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年第150篇:教研有感∣郭哥在2022年发表了什么文章?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2-12-31 发布于广东

郭哥在2022年发表了什么文章?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2022年,我给自己制定的论文发表的目标是20篇,截止到现在,已经略为超额地达成了目标,一共发表了25篇,其中有1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年末盘点,有一些遗憾,也有一些欣喜。

1月,《基于“交际对象”的说明文语体特征探究——以<时间的脚印>为例》发表于《语文月刊》第1期。记得那是元旦假期,我正带着小孩在玩面玩,《语文月刊》公众号发布了2022年第1期的目录,这篇论文赫然在目,标志着2022年的论文发表正式开张;寒假前,《语言文字报》的编辑问我能否写一篇指导教师寒假读书的文章,我欣然允诺,于是就有了一篇《这个寒假,读一本“专业垫底”的书》的短文,后发表在《语言文字报》上;《基于“文本意图”的<愚公移山>教学内容探究》发表于《读写月报》(下旬)第1期,这是我阅读了李华平教授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上的系列论文后产生的想法,并在《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的解读与教学中得到了印证。

2月,《基于“母文本系统还原”的说明文教学策略——以<时间的脚印>为例》发表于《中学语文》第2期,这是此前对说明文单元进行研究而写成的论文;《从“二我差”的角度解读<阿长与山海经>》发表于《语文教学研究》2022年第2期,这篇论文是我2019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时写成的;《“讨论式材料作文”,如何精准把握立意?》发表于《黄金时代》2022年第2期(下半月),《黄金时代》是共青团广东省委主办的青年杂志,其中有一个栏目是面向中学生的,徐编辑曾向我约稿,我对高中学段的“讨论式材料作文”进行了讲解,写成了这篇文章;2020年,中山市第一中学举办了一场教研活动,广州市的陈旭兰老师通过设计情境任务的方式执教了《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我听后颇有感触,写成了一篇论文《基于情境任务的游记类散文教学探究——以<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为例》,后发表于《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2年第1-2期。

3月,《在人物话语的解析中细品<老王>的“愧怍”》发表于《语文教学与研究》第3期,这是我反复阅读申丹教授《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之后,将书中有关“人物话语”的观点应用于《老王》的解读,进而写成的论文;《阅读王荣生》发表于《师道(人文版)》第3期,这是我对近10年阅读王荣生教授的系列著作的回顾与总结,应该说,王荣生教授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他的很多观点都成为我语文教学、教研的指导。

4月,我于去年12月申报的广东省教育厅“铸魂工程”专项课题获得立项,课题是围绕学科大概念和学教评一体化展开的。立项之后,我集中阅读了一批有关学科大概念的论文,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后对这些观点进行梳理,写成了《阅读教学呼唤“学科大概念”》,阐述了我对学科大概念的理解。论文后来发表在《中学语文》第4期。值得一提的是,这篇文章后来被收入人大复印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第9期的“索引”,然后又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第10期同时收入“索引”和“相关题录”中。

5月,继《阅读教学呼唤“学科大概念”》这篇带有宏观视野的论文后,我又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提取学科大概念的方法,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总的想法是,用学教评一体化的理念来落实学科大概念的教学。写完之后,论文投稿给了《中小学教师培训》。此前我已有数次向该期刊投稿的记录,但都没有通过终审。这篇历经三个月,依次通过了初审、二审、终审,最终发表在本刊第5期;继发表《阅读王荣生》后,《师道》杂志的黄佳锐编辑向我约稿,希望能围绕“青年教师成长扶持”的专题写篇文章,我一下子就想到这几年带领青年教师通过读书写作、课例研讨等多种方式实现专业成长的经历,于是梳理成文,写成了《一个人与一群人的“专业行走”》,发表于《师道(人文版)》第5期;2020年,我还对九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文艺论文单元进行过专题研究。教师基本上不讲这个单元,为了改变这种导向,我写作了几篇论文,其中就有《理解·运用·创造:文艺论文的教学策略探究——以<山水画的意境>教学为例》,该文发表于《语文教学研究》第5期。

6月,继《“讨论式材料作文”,如何精准把握立意?》发表于《黄金时代》后,我又将2021年写的有关中考作文分析的文章发给徐编辑,后经徐编辑修改,以《今年中考作文怎么考》为题发表于《黄金时代》第6期(下半月);开始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后,课题组经集体讨论,决定先从阅读方法、阅读策略、文体阅读三个角度进行研究,每人承包一种阅读方法、一种阅读策略、一种文体的阅读,我围绕阅读策略中的“预测”策略进行研究,写成一篇论文《基于学科大概念的预测策略教学探究》,论文经过数次修改,最终发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第6期,后被人大复印资料《初中语文教与学》第10期同时收入“相关题录”中。

7月,我于2021年底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张秋玲教授主编的《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22年版)》的“初中语文”分册的撰写工作,承担的任务是学业质量标准中的相关指标的解说,该任务也几经打磨,顺利交稿。4月份教育部颁布了新课标,张教授希望我在书稿的基础上撰写一篇论文,我觉得任务艰巨,丝毫不敢怠慢,马上又对学业质量指标进行反复研读,并围绕部分指标结合中考题进行分析,还下载了有关学业质量的论文,查阅了此前读过的有关语文教育评价的著作,终于写成了《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中考语文命题研究》,发表在《语文建设》2022年第7期上。

8月,新课标颁布后,蒋兴超老师联系我,希望能够撰写一组新课标解读的文章,不必面面俱到,任选一个点深入分析,我觉得这种思路挺好,符合我的研究习惯,于是欣然应允,并围绕“教学评一致性”进行研究,结合自己平时的教研实践,写成了论文《“'教-学-评’一体化”的课程内涵及教学实施——新课标视野下》,后来经过修改,最终发表于《教育研究与评论》第8期;《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创意无限”的栏目,该栏目由两部分组长,一是一篇教学设计,一是其他人员的点评。期刊的编辑王老师约我为《<梦回繁华>教学设计》写一篇点评,我学习了这篇设计之后,深有感触,后完成了一篇点评文章《从“知识积累”到“思维提升”》,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第8期。

9月,此前听夏二姣老师一节《乡愁》的课,感觉选点和设计都挺好,不过在教学方式上,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见。后来我又去查阅相关资料,并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写成了一篇论文《深度学习视域下的“浅文深教”策略——以<乡愁>教学为例》,投稿给《读写月报》,11月份收到样刊,方知论文发表于该期刊的第9期。

10月,《基于“母文本系统还原”的说明文教学内容辨析与确定——以<大自然的语言>为例》发表于《语文教学通讯》(B刊)第10期,目录公布那天,我第一眼就看到了任山鹏的名字,于是便把目录发到群里,没想到团队成员向我和山鹏同时表示祝贺,我再一次看目录,才发现我的这篇论文,真可以用“喜出望外”来形容;《学科大概念视域下阅读教学“意义建构”策略——以<植树的牧羊人>教学为例》写于2021年,初次接触学科大概念的理念,然后尝试写成了论文,发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第10期,这也是我今年在该期刊发表的第2篇论文;10月10日,《中国教师报》褚清源老师希望我和江苏名师缪徐老师做一期访谈,内容是“教育实践如何转化为论文写作”,我欣然应允,然后围绕部分问题,结合平时的写作与团队管理的经验,讲述了自己的看法。访谈内容发表于《中国教师报》10月26日的“教师成长”周刊;10月13日,广东教育杂志社张家瑜主任发给我一封《阅读与成长》杂志的约稿函,我迅速整理平时的所思所想,并在此前一篇文章的基础上修改成一篇新的论文《阅读教学要着力构建“程序性知识”——<猫>的教学困境与突围》,文章跟我的“铸魂工程”课题也有关联,论文发表于《阅读与成长》2022年第5期;10月14日晚,福建教育学院石修银教授给我发来了《初中语文教与学》第10期的初审目录,我的论文有幸与石老师“同台演出”,这也是我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第5篇论文。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还有团队成员邱水灵老师的一篇论文。

11月,此前在随笔中提到的《从言语形式的角度解读<白杨礼赞>》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2022年第11期。此外,2019年10月,市一中的张秉玉老师执教了一节作文课,我觉得上得非常好,很有新意,当然,我也参与了磨课指导。上完课后,我再一次回顾磨课的经历,并将张华老师的“技术作文”的理念融入其中,写成了《初中记叙文“支架式教学”理念建构与实施策略》,后发表于《语文报·初中教研版》2022年第11期。

12月,歇业31天,整装待发,迎接新的一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