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拥军教授 | 2022年神经病学10大研究进展,深入解读不容错过!

 独角戏jlahw6jw 2022-12-27 发布于江西

岁末年终,回眸风云激荡的2022,重温临床研究的累累硕果,荟萃神经病学临床诊疗前沿、循证与规范。

2022年12月24日,在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联合主办的“神经病学:回眸2022”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作了同主题精彩报告,梳理了2022年神经病学领域的10大研究进展。

文章图片2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血管内治疗的新证据

1.大核心梗死取栓试验——RESCUE-Japan LIMIT

RESCUE-Japan LIMIT研究是全球第一个大核心梗死取栓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核心梗死(ASPECTS,3~5分)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影像指导下,接受取栓治疗后的有利功能转归比例是单纯药物治疗的2.43倍

大核心梗死取栓治疗增加了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但是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死亡风险并没有增加。

2.桥接治疗、直接取栓孰优孰劣——DIRECT-SAFE研究、SWIFT-DIRECT研究

DIRECT-SAFE研究结果显示,与桥接治疗相比,没有发现直接取栓的非劣效性。本研究为不同种族的患者群体,提供了直接取栓或桥接治疗的科学依据。

SWIFT-DIRECT研究未能证明直接取栓非劣效于桥接取栓。两组患者都有较高比例达到了溶栓治疗的良好预后,再通率都较高;且sICH的发生概率都较低。本研究为近年来的机械血栓清除术(MT)治疗前是否需要静脉溶栓的争论再添佐证。

综上,就目前而言,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动脉内桥接前若符合静脉内溶栓指征,还是仍有必要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3.后循环取栓——ATTENTION研究、BAOCHE研究

ATTENTION研究结果提示,在基底动脉闭塞后12 h内出现中度或重度卒中症状的患者中,约1/3的患者接受了静脉溶栓,在90 d时良好功能状态方面,血管内取栓治疗优于单独最佳药物治疗。血管内取栓治疗与手术并发症和较高的脑出血发生率相关。

BAOCHE研究结果提示,在症状发生后6~24 h就诊的基底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中,血管内取栓治疗+药物治疗组与单独药物治疗组相比,90 d良好功能预后的发生率较高。血管内取栓治疗与手术并发症和较高的脑出血发生率相关。

综上,24 h内就诊的基底动脉闭塞性患者,行机械取栓较最佳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良好获益。这一结果有望改变临床救治指南,为后循环重型脑卒中救治带来确切的新疗法。

二、静脉替奈普酶治疗缺血性卒中

加拿大一项关于替奈普酶vs阿替普酶的Ⅲ期临床试验——AcT研究证实,在发病4.5 h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替奈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与阿替普酶相似。

AcT试验为替奈普酶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考虑到替奈普酶比阿替普酶更容易给药,本研究结果支持将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静脉溶栓药物从阿替普酶转换为0.25 mg/kg的替奈普酶

三、抗淀粉样蛋白克隆抗体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引发的轻度认知障碍的抗淀粉样蛋白β抗体仑卡奈单抗(lecanemab)Ⅲ期临床研究——CLARITY-AD研究取得积极关键结果。

研究发现,在18个月时,lecanemab减少了早期AD患者中的淀粉样蛋白标志物,导致认知和功能指标的下降程度低于安慰剂

但lecanemab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1.2%),仍需更长时间的试验来确定其在早期AD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四、铁螯合剂治疗帕金森病

一项评估去铁酮对尚未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新诊帕金森病(P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多中心国际试验——FAIRPARK-Ⅱ试验结果显示,在从未接受过左旋多巴治疗,且未计划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的早期PD患者中,使用去铁酮治疗36周后,与安慰剂组相比,去铁酮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评分更差

五、抗α-突触核蛋白单抗隆抗体治疗帕金森病

Spark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早期PD患者中,52周的时间内,辛帕奈单抗对疾病进展的临床测量和多巴胺转运蛋白-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DaT-SPECT)成像变化的影响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

另一项评估普拉辛单抗(一种结合聚集的α-突触核蛋白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在早期PD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PASADENA试验,同样没有获得阳性结果。

六、基因治疗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一项评估慢病毒造血干细胞基因疗法Lbmeldy(编码芳基硫酸酯酶-A[ARSA]的冻存自体CD34+细胞,arsa-cel)治疗早发型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小规模探索试验,经过长达7.5年的随访,证实:

arsa-cel为症状前和症状早期阶段接受治疗的MLD患者提供了有意义的临床益处,验证了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的可用性可能有助于解决患有这种毁灭性疾病患者的紧急未满足需求。

arsa-cel治疗通过保留大多数ML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运动发育,减缓脱髓鞘和脑萎缩,为患有早发性MLD的儿童带来了持续的临床益处,或可作为未来新的治疗选择。

七、反义核苷酸托弗森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

一项反义核苷酸托弗森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在SOD1 ALS患者中,托弗森(tofersen)在28周内降低了脑脊液中的SOD1浓度和血浆中神经丝轻链的浓度,但并未改善临床终点,并有更多不良事件。

与延迟启动tofersen相比,更早启动的潜在影响正在扩展阶段,仍需进一步评估。

八、抗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硬化

在两项相同的双盲双模拟试验(ULTIMATEⅠ和ULTIMATEⅡ)——优必妥昔单抗治疗多发性硬化(对照特立氟胺)的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患有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的患者,在96周的时间内,与特立氟胺相比,静脉注射优必妥昔单抗年复发率更低, MRI脑损伤更少,但并未显著降低残疾恶化的风险。此外,优必妥昔单抗与输注相关反应有关。

九、杜氏肌营养不良皮质类固醇治疗最佳剂量

寻找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最佳治疗方案研究,比较了3种皮质类固醇使用方法[泼尼松 0.75 mg/(kg·d);泼尼松 0.75 mg/(kg·d),在治疗10 d和停药10 d之间切换;地夫可特0.9 mg/(kg·d)]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DMD患者中,与间歇性泼尼松服用10 d和停药10 d相比,每天服用泼尼松或地夫可特进行治疗,3年内复合结果显著改善,包括运动功能、肺功能和满意度的测量接受治疗;每天2次皮质类固醇治疗方案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支持每日使用泼尼松或地夫可特方案,而不是间歇性服用泼尼松方案。

十、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最佳治疗方式比较

OPTION-DM研究比较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痛(DPNP)的3种止痛方式——阿米替林加普瑞巴林(A-P)、普瑞巴林加阿米替林(P-A)和度洛西汀加普瑞巴林(D-P)。

结果表明,3种治疗途径在统计学和临床意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镇痛效果;在需要时,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显著改善疼痛缓解效果。

此项研究有很大的潜力影响DPNP的治疗指南。据悉,这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面对面交叉神经性疼痛试验。

小结

1. 脑血管病再灌注治疗日新月异,临床试验如火如荼;

2. 神经系统疾病生物治疗势头强劲,值得高度关注;

3. 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试验整体不活跃,是挑战也是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