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话漕运路(上)

 淮阴语文 2022-12-14 发布于江苏

话漕运路(上)

□戴官宝

 话说今天漕运路,20年前名叫河北路,的前身名叫大路巷、小路巷两个东西方向的巷子,这两条巷子位于西长街南侧到里运河之间。河北路原来是很短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仅从大闸口到北门桥,六十年代延伸到了引河路今清河路)。进入二十一世纪改名为漕运路,并延长到北京路,西安路修好后又延长到西安路。西安路西面后来修了一条韩侯大道,漕运路也跟着延伸到了韩侯大道,成了东西向的城市副主干道。这就是今天的漕运路的前世今生。并以淮海路(水门桥)为界,分为漕运东、西路。





      1415年平江伯陈瑄凿渠开河以来,清江浦已有607年历史。明清时期淮安集漕运指挥、河道治理、淮盐集散、漕粮储运、漕船制造、榷关征税六大中心于一体。清江浦开埠以来,里运河里“凡湖广、江西、浙江、江南之粮船,衔尾而至……”“灯影半临水,筝声多在船”“夜火连淮水,春风满客帆”,清江浦当时繁华景象的真实写照。里运河里漕舟云集,万艘“漕船帆樯衔尾,绵延数里”。河道中央东来西往,是首尾衔接的船,河道岸边停满的是“待闸”、或卸货装货、或补充给养、或寻亲访友各式船等。





       明清两朝都委派大员驻淮治河,咸丰六年(1856年)漕运总督署由淮安府(今淮安市淮)迁至清江浦南河道总督署内;咸丰十年(1860年)淮扬总兵归于漕督节制,常驻清江浦,这是江北最高的军事机构;光绪三十年(1904年)四月,漕运总督恩寿奏准在清江浦设铜元局,从此清江浦拥有铸币权。第二年,又设置江北提督一职,驻扎清江浦,设立江淮省,省会设在清江浦,管辖江苏省江北地区。从此江北军政财首脑齐聚清江浦。百务殷繁,局所林立,当时清江浦的经济繁华俨然是大城市。安区河南岸上由于城墙、河堆特殊地形阻隔,没有商铺和市场,船民上岸购物、消费休息全集中在河北岸上。北岸石工墙上离岸线约二米距离都是小店铺,从大闸口到水门挢西侧马路头,盖满了房屋、棚子。这些房屋门都是朝南,房屋北面墙开有窗户,门和窗户上都挂着商号旗子和灯笼,便于船民识别购物休闲。我小时候喜欢趴在大姑爷邱子福家理发店窗户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船只。多数的船有帆,少数的没有帆;有的装满物资并且用油布盖着,有的则是空船;有的船上用绳子拴着小孩子,小孩子身后背着“丫丫葫芦”,还有栓着小狗的。当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被绳子栓着?还不敢问大人,害怕大人也用绳子把我栓住。





       河边商户北边叫大路巷,约2米宽。再向北还有一条巷子叫小路巷,约1.5米宽。再向北就是西长街了,说是街也就是二三米宽,只有“铜元局门前比较宽敞。整个河北岸,真可谓是市井稠密,商店鳞次栉比。到处都是商铺,南北向的巷子也特别多,有的只有一米宽(人称三尺巷。除了靠河边大路巷的房屋都是商铺外,小路巷也全是商铺:酒店、米面粮油店、面条店、饺子店、馄饨店、豆桨烧饼油条店、茶撒店、卤菜店、回民薰烧牛肉店、酱元店、杂货店、南北货店、缝补衣服店、理发店、画象店、蜡烛香火店、铁匠店、铜油店、柴草店。大路巷及靠里河边的地方,不少挑着担子卖蔬菜、瓜果的郊区农民;也有挑着补锅焗碗担子在走街串巷;还有很多推着木制独轮车、提着竹编篮子或杞柳编的篮子卖鸡卖鸭、卖鸡蛋、卖瓜子花生、卖旱烟洋烟、卖火绳、卖草鞋;也有卖小零食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蚕豆花生、豆腐脑、糯米糖粥、绿豆园子、卖茶撒薄脆子……。等等小吃让你目不暇接,各种各样的小吃味道充满了鼻腔,撩拨着你的味蕾,刺激你的口水,也栓住你的蹆。凡是过往船民生活、生产需求的都有售卖的。大路巷、小路巷及十里长街日日喧嚣,夜夜灯火辉煌。





      全国解放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一浪高过一浪,特别是1958年,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建设高潮,淮安市也是大拆大建。拓宽里运河北岸道路,打通城市东西方向通道。拆迁了岸边房屋,大路巷、小路巷也一起拆了,盖起新的商店。设计八米宽道路,另加两侧人行道,并栽上法桐树。当时的河北路是沙石路面,汽车一开过,灰尘飞起迷人眼,每月养护道路工人,都要向路面补充路料,填补道路破损的坑塘。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过后,市里决定将河北路沙石路面改建水泥路面(从大闸口到北门桥)。这条水泥路在当时是全市质量最高的(当时的淮海路快车道都是简易泥结石路,也没有用上水泥路面)。河北路铺上水泥路面,在当时的淮阴地区是一流的,可见当时的市政府对河北路是多么的重视。





(作者简介:戴官宝,58年工作,当过兵,打过仗,干过公安,管理过公路。退休后,写点东西,乐一乐,留住记忆,留住乡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