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习惯性的晨读 今日早晨阅读的第一篇文章是网师外脑的《世界读书日: 送你8个常人不知道的读书理由,5个开启专业阅读的锦囊 》,读完之后我更加坚定了每日晨读的信心。 抽出时间来阅读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可以激发灵感,也可以证明自己的教育教学是有证据支持的。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想读什么。编者建议我们的阅读应该围绕我们日常实践中的一个领域,这样我们所阅读的内容不仅是相关,而且能够产生影响。 ![]() 比如,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最近在读的《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让我见识到了唯美的语文课堂,教师自己脑袋里有大量古诗词的储备,分析古诗时信手拈来。我除了能慢慢模仿这种课堂框架,更重要的是大量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我终于明白了自己的职业倦怠感从何而来,因为自己前几年没有挤时间进行专业阅读,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抱怨没有时间阅读。现在想来如果自己把专业阅读当做最重要的事来做,应该就不会有职业倦怠感。 当一个一线老师真正的坚持着专业阅读的时候,不管当前处于何种环境,他的姿态都会是积极向上的,在他所处的环境中发光发热。 再比如我们家目前是二胎家庭,大宝和小宝之间的争抢打闹时刻上演,每天下班回家后是否能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们拥有高质量的亲子时光呢?这确实需要一些专业育儿书籍引领我前行。这两年,不管是尹建莉老师的《从“小”读到“大”》,还是简·尼尔森博士的《正面管教》,都让我在教育格格两姐妹之时有了更多的参考。 也许目前我还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我正在学习的路上,相信以后一定会做的越来越好。 02 刻意安排的中午阅读 时常听到新网师的老师们提及《教学勇气》,今年三月份我也开始阅读,囫囵吞枣似的过了一遍,感觉自己还是像从未阅读过这本书一样。于是半个月前开始对《教学勇气》这本书批注式阅读,似乎又多了一些了解。 “我需要转过身来寻找自己潜滋暗长的新生活,把年轻时导师赋予我的厚礼馈赠给年轻人。这样做的时候,我的自身认同和完整才有新的发展机会——在每一次与学生的生命相逢时获得发展。” 本学期学校安排了郭亚玲老师和我负责带实习老师周颖,于是我们组建了一个“成长交流群”用来实时沟通,每周固定互听一节课,课后及时交流讨论教学过程。且不说听了她们两位老师的课后有多少收获,单是每一周自己上完公开课后能写出一千多字的反思,我就知道自己也正在悄然无声地成长着。 ![]() 前段时间杨佳老师在阅读三十人论坛中提到:“当你感到迷茫时,最好马上去做一件100%投入的事情,而这件事情最好是读书。” 今年总在犹豫自己以后是继续教语文还是真的尝试教数学,自己这十年的语文经验就这么不要了?现在转攻数学还能适应吗?自从每日给自己设定了三个阅读时间后,少了很多这样的空想时间。因为每当阅读完一段好文后,内心变得十分平静——努力做好当前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03 每日坚持的暮省 晚上八点“中国教育报”公众号推出的朱永新老师给教师的8封信,其中也有目前最困惑我的问题: 怎样能让学生爱上真正的阅读,而不是功利性的阅读? 如何引导学生把阅读变成自觉的行为? ![]() 朱老师从四个方面做了解答: 第一,可能是学业的压力让孩子们缺乏阅读时间和空间。只有让孩子们有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才可能让他们真正发自内心的爱上阅读。 第二,可能是孩子们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好书。为孩子们选择到真正的好书,才能够真正的吸引住孩子,让孩子从此真正地开始自发的阅读。 第三,老师要和孩子们进行一些师生共读,共分享的活动。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阅读,才能真正的让孩子喜欢,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心灵。 第四,要开展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感兴趣的各种阅读活动。让孩子们成为真正的阅读的主人但不是被动参与,而是主动谋划的时候,孩子们在阅读时就会变得更加主动,更加自觉,更加有效。 朱老师最后还强调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的一种趣味与水平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一名热爱阅读的老师一定能够培养出热爱阅读的孩子。 ![]() 这十年,自己从图书角建立、撰写读书记录、设计整本书的阅读单、读后感评比、读书分享会、好书推荐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学生阅读,甚至自掏腰包给学生发奖品(日记本、书籍、奖状、奖牌)。然而只有个别同学拥有了阅读的好习惯,不用老师提醒,也会利用各种时间阅读书籍。大部分同学还是功利性阅读,仅仅是为了老师的奖品,一旦换了语文老师,不再组织活动,坚持阅读的同学少之又少。究其根源,应该是我这个老师和学生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方面做的还不够,这将是我以后追逐的方向! 朱永新老师说过:“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多少日子。”当初加入新网师,为的就是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实践行动起来吧,以后在追求幸福完整的教育路上,我将和学生们一起朝着幸福明亮那方,一路前行,一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命! 作者:李艺芳,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沤江第二完全小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