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一阳生,冬藏且养阳

 鹤纭 2022-12-21 发布于辽宁

​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一、冬至的解读

    冬至时,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太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1、冬至的文化涵义

     冬至, 俗称“长至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也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另外,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对此宫廷和民间历来都是十分重视,从周朝起就有祭祀活动,历代皇帝也要在冬至举行隆重的祭天祭祀仪式。把冬至作为节日来过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到今天。

     在渊源流长的中国诗歌史上,与冬至相关的古诗词很多,意境隽美而蕴意深邃。

      如宋代邵雍的《冬至吟》“冬⾄子之半,天⼼⽆改移。⼀阳初起处,万物未⽣时。”揭示了大自然规律和深奥的道教内涵。

   《易经》对应冬至的卦象显示是“复卦”,“地雷复,六阴至,一阳生”。这种排列方式,透露出物极必反的哲学道理,也象征着万物复苏,充满希望。

      对于道教来说,冬至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节日,乃是道教神仙组合“三清天尊”之一、“元始天尊”的圣诞之日,元始天尊是道之本源的化身。

2、冬至气候特点

     众所周知,冬至过后,便进入了最寒冷的一段时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即从此日数起,每九天算⼀“九”,⼀直数到“九九”⼋⼗⼀天,“九尽桃花开”,春天就翩然⽽⾄。如民间流传的歌谣所写:“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二、冬至的习俗:

1、北吃饺子

    从张仲景用羊肉和驱寒药材做馅儿的“祛寒娇耳汤”治冻疮的故事传为佳话开始,这种晶莹剔透又营养的吃食,便再也没有撤下人们的餐桌,冬至吃饺子就自然成了北方人的习俗,这一习俗也暗含着对医圣张仲景的感恩之意。

2、南食汤圆

   “ 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做汤圆常用的材料有糯米、芝麻、红豆等,均是温热性味食材,有较好的补中益气、温养胃气之功效。另外冬至做汤圆,又馈赠朋友,寓意着亲人永远团圆。

3、另外,许多地区还有吃馄饨、红豆糯米饭等其它习俗。

三、冬至三候说

“一候蚯蚓结:蚯蚓常年生长在土壤中,有寒阴则蜷曲、温阳则伸展的特点。冬至一阳生,但阴气尚且盛,土中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角解: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冬至后,寒气虽重,但阳气逐渐回升,山中泉水深埋地底,并开始慢慢流动,也预示着自然界万物即将复苏。

四、冬至话养生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冬至一阳生”,这一天,天地间的阴气盛极,而阴阳本为同根一体,阴到了极致,就会转化为阳。此时,人体的生理状态亦然,人的心气、心火此时最弱,心梗、心绞痛、中风、高血压等疾病很易复发,一定要多加注意。

1、精神须畅达

      《黄帝内经》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

    所以,冬至养生,首先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学着放下压力,放下烦恼,放下自卑,放下借口,放下抱怨,放下犹豫,保持轻松良好的心态。

       因疫情肆虐,阻挡了出门的脚步,宅在家里久了,很有可能会滋生烦恼和郁闷。这种非常时期,更需愉而忘忧,欣赏音乐(推荐班得瑞音乐),哼唱小曲,阅读、看喜欢的电影和电视剧等都是明智可行的选择。

2、饮食酌情补

    冬至过后是大补的最佳时机,这时候适合温补,但要补得恰当好处,不能吃太肥甘厚味太多,容易导致饮食不化、聚湿生痰、内热积聚。特别是对阴虚火旺和实热证症候的人来说,温补要酌情适量。       

    首先温补肾阳,可选食羊肉、狗肉等;肾气亏虚者,以补肾气为主,可选食偏甘温的鸡肉、牛肉等,配合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功效的滋补类食物,如鸭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海参、鲍鱼等。

     平补也很重要,如莲子、芡实、苡仁、大枣、银耳、山药、豆制品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因冬天空气干燥,也得吃些补充津液稍清凉的食物,如藕、梨、萝卜、白菜等。

3、防寒湿保阳

     冬至是阳气初生的关键节气,衣着保暖很重要,应注意防寒,保护阳气不受寒气所伤。特别是头、背、足三处更要注意。 

     今年冬至宅在家里,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中医说“寒从足下生”,冬季御寒,睡前泡脚必不可少。

4、中医调理法

    “夏病冬治”常用的方法有药膳食疗、穴位敷贴、针灸耳针、中药汤剂、中药熏浴、药酒膏方等,一定要根据个人体质(血虚、气虚、血瘀、阳虚、阴虚…)来辨证调理,切不可矫枉过正。

   在家里,常敲后背的命门穴和肾俞穴,接揉足三里和涌泉穴等,对养护阳气很有助益。

5、起居要有常

      《黄帝内经》有“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说法,冬至时节更应如此,亥时上床,子时深睡,如此阳气入阴,与一阳相合,便可得一刻千金的好睡眠。连续三天,深睡饱眠,便可让身体平安地度过阴阳转换的时刻。

      冬至时节,顺应自然规律,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而应在“藏”字上下功夫。太极拳、八段锦、跳舞、瑜伽等是宅在家里最适宜的运动方式。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切不可被寒邪伤及,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安全惬意的度过宅在家里的时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