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名家谈经方系列——上海潘文奎老前辈:心动过缓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体会

 人民de教师 2022-12-20 发布于北京

1991年的时候,在河南南阳举办了第二届张仲景学术国际研讨会,之后刘渡舟及赵清理教授作为主编,征集当时的健在的老中医及中青年的论文,论文的选择”宁缺勿滥“,对于每一篇文章就要有创新之见,有启发读者的意义,全书收载近200篇文章,包含了刘渡舟、何任、万友生、班秀文、谢海州、张琪、欧阳锜、柯雪帆等前辈亲自撰写的文章,对于后学者有一定的学习意义。本系列会逐渐摘录这些前辈发表的文章,大家一起学习。


今天学习的是潘文奎老前辈的心动过缓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另外之前网上检索这本书《当代医家论经方》,以为市面上没有再版,今天偶然发现原来它再版了,只是改了几个字,叫《当代名家论经方用经方》,居然换了个马甲,想学习的同学可以去淘宝、京东、当当购买,40几块钱,两顿饭钱,买一本90年代中医大家们的经方经验,太值了。(此处应有卖书链接的


心动过缓使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体会/潘文奎

心动过缓是近年来临床多见的病症,从中医而论,常是以“迟脉”为主要见症,欲使心动过缓复常,当振奋其心阳,余以此立论,取麻黄附子细辛汤之扶正助阳作用,用治心动过缓,略有所获,兹介绍于下,供同道参考。

心动过缓一症,体征虽一,但其病机多端,临床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并非迟脉皆所相宜,故投药前必须先对本病之病机作一详细辨识。大致而论,心动过缓有虚、实两类病因。虚者,正气虚也。此以脉迟无力为主要征象。张景岳曰:“凡虚细微迟之属,皆其类也,如血气俱虚之候。”脉迟而细小者是为血亏,脉迟而微弱者是为气虚阳衰;实者,大都为邪实壅遏,致使心阳被邪实壅遏于里,未能运血布达于脉,故其脉虽迟,但实而有力,若《素问》曰:“脉涩曰痹。”故景岳进而云:“脉迟而滑者,实也。”病因主要为痰浊、瘀血,各有相应之证候,临床不难识别。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是《伤寒论》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方剂,乃素体阳虚,外感风寒之症;今投之以治心动过缓,则并非取其扶正解表之功,乃用其助阳通脉之能。本方不是以麻黄为君,而是以细辛为主,附子为辅,藉麻黄相助,以扶助心阳,鼓舞心气而温阳通脉,此与《金匮》之大黄附子汤以附子、细辛温通寒凝,有异曲同工之意。

细辛,味辛而性散,具有升发、温通、辛散之功能,其疏散之力颇大,能开通诸窍。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细辛具有肾上腺素样作用,能使血压上升,故治疗心动过缓,主要是取其动用。诚如《本草经百种录》曰:“细辛,以气为治也。”用之鼓动心阳,心搏加快,故为主药。其用量,古有“细辛不过钱”之说,临床实践中,余用量一般为4~6克,尚未见耗气伤阳之变。其用量之增减,当视其心阳之虚衰及其邪实壅遏之情而定,尤以邪壅之情为主,若瘀血阻遏或痰浊壅塞较为明显,则用量宜大,以增其亢奋之力;若外邪阻遏之情不甚,则轻量即可。至际心阳虚衰之情,一般宜用于心阳不振,尚无衰败之情;若心阳已衰,无力以搏,则细辛之辛散更耗气伤阳,反当少用,慎用或不用,不可妄投。

附子,在此方中主要是取其温补心阳之功,为细辛之温通辛散。助其心力,增其能源,作为细辛之后盾。其用量一般为8~12克,也随正虚,邪实而有所不同。心阳不足者则当重用;而心气未衰,邪实壅甚时则可轻投,与细辛之用量适得其反,故附子与细辛用量之比是随其虚实之病理改变而有所波动,并不与心动过缓之脉率成正比。

麻黄,在此主要是取其“轻可去实”的“通血脉”(《日华子本草》)作用,主要是发挥其对外周血管的收缩作用,因其作用较温和和持久,则可使附子之温补心阳、细辛之通达血脉作用更为持久而恒定,一般用量为4~8克,常随附子用量的增减而变化。

综上所述,本人使用麻黄细辛附子汤以治心动过缓症者,主用于邪实之病症,故常使用于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供血不足及部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然而,使用本方必须掌握下列三方面的主要病理生理状况:一是心脏本身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虽部分患者已

CH龙:

有心脏增大的体征,但无心肌病、心瓣膜损害、室间隔缺损等病理;二是心阳虽弱,但尚未达心阳鼓动无能,心力衰竭的程度;三是心血有瘀阻之象征,但无心血亏虚,容量不敷的贫血、失血的病症。即从心体,心气,心血三方面考虑。心体是心跳起搏的物质基础,若心体有损,则鼓动心阳无其内在的条件,诚如《内经》云:“无阴则阳无以化”;心气是心脏搏动的动力,心阳已衰,则只能补益而不能鼓动,则非本方之职能;心血是心搏以运血脉之物质,心血不足则鼓动心阳也仅使之空跳,无有效能,也为徒劳。故使用本方必须是在心体,心血基本完好,心气力弱但尚能振奋之际,则方为合拍。若一见心动过缓,不作辨证分析,即用麻黄、细辛之类,此虽一时能增加心率,但有时反耗其心阳,其结果犹如拔苗助长,昙花一现,适得其反。严格讲,这是不掌握其适应证而误治也。

麻黄细辛附子汤,药仅三味,在目前临床使用中常与他方合用,若系痰浊扰心而见脉迟者,可与二陈、菖蒲郁金汤为伍;若为瘀血致使心脉痹阻者,可选失笑散,桃红四物相参;若有心阳不振之病机者,可加参、芪之类,或用参附汤、生脉饮扶正,由此各司其职,分而治之,相得益彰。

兹附一例病案。康某,男,66岁。患高血压17年,近年来感胸闷心悸,脉率偏慢,在他院作心电图等检查,为窦性心动过缓(52次/分)、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动脉弹性减退、血浆黏度增高。曾服多种西药,心动过缓未有改善。诊脉迟缓,右弦左沉,舌苔薄白,舌质略有紫气。此乃脉络痹阻、心阳失展,治当益气温阳,活血通脉。药投:麻黄4克,细辛6克,附子8克,炙芪30克,党参12克,桂枝8克,生山楂15克,川芎12克,桃仁12克,全瓜蒌15克,薤白8克,枳实10克,炙草8克。服药一周,胸闷略宽,复经一周,心动过缓之情消失,心率64~72次/分,高血压也已平缓,血压为20.1/10.6kPa,继续调理巩固之。

本例系高血脂症,因血浆黏度增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其虽有心血不足之病理,实是血瘀而致血虚之病机,致使心体失荣而心阳失展,故通脉温阳以荣心体,当可振奋心阳,故取麻黄细辛附子汤以促其动,再佐以川芎、桃仁活血通脉;瓜蒌、薤白宽胸通阳;黄芪、党参补益心阳,各司其职,纠正脉来迟缓之症,共奏扶正助阳、活血通脉之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