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免孩子学习中的德西效应

 知识货铺 2022-12-11 发布于河南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大力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很多家长也了解到“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自主构建的过程”。于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为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一改往日传统的教育方式,采用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确实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在这其中不乏会有一些家长喜欢采取物质剌激的形式。比如,考试达到90分就有笔记本、圆珠笔、糖果等等。于是,孩子的学习热情空前热烈,每天都精神抖擞。这里,家长们对孩子的这种用心良苦着实让人理解。为了能让孩子有学习的兴趣,众多家长们无怨无悔地掏了自己原本就不丰厚的腰包。这种物质的刺激也确实换来了孩子学习兴趣的高涨。

       但当我们冷静之后,就不难发现物质奖励的种种弊端。

       第一,孩子兴趣持续时间不长。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物质的刺激远远不够。虽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但豕长在教育中以物质奖励所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只能是暂时的,无法保持长久。

      第二,孩子思想不集中。当家长把奖励的物品给孩子后,孩子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奖品上去。这就使孩子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 思维深度不够,学习效果不佳。

       第三,孩子心理不平衡。家长给孩子实施物质奖励,但不会每次都让孩子拿到奖品。因此,当某一次得不到来自父母的奖励,孩子马上就会有不满的情绪。得到奖品的时候自然是开心了,没得到的时候呢,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了。更有甚者还表现出极度的不满,怨父母对自己说话不算话。造成孩子情绪的不快、心理的偏激。甚至有的孩子还对此产生逆反心理,从此以后再也不认真学习了,无论父母拿什么作奖励都无济于事。

       第四,过于注重物质所得影响人生观。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频繁使用物质奖励会导致孩子把学习看成是带有物质所得的一种活动, 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认为学习的目标就是为了获得奖励。长此以往,孩子会过于看重物质的获取。学习、做事都带上了物质索取的色彩,成为一个过于功利的人,最终会影响其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单纯地依靠物质奖励去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那是培养不出人才的。只有让孩子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某一领域的事物,并正确引导他们朝着兴趣的方向靠拢,才是教育的正确方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