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话day371:从“阳了”说汉语句式特点

 亘心为上 2022-12-18 发布于安徽
第二辑
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网络热词,比如时下的“阳了”频繁出没于社交平台就是实例。阳性与阴性,原本只是核酸的两种对立属性,现在却有了谓词化表达倾向,这也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汉语语法有很强的变化性,尤其是在口语之中。
与“阳了”相类似的句式,还比如“星期五了”“星期天了”,这样的句子在口语中经常出现。“星期几”原本是名词性质,但其后一旦接上“了”字就有了动词化特点。
这是为什么?
这个“了”字,我们也不陌生,如今使用频率非常高,它的作用相当于英语当中的完成时态。在汉语里,我们管它叫“动态助词”,比如“我吃了饭了”即表示我完成吃饭这件事了。而且,这个动态助词“了”还有一个特点,能和它搭配的词要么是动词,要么就是形容词,比如“看了一天”、“好了很久”。
所以,当这样的“了”接在一个名词之后,那这个名词理所当然地就临时具备了动词性特点。
要问为什么会这样?
这要说到句子核心问题,不论是英语的句子还是汉语的句子,谓语动词始终是句子的中心。一个句子里,不论缺什么成分,谓语动词是不能缺的。如果一个句子里不是动词占据了谓语成分的位置,那么占据谓语成分位置的词必定具备了谓语动词的性质或特点。比如“今天星期天了”中的“星期天”就是名词“星期天”占据在了谓语的位置上,它就临时具备了表示动词的特点,即“成为星期天”的意思。
同样是“了”,当它出现在句末的时候,它所表达的语法作用也不尽相同。比如“我吃了饭了”这个句子中末尾“了”是一个句末语气词,再比如“枫树的叶子红了”这里的句末“了”兼有表达句末语气词和动态助词的两种作用。
说了这么多,也许朋友你会觉得这么麻烦,我只要会用即可。道理是这样的,作为母语使用者,我们的语感往往会帮我们辨别什么情况下“了”表示完成含义,什么时候表示纯粹的句末语气,以及什么情形下又可以兼而有之。这也就是我们汉语句式的独特性。
今天就说到这,朋友们晚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