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祭:85年前南京城里的自相残杀

 历史探奇 2022-12-23 发布于河南
今天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937年11月,淞沪会战中失利,上海被日军占领,11月8日,日军分路向南京推进。蒋介石组织了7个军14个师守卫南京。12月1日,江阴要塞失守。12月4日,中路日军攻占句容,秣陵关,随后攻陷淳化镇。这样,南京的第一道防线江宁、牛首山、淳化、汤山、龙潭之线已暴露在敌军面前。接下来几天坏消息不断传来,汤山失守,紫金山炮火连天,大胜关、牛首山、栖霞山接连失守,水西门、光华门、通济门都发生激战,雨花台陷落,中华门、中山门发生激战,中华门被突破,日军进城,南京城里人心惶惶,一片混乱,到处都是溃散的部队和逃难的百姓,溃散的散兵,互不相让,彼此以开枪相威胁,肆意射击,一面溃逃,一面大骂,老百姓背儿带女,扶老携幼,肩挑背驮,一齐向挹江门(南京北门之一,为通往下关必经之路)下关方向涌去,如潮水一般,秩序混乱,一发不可收拾。
驻守挹江门的78军36师宋希濂的部队在12月12日晚接到命令,“除掩护长官部和其他指定的部队渡江外,任何人、任何部队,都不准通过挹江门到下关渡江”。他们先是解释、劝阻、甚至鸣枪示警,根本无济于事,到处都是自相残杀的枪声和一片混乱的哭喊声,整个挹江门只有一个用以进出的侧门,被人流堵得死死的,汽车被人流和压死的人的堵着,人流翻越汽车,往前涌,越集越多,车辆、活人、死人越堆越高,以至将整个城门都塞满了,不知道枉死多少人,驻守挹江门36师的一个营几乎为国捐躯,只是他们不是死在抵抗日军的战场上,而是死在执行长官的命令上。
撤退的人流侥幸冲过挹江门来到下关江边,却发现下关江边的大小船只都被当局下令一扫而光了,为了渡江,沿长江边,到处都是争吵声、打骂声、哭喊声,闹成一团,到处都是木板、柱子、棍棒、盆桶等,扎的扎,捆的捆,那些将刚弄好的木排或木桶推下水,爬上去,正想离开的,岸上的人就蜂蛹上去,用棍棒打,甚至用枪射击,把上面的人打死或推下水去,自己爬上去,可岸上的人,照着前面的方法一样办理,就这样,前一批被打死,后一排派上去,如此循环往复,不知道死了多少人,那些木排、盆桶还在岸边漂浮没有离开。
在搏斗中侥幸离开江岸的,有的被大浪冲走,有的被其他人撞翻,有的被敌机扫射而死,有的因为体力不支或陷入泥潭而死,只有少数人渡过江去,得以生还。下关江边到处是这样的惨状,真是悲惨到极点,谁都不怕死,只求渡过江去,可惜这样的勇敢没有用在抵抗日军上。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惨剧,蒋介石当局和负责守卫南京的唐生智难辞其咎,开战前,蒋介石对要不要死守南京犹豫不决,又想守又不想守,五行不定输的干干净净。而作为守卫南京的最高长官唐生智并不是真心死守南京,只是想乘势出来捞一把,唐生智自告奋勇出来担任南京守备,一方面是出于对何应钦等当权派不满,更主要的是自1930年最后一次反蒋失败以后,久居闲职,想出来捞点政治资本,对于守卫南京,唐生智的自我期许很高。
然而,事实证明唐生智只是志大才疏,根本担不起守城重任,一直远离实战指挥的唐生智对于日军没有多少认识,对于淞沪会战战败后的中国军队的现状也没有认识,唐生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他知道蒋在和日本和谈,以为和谈会成功,这样他出来捞一票就成英雄了。幻想着日军不会真正进攻南京,或者会采用攻而不下的方法,果真如此,他就可以功成名就了,哪知道后来打成那样。事实上,如果唐生智不主动站出来,蒋介石就算要找人来守南京,也不会找到他头上,一个无职无权的投机分子最多也就坑了自己,但一个身居高位、举足轻重的投机分子,坑害的就是十多万南京守军和几十万南京百姓了。
守,守不住,连撤退唐生智都安排不好,唐生智的南京撤退组织存在严重的缺陷,最终造成撤退严重混乱,溃退的军队和逃难的百姓自相残杀,更有数万将士和无数百姓因为撤退安排不周,被遗弃在南京,成为日军屠杀的对象。一直高呼口号与南京共存亡的唐生智自己早早准备了后路,城破之后,仓促下达撤退命令后自己先跑了,底下的军官有样学样,官不顾兵,很多部队还没交火呢,上面就命令撤了,甚至有些部队连撤退命令都没收到,各军失去统一指挥,分散突围,背后又是长江,而之前唐生智为了表示要背水一战,把大部分船都炸了,最终导致只有少数人渡过江,损失极为惨重。
谈古思今,我们不是生活一个和平的世界,只是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没有国就没有家,珍惜当下,感恩所有,铭记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