞帅,毛主席得知粟裕的辞帅之举,充满赞赏地说道:“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

相比起在评定军衔时,有些人不断争闹的行为,粟裕的高风亮节,当令人敬重,正如毛主席所言:“粟裕比起那些闹着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图|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

在由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召开的会议上,刘少奇几度为粟裕争取授衔元帅军衔,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毅授衔引发争议时,刘少奇抓住最后机会,为粟裕争取元帅军衔。

陈毅作为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科学、卫生等各方面工作,接下来他的主要精力也要放在外交事务上,陈毅离开了部队,似乎也像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人一样,无需授衔了。

倘若陈毅不授衔,那么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也将再度成为当仁不让的元帅人选。关于“元帅”人选的问题,中央领导召开了多次会议讨论。

关于是否给陈毅授衔,周恩来总理表示:“军衔授予,对陈毅同志现在和将来的工作均无不便之处,平时可以不穿军服(必要时穿)。苏联的布尔加宁同志也有元帅衔,现在他做部长会议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帅的头衔了。可以说是一个例子。”

最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被授予“十大元帅”。

图|开国十位大将

关于粟裕的军衔,周恩来总理表示:“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主席也表示很赞同,补充说明:“而且他是第一大将,我们先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1955年9月27日,授衔仪式正式举行。

粟裕作为大将之首,第一个从周总理的手中接过大将军衔命令状。从此,粟裕为开国大将之首,并且也是人们心中的“无冕元帅”!

图|粟裕将军

1961年毛主席在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提起粟裕,毛主席充满赞赏地表示:“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

“一生为民,两让司令,三次先遣,四渡长江,五虎战将,六次负伤,七战七捷,八省征尘,九死一生,十大战役,百战百胜,千将之首,万古流芳。”

粟裕将军是也!

一如当初刘少奇所言,粟裕确实是一个优秀人才,一位所向披靡的战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