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作业竟达六千多字) 目前,新网师2022年秋季李镇西老师主讲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已开展四次,每一次我都留下了很多笔记,其中也有一部分内容是我现在的认知能力理解不了的。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学习,我明确了自己的前行方向——做教育写作路上的犟龟。我特别欣赏《犟龟》故事中的是犟龟在全程的坚持:上了路,就天天走,总会遇见隆重的庆典。
一、激发教育写作兴趣之因 2021年秋毫不犹豫地选修李镇西老师主讲的《教育写作》课程,每天坚持1500字以上的打卡,如愿以偿获得“榜样学员”称号,成功激发我的教育写作兴趣。今年4月份参加县级教育系统青年教师新闻写作大赛荣获“一等奖”,让我意识到这大半年以来日更千文的积累,我的教育写作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于是今年秋再次毅然决然选择李镇西老师主讲的《专业阅读与专业写作》课程, 成功加入课程组的义工团队,和课程助教及讲师有了更多的学习、交流,想让自己在教育写作路上走的更宽更远。
二、选择教育写作课程之收获 1.做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追随者 本学期第一次授课的主题是《重读苏霍姆林斯基》,从“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苏霍姆林斯基的基本教育观点”、“如何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本次由我撰写课程综述,题目选了《做苏霍姆林斯基忠实的追随者》,虽经过四天的课程回放学习,自己三改其稿,最后郑建业老师做里点睛之笔的调整,才算勉强完成任务。今年春季在《玩游戏.学数学》的课程中,撰 写了两次课程综述。所以当郭筠筠老师和我说让我第一个撰写课程综述的时候,我欣然答应,认为这不是一件难事。殊不知自己写作角度不对,写成了课程实录的精华提取。但正是这一次课程综述的撰写让我明白自己的教育写作现状:有写作热情,但写作技巧还不够,不能恰达到好处的表达,属于不成熟的写作阶段,需要坚持撰写。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好,李镇西老师也罢,两位都是长达几十年如一日的笔耕不辍,才有今日这般的教育写作成果。我也应该像李镇西老师那样,反复阅读苏霍姆林基的著作,结合自己的困惑、自己的班级、自己的课堂 实际情况,撰写自己独特的教育故事。 2.像“大先生”陶行知那样做教育 第二次授课的主题是《重读陶行知》。主要包括了“重读陶行知的两个意义”和“大先生”的内涵两方面。李镇西老师说从陶行知先生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大先生”之大,至少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大道德。这里的“大道德”应该是具有超越个人一切功利的人格,教育就是信仰,怀着爱心,心里装着每一个孩子。 第二,大理想。所谓“大理想”,即不是个人的小追求,而是一种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的使命感,是一种大担当。 第三,大胸襟。宽广的胸襟,开阔的视野,是大先生的品质。“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思想并没有过时,这就是大胸襟,立足国内,放眼全球,办中国的教育。 第四,大思想。顺应时代,保持独立。作为一个教育者,当然要顺应时代,要响应时代的呼唤,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与亦云,放弃自己独立的大脑,屈从于权贵。真正的大先生始终保持着如陈寅恪所说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第五,大学问。大先生应该具有大学问。和老一辈大先生相比,我们有差距。没有手不释卷的习惯、博览群书的阅历,没有学富五车的积淀,就休要谈“大先生”。 第六,大智慧。大先生不仅仅有思想,还有实践,尤其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显示出教育智慧。作为一个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地面对时代给我们提出的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技巧、办法。这些策略、技巧、办法也许会过时,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却能超越时空。 在最后的总结升华中,李镇西老师说:不是人人都能成为大先生的,但这不妨碍每一个普通的老师心中有成为大先生的追求。而要成为大先生,首先得读大先生的书,再根据大先生的思想去实践,去践行。我们对陶行知最好的纪念就是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做人、做事、做教育。 之前我了解的陶行知先生的故事仅限于“四颗糖”,而且也经常用这个方法。第二次的授课让我明白自己在教育经典阅读面的窄小,应该努力向像“大先生”陶行知那样做教育。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提升专业写作能力的前提就是大量专业阅读,加上刻意的模仿训练,坚持不懈,总能遇见属于自己的庆典。
3.明确教育写作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第三授课,我明白了写作能力是一种训练,是一种实践。不是说通过多次选修李镇西老师这门课就能提高,而是养成动笔习惯。写作是每个老师都具备的能力,天赋也是有的,因为我们老师写的就是自己的故事,遇到了什么样的学生,花了哪些心血。我们老师刚开始写不出来是因为缺乏习惯,继而缺乏敏锐度。是的,我们一线教师确实会和学生有太多的故事,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写下来。 为什么写作,它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李老师首先讲述了2008年到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学习的故事。苏霍姆林斯基是自己培养了自己,自己素养了自己,用实践培养,用写作素养。教育与文学一样,将人引向真善美、引向伟大、深刻、崇高、震撼人心、催人泪下,帮助他们把人生变成一首隽永的诗。用心做教育就一定会有故事。不是领导的压力,不是职称的需要,而是自己教育本身的需要,日积月累的写作就是一种收获!写作促进了教育,教育也促进了写作, 二者相互促进。写作的成就就一个——传播自己,成长自己!随后又讲述了武侯实验中学唐燕老师的成长故事,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教师,可能不是特级教师,也可能不是名师,只为自己内心的需要。 一线教师写文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不是为物质,而是为精神;让自己的教育生活更有滋有味,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声有色,更是为了塑造一个优秀的自己。无数优秀教师的成长已经证明,坚持不懈的教育写作,就能够使一个教师由普通通向卓越,由平淡走向幸福! 4.知晓专业写作的内容和形式 (1)教育实录(含课堂实录) 最大的特点是原汁原味的现场感;可以是对话式(剧本式);也可以是第一人称的叙事式;一定要有分析和反思;教育实录还包括演讲的追记。 (2)教育论文 源于对真实的问题的思考与研究;忠实于自己的心灵与生活的本色(不乱贴标签);从问题出发,用思考统帅,以事实说话,让数据发言;问题一思考实践结论;引用别人的观点一定要有确凿的出处;行文朴实,语言准确。 (3)教育书信 (4)教育备忘 (5)教育故事 (6)教育案例 (7)教育随笔 (8)教学文学 教育写作课程内容听起来感觉比较简单,实际包罗万象,实际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唯有坚持李镇西老师的“四个不停”,方能享受幸福的教育生活! 去年已经尝试过教育书信、教育备忘,前段时间也学习了如何写好教育故事,但接下来的一年时间我想重点训练写教育实录和教育论文,以便于提高自己关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体验教育写作之幸福 自从选修了《教育写作》课程后,每日碎片化的记录当日教学上的收获、读书笔记、学生的变化等,不追求字数多少、文笔是否精美,简单记录当日重要事件,无形中也促进了自己的思考,工作效率也明显提高。
1.阅读写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 不管是新网师公众号里的文章,还是《重读苏霍姆林斯基》《改变教育的十二个关键词》《爱心与教育》等教育经典,每天都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一读,给予自己拥有教育情怀、坚持做个好老师的力量。至今在新网师学习打卡一年多,个人公众号也发表279篇原创文章。基本上都是闺女睡着后,自己开始构思写作。 大部分文章并不是那么精彩,但确实是我这一年多来关于教育方面点滴的不成熟思考,自己行为在也悄悄发生改变。
2.勤于反思,及时调整自己写作的内容 “我不喜欢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不能和我写教育书信,他们也不能和我一起写班级日记。”今年九月新接手一年级,让我措手不及,加之图书室、心理咨询、课题组、一年级班主任等繁重的工作让我白天过于疲惫,晚上打卡质量不佳,晨起阅读时间不多,竟然埋怨起了自己的一年级小伙伴。幸亏每周三轮我们组点评打卡,也是责任使然,不得不认真阅读打卡,写下自己的评语。在那里看到了很多一年级的老师写下了精彩的教育故事,有些片段似曾相识。我为什么不学学 他们呢?一年级小朋友也有他们的可爱之处,可以写他们的上课状态,还可以写 我是如何认识他们每个人的,于是一年级61班孩子的小故事有了开端。
3.优化教育备忘,感受教育的幸福 每日放学后及时写下当日做的好的事情,或者哪些做的不够的地方。第四次的预习作业我提交了九月的教育备忘,郑建业老师给了我非常中肯的意见:教育备忘要有深入的反思才有意义。是呀,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书育人,看上去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实际上可以细心地比比,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今天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是不是更恰当?每天就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 四、新创教育写作之果 截止今日,目前已完成5个孩子的小文章,预计本学期写完37名孩子的故事。
1.《小溪桐,真可爱》 白白嫩嫩的小脸,黑葡萄似的眼睛,整齐发亮的学生头,娇声娇气,瘦小的个子。这是我对小溪桐的第一印象。她是和爸爸一起来报名的,爸爸有点口吃,说话有点听不清,她总是躲在爸爸后面,和她交流也比较困难,半猜的情况下和她爸爸完成了所有报名手续资料。 开学第二周,小溪桐还是坐不住两分钟,要么吃手指;要么把腿盘在椅子上,把头伸进桌子里面去探索;或者蹲在椅子上前后观望;属于不会握笔、不知如何写字的零基础孩子。每次课后和她交流,她总是轻声地说:“好的,李老师,我知道了。”她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每次一提问,或者一找人朗读、带读,她都端端正正的举起右手。然而,站起来后有一半的时候是什么也说不出,又是轻声地说:“不好意思,李老师,我忘记了。”每次看她举手总会迟疑,她这次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吗?然而看到她那真诚的目光、端正的举手姿势,总会给她锻炼的机会。 慢慢地似乎已经习惯了她的这些行为,也或许是她悄然在改变。上周特意关注每个学生上课静坐听讲的时间,我发现她好像坐姿端正的时间更多了,于是在班上表扬了她,也给她爸爸发了一则表扬信。这周,她的坐姿方面已经很好,作业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第一次做了课程表,第二次还在旁边画了课程表,第三次也没有落下。 “为什么还在作业那里画课程表呀?” “因为我觉得学会了画课程表很开心。” 这样的理由,哪忍心批评呢?如果你看到她的作业,会怎么想呢?
2.《被称之“社牛”的女孩》 “我发现你们班有'社牛’,那天我在门口值周认识的,她一直和每个老师问好,说自己是哪个班的。”面对同事的闲聊,我一脸懵,因为我不知道她口中的“社牛”指的是什么样的人物。 幸亏有度娘:社交牛逼症,与社交恐惧症相反,指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时候,没有任何心里包袱和压力,彻底放飞自我。 “老师,早上(中午、下午)好。”“对不起,老师,我迟到了。”“老师,再见。”“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每一句话都必须等到我的回应才会离开我的视线,这个女孩也确实是我在61班认识比较早的一个。上课特别喜欢发言,下课很喜欢拉着我的手聊天,虽然总是迟到,但是每一次都会在教室门口等着我说“进来”才会进,每次提醒她明天早点来学校,她都过认真的说“好的,老师,我知道了。”根据家长的说法,这个孩子从小就喜欢和别人交流,而且很懂礼貌, 迟到的原因是因为家住的远,每天需要家长送。
3.《双胞胎妹妹》 第一次在自己所教年级遇上双胞胎,原本她们俩姐妹都在别的班,家长强烈要求不能在一个班,于是我就接收了一个双胞胎妹妹。 记得开学初期第一次排中午吃饭路队的时候,她在教室后面玩,完全不搭理我。等其他人都能准确找到位置后,我很大声的问她:“你在学校吃饭?还是回家吃?”她低下了头,嘟囔了一句,我没听清。这一次我跟她说话的声音又提高了一个八度:“你倒是说话呀?在哪吃饭?”她才开始去她位置上把饭端出来,然后看了我一眼。我意识到可能是我太凶了,吓到她了,终于比较温和的问了一句:“你在学校吃饭?那你怎么没有去热饭呢?”她也终于回我话了:“我忘记 去蒸饭了。”“为什么不去食堂蒸饭呢?找不到位置吗?”“不是,刚到校门口就打铃了。我就直接跑进教室。”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怪我呢,早读上课前忘记询问在校吃饭的同学是否热饭。没有意识到一年级的孩子应该提醒吃饭、喝水、上厕所这些事,只知道提醒上课铃声和校级班规。幸亏当时天气很热,她的饭也还是温的。 后面发现这个双胞胎妹妹和那个班的姐姐区别不是一般大:姐姐白,妹妹黑;姐姐总是喜欢和别人说话,妹妹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姐姐衣着干净,书包整洁,妹妹的衣服总是有很多黑点点,书包经常“坐”地上。而我每天和她说的话也总是少不了这几句:“不要趴在地上。”“去把手洗干净。”“把桌子底下的书包和本子练起来。” 后来发现她认读拼音能力不错,选了她当拼音老师,但是每次都需要我提醒她,把她的组员叫到她那里去,有时会一遍又一遍的认真教别人,更多的时候都是在画自己的画,或者趴在地上玩。
4.《清甜可爱的“小诗琪”》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诗琪”的优点是我喜欢的,她的缺点也是我喜欢的。她是我心中理想型女儿该有的样子。 外貌甜美,内心纯真 乌黑发亮的头发,洁白整齐的牙齿,圆圆的小脸蛋,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就像童话剧里刻画的芭比娃娃。我发现走起路来一蹦一跳,像只快乐的小兔子;说起话来平翘舌分的特别清,声音甜美;教师交代的任务,特别仔细,完成特别好:安排她帮忙检查学生作业,再来由我定等级,这个时候的作业基本上没有错误;安排她当拼音小老师,她总是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其他同学;安排她美术、综合等科目课前带读,在讲台上一点也不胆怯……她上课积极发言,下课后积极背诵儿歌,目前她是班上唯一一个教到哪背到哪的孩子。班上聪明活泼的孩子不止她一 个,但是学习上如此扎实的。一年级的孩子能有如此学习力,未来可期。 细嚼慢咽,娇弱不已 每天八点左右就能在校门口看见她还在吃早餐,两个包子,一杯豆浆,至少要二十分钟。她妈妈也和我反应过这个问题,说是小诗琪在吃东西的时候确实很慢。上两周学校为了选拔合唱团的苗子,让每个班推送四个孩子中午来学校排练,小诗琪自告奋勇,然而中午吃饭时间只有四十分钟,学校离她去吃饭的爷爷家又有点远。她妈妈说这半个月的午饭她都没有好好吃,因为她不愿意迟到。 一年级的孩子经常因为肚子疼需要打电话给家长(孩子说很疼,我们又无法判断到底什么原因,只能让家长带去看医生),她是打电话最多的,却是家长来接的最少的。爸爸妈妈要上班,爷爷奶奶要带弟弟,况且她妈妈认为肚子疼有可能只是胃不舒服,让她休息一会就好,最后她妈妈补充到她说肚子疼还不排除娇气的原因在里面。因为好几次她妈妈说等她做完事来接,结果一个上午或下午过去直到放学才来接,也看到小诗琪在认真上课。
5.《最亮的仔之翔宇篇》 “我发现你们班有一个很亮的仔,每天穿的衣服都很潮,长得也白白净净。”同事说的就是之前和我搭班老师的儿子,巧的很,也是我两个女儿的幼儿园老师的儿子。因为有这两层关系,从一开始就对他的关注多一些。 每天的衣服都是比较有个性的,比如牛仔套装,衬衣休闲裤,派克服等,鞋子基本上都是运动跑鞋,比起其他孩子的布鞋甚是扎眼,皮肤在班上也算是数一数二的白净,头发甚是乌黑发亮。小翔宇不但外形上是最亮的仔,在学习活动方面也是如此。“老师,我还知道火山是岩石迸发出来的岩浆。”当我在一年级上册语文的识字4教学“山”字的时候,组了“火山”一词,他脱口而出自己的课外知道的知识。“老师,我可以背这首儿歌了。”当其他同学还在跟我一句一句读儿歌时,他可以一字不漏背下来。所以很多时候我都是让他带着其他同学读儿歌,他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有一次他在教室流了眼泪,一上午两节课都是气嘟嘟的,因为我撕了他的作业本,那次也并不是他一个人被撕了作业本要求重做的同学,我认为要么就是他是这十几个同学中的第一个;要么就是他自尊心太强,凡事喜欢排在前面;要么就是我的方法过于粗暴。
“乌龟慢慢爬,白天黑夜都不怕,它对什么都无所谓,只一心一意往前爬。” 我想让自己在教育写作路上走的更宽更远,就应该像犟龟一样,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努力地学习、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思考、坚持不懈地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