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祝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验案三则

 循天园 2022-12-22 发布于广东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点,由多基因遗传、环境及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患者中不到5%的患者可以找到引起血压增高的原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95%以上患者,其病因不明,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即高血压病。高血压病目前已成为全球死亡风险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厥证”“心悸”“中风”等范畴,其病理性质分为虚实两端,因肝阳上亢、痰浊内阻、瘀血阻络所致者为实,因气血亏虚、肝肾不足所致者为虚,其病理变化离不开脏腑之阴阳气血失调。偏实者,治以平肝潜阳、化痰祛瘀为主;偏虚者,治以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岐黄学者方祝元是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他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强调改善生活方式与使用药物相结合,尤其重视中医中药对维持血压平稳的作用。方祝元在灵活运用潜阳育阴基本治疗方法的同时,还擅用阴阳并补、理气活血、健脾运脾、肺肝同调等不同治法治疗不同证型的高血压病。现择验案3则,分享如下。

阴阳并补案

胡某,女,58岁。2016年9月27日初诊。患者眩晕间作10年余,加重2周。10年前出现眩晕,于外院确诊为“高血压病”“脑梗”,平素口服缬沙坦片降压,血压控制不理想,最高达180/100mmHg。近2周来,患者头晕烦躁,并有突发性耳聋,听力下降,颈僵,尿频尿急,下肢肿胀,大便溏,舌淡胖,苔滑,脉沉细。BP:160/100mmHg。

诊断:(阴阳两虚型)眩晕(西医称为高血压病级;脑梗死)。

治则:平肝息风,阴阳并补。方药予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5g,川芎10g,煅牡蛎30g(先煎),葛根15g,白薇15g,潼蒺藜15g,白蒺藜15g,枸杞子10g, 菊花10g,桑寄生12g,楮实子10g,石斛10g,僵蚕10g,丹皮5g,泽兰15g。14服。

10月11日二诊:药后,患者家中自测血压降至150/98mmHg左右,头晕减轻,下肢水肿稍有好转。

原方加猪苓15g,黄蜀葵15g,桃仁10g,红花10g加强温阳利水、活血祛瘀之力,14服。

10月25日三诊:患者诉服药期间头晕头胀未作,下肢水肿明显改善。

按 患者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损伤阴血,无以濡养耳目,则头晕耳聋;阴损日久及阳,肾阳不足而无以温化水饮,致尿频尿急、下肢肿胀、大便溏、舌淡胖、苔水滑。辨证关键亦在于肝阳上亢,阴损及阳,肾阳亏虚,以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平肝潜阳同时加入补益肾阳之品。方中天麻平肝定眩,川芎引药上行,煅牡蛎重镇平肝息风,葛根、白薇、菊花清透肝热,枸杞子、潼白蒺藜补肾息风,楮实子补肾阳利尿、清肝明目,石斛滋阴化湿,僵蚕加强息风之力,丹皮、泽兰活血利水。全方使肝气顺而眩晕止,肾阳复而水湿归于正化。二诊时,患者水肿仍作,在加强利水的同时,考虑到“血不利则为水”,且病久易成瘀,因此加入桃仁、红花等以活血利水,收效良好。

在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中,肾乃全身阴阳之根本,临床中常见因肾阴亏虚日久,未得到改善,累及全身脏腑之阳气,即为“阴损及阳”。由此可见,阴阳两虚是肝肾阴虚的进一步恶化,此时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虚衰,常见头晕眼花、耳鸣咽干、腰酸腿软、自汗乏力、肢冷畏寒、夜间尿频、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弦细等症状。方祝元认为本证型高血压病治宜调整肝肾阴阳平衡,育阴助阳。要注意: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是长期阴阳平衡失调而致,病程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临床上多伴心、脑、肾等多脏器损伤;此类高血压,其“本”在肾,重中之重在于补益肾中之阴阳。

理气活血案

刘某,女,50岁。2017年1月17日初诊。患者反复眩晕胸闷多年,近年来症状逐渐加重,伴心慌憋气,脘腹不适。2010年经外院诊断为高血压病,西药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近日因工作紧张,情绪激动,上症复发,自测血压最高180/90mmHg,伴烦躁易怒、夜寐梦多、神疲乏力。面色欠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细小弦。

诊断:(肝气郁结型)眩晕(西医称为高血压病级)。

治则:理气活血、养阴柔肝。方选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g,枳壳10g,白芍15g,百合10g,甘草5g,香附10g,郁金10g,佛手片15g,绿萼梅10g,丹皮10g,炒当归10g,红花10g,茯苓15g,茯神15g,首乌藤15g。14服。

1月31日二诊:患者眩晕、胸闷减轻,血压150/90mmHg左右,但仍夜寐不安,时有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小弦。

上方去柴胡,加知母10g,石斛10g,南北沙参(各)12g,以养阴柔肝。

治疗月余,眩晕消失而愈。

按 患者工作紧张而致肝郁气郁日久,化火伤阴而烦躁易怒;肝气犯脾而气血不足,神疲乏力;肝气犯胃而脘腹不适;气郁日久成瘀而面色欠泽、舌质暗红。辨证关键亦在于肝郁不疏,情志不畅,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调畅肝气,加佛手片、绿萼梅加强疏肝之力,当归、红花活血,百合、白芍柔肝养阴,丹皮清火,茯苓、茯神、首乌藤健脾安神,使其疏泄复常而有利于眩晕的减轻。二诊时,患者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小弦,阴虚症状较为明显,考虑上方柴胡伤阴,且肝脏体阴而用阳,故去柴胡,加知母、石斛、南北沙参养阴柔肝,收效较好。

肝气郁结亦是高血压病的常见病机之一。患者常因情志失调而肝郁,肝郁则气郁,气郁则血行不畅,日久成瘀,气郁日久则化火,瘀火内盛而发为本病。因此在治疗上,常予疏理肝气、活血化瘀。方祝元认为,肝主疏泄,主导气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因此疏理肝气是“理气活血”的关键。疏理肝气之法,方祝元主要提出如下注意点:与活血之法相配合;肺主宣发肃降,与肝共同调理全身之气机,因此疏肝当注意降肺;肝体阴用阳,肝主藏血,只有肝血充足,肝气才得以调达,因此疏肝不忘养肝血肝阴;气郁日久则化火,因此疏肝当稍加清火之品;脾胃不健则气血不足,因此疏肝应佐以健脾。

健脾运脾案

高某,男,62岁。2016年11月6日初诊。患者眩晕10年余,加重1个月。现眩晕伴有头胀、头痛、耳鸣,偶有胸闷,可自行缓解,胃脘胀满,时有恶心欲吐,纳差,无反酸嗳气,无下肢水肿,大便稀水样,每日4~5次,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谈、苔白腻,脉弦滑。BP:148/90mmHg。

诊断:(痰湿困脾型)眩晕(西医称为高血压病级)。

治法:化痰消积,健脾运脾。方选半夏泻心汤加减:

黄连3g,黄芩10g,法半夏10g,干姜3g,石菖蒲6g,厚朴6g,瓜蒌皮10g,黄柏10g,牛膝10g,乌梅6g,焦山楂15g,焦麦芽15g,焦神曲15g,生薏苡仁15g,茯苓15g,山药15g,苍术12g,白术12g,生甘草6g。14服。

11月20日二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家中自测血压120/80mmHg左右,眩晕头痛明显改善,胃部不胀,大便仍偏稀,考虑仍有湿邪未化,上方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继服14服。

后眩晕未作。

按 此患者诸症皆为脾运失健痰湿内盛的表现。痰湿上蒙清窍则眩晕,痰湿阻于中焦则胃脘胀满、胸闷、恶心欲吐,痰湿内盛于下焦则小肠泌别清浊功能失调,见大便稀水样。以半夏泻心汤加减辛开苦降、化痰泄浊。石菖蒲、厚朴、瓜蒌皮增强化痰之力,开胸散结;黄柏、牛膝引痰湿下行;焦三仙、生薏苡仁、山药、苍白术、茯苓健脾消食以治本;乌梅既可涩肠止泻,又与甘草相伍,取“酸甘化阴”之意,补充阴液。二诊加入藿香、佩兰芳香化湿。治疗过程健脾运脾,化痰消食,气血运行畅达则病情向愈。(秦李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