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式的利己主义

 千刀君 2022-12-19 发布于山东


亚当斯密说:要爱自己,也要让别人爱自己。

亚当斯密还说:如果上一句话不是我说的,那就是鲁迅或者马克吐温说的,要么就是莫言说的。

鲁迅:不是我说的。

      ■

作为经济学鼻祖的亚当斯密,其有名的著作当属《国富论》,其次为《道德情操论》。

两本著作中,《国富论》主张一切经济行为的原动力都是利己心,而非同情。

想要某种东西,就拿自己的东西去换。人们在相互『自利』的条件下,共同创造财富。

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看上去主张人要讲道德,与『自利』精神相违背。这两者的矛盾构成了著名的“亚当斯密问题”。

两种处事方式,实际上对应着不同的时代环境,不存在矛盾。

亚当斯密的年代,人能接触到的范围很少,大半辈子都是在跟熟人打交道,《道德情操论》讲的就是怎么跟熟人打交道。

现在在市场和分工方面,就得多考虑和陌生人打交道的情况,就要依靠市场规则和法律,道德的劲就使不上了。

况且《道德情操论》的内核原本就是『自利』。

      ■

关于道德,人会对一些事情比较反感:

遵循圣人强加给自己的教条,比如舍生取义

站在道德制高点对自己的说教,比如作为老师,就不能没写完作业的孩子早睡觉

从上面两个角度来看,这种道德理论大多无逻辑支撑,又极度富含情感,所以无法反驳。

如果能找到能自证,且较为自恰的一套体系,会更令人信服一点。

《道德情操论》就介绍了这么一种体系,从自利出发,一步步推导如下:

人要追求自利

想自利,就要被爱

想被爱,就要值得被爱

要值得爱,方法是表现美德,即利他

利他,就会被爱

这个体系一步步推下来,最后变成循环,其实还是很有趣味的。

      ■

与自私不同,『自利』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但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尽量帮助他人。

除了金钱利益,精神层面或声誉都是人值得追求的目标。帮助他人,从金钱、精神包括声誉层面都能获得一定收益,被爱就是其中一种收益。

想要被爱,得先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这也是亚当斯密的原话:

『Man naturally desires , not only to be loved ,but to be lovely .』

我们做事的时候常常会假想有一个“自己”站在一边,看自己做事,并产生一种“自己对自己的观感”。

就算没有别人在场,我们也可以想象有一个虚拟的人在看着自己,而且我们也不想被这个虚拟的人(自己)看到不好的一面。

得到自己的尊重便是一种被爱,所以本性里我们其实是想变成一个值得爱的人。

      ■

想要值得爱,基本的功夫就是要表现出『得体』,其次就是表现出『美德』。

得体,是指做的事情要符合社交的预期,能够跟周围的人融洽相处。

周围人都在说笑,你就不能一句话冷场;知道朋友喜欢某个歌手,就别去故意说人丑。

观点层面的『得体』比较容易做到,要求比较高的是情感上的『得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