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1.3-8.1 从争吵反思中重温《非暴力沟通》

 象忆图书馆 2023-01-03 发布于湖北

本文1945字,创作时间2.5小时,15分钟可以读完,但非暴力沟通的理念,技巧估计需要一生去实践。

昨日,与岳父发生了一场争吵。

争吵的起因是妻子为岳母买了一款新手机,作为岳母的生日礼物。这款手机是最新款华为,内存512G,价格不菲。岳父对此很是痛心,觉得完全是浪费钱,根本没必要买。

我觉得这件事与岳父完全没关系,妻子花自己的钱让自己的妈开心,岳父既不是花钱者,也不是礼物的接受者,完全没必要有那么强的反对情绪,更没有立场评断这笔钱花得冤不冤。

岳父当然不这样想,他从各个角度进行论证,核心论证是岳母现有的手机完全可以满足其需要,用新的功能更高的手机可能不会使用,花那么多钱岳母也不见得喜欢;岳母表示她确实喜欢。

岳父又将论证力度着重于客观上需不需要:打了个比方,好像买了一本很好的专业书籍,大学生才能看懂,买给幼儿园的孩子。

我对此一一驳斥,核心围绕的论点是:

只有受礼者可以评判礼物是否让其满意,其他人不能越俎代庖。

我仍然觉得我的论点很立得住,但表达的时候,我的态度并不够恭敬,反唇相讥也许过于直接与刺耳,结果令岳父大动肝火,心情由开心轻松变得很糟糕。

我对于自己表达的方式做了道歉,尤其强调如果岳父感受到我有不尊重的地方,一定不是我真实的态度。我的道歉估计还是很苍白无力,岳父仍然愤愤不平,他觉得之前的争吵中我在忽悠,言语中好像将他当白痴对待。

我想我批评岳父的论点:礼物是否好,要由收礼物的人判断。

何尝不也对自己是个否证?

说话方式是否对人尊重,要由听话者判断。

其实,在争吵中,我想我还是能够意识到已经进入到争吵的状态,已经脱离了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双方都感受到压力。言语中,音量上,手势情态上也都在给对方施加压力。

                                                                                                                                                                                                                                                                   

                                                                                                                                                                                              

特意区分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我倒是做的不错,全判断正确了。

但我在表达的时候确实很容易给出的是评论,而不是观察。

也许是因为觉得评论更简洁,也许是因为觉得评论才带有自己独有的看法,总之,核心大概是自以为是的自大吧!

以上10道题,我以为4是表达感受,实际不是,原因在于实际上是表达的认知上对于关系的判断,而不是自己情感的感受。

表达感受,首先要说出观察到的事实,为自己的感受找到事实的依据.

需要是个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个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基本要求。

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时,人会习惯性的抵触,反应常常会是申辩或反击。

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有更多可能是作出正面的回应。

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评论:我们默认别人与我们需求相同或者别人已知我的需求,只是故意不满足)

例如,如果孩子把外套放到了沙发上,而没有挂在衣柜里,我们可能就会说他们是懒虫。如果丈夫没有听从妻子的建议,妻子们也许会指责不够爱她们。当人们避开指责,只讨论需要时,往往双方会为彼此的需要付出努力。(评论:让我不由想起《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特意选,我也都选对了。

参照答案,表达需求的核心,我理解就是对自己负责,不只是表达感受就结束,还深入剖析背后的需求,或者请求对方满足自己的需求,或者为争取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而奋斗!

----引自《《非暴力沟通》——用对方法,好好说话不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5565686983734888

这一部分,我错的比较多,我认为4,6,9已经表达的够明确了,至少在一定的语境中肯定可以理解,但实际上并不明确。

要想明确,首先要量化副词,经常是多经常;

其次是行动化,操作化,细节化形容词与动词,更自信是怎么行动,不要隐瞒,理解,让我成为我自己是什么意思?这些其实都是知识的诅咒,我们太了解自己,以致以为别人也多少了解我们。

没人是你肚里的蛔虫,也许有时连你自己都没有具体可行的计划,只是有个模糊的方向,给出一个模糊的经验总结,然后让自己忘记不愉快!

否定性的往往不明确,像不要隐瞒;

命令性的话往往忽略了对方的需求,看不到你眼中的问题其实是他人的解决方案。

                       

                  

争吵其实并没有赢家,所谓争赢了这个话题,但伤害了彼此的关系,甚至也许还有其他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譬如伤害健康,而这一切都是得不偿失的,其实也是好斗的表现

总之,我想生活中,工作中都少不了沟通,也少不了观念上的差异,面对差异要学会非暴力沟通,而不是语言暴力相向。

这需要不断修炼:

0,赢得争论的唯一方法就是避免争论,中年人戒之在斗;

1,不带评价的观察,客观地陈述事实;

2,表达感受,首先要说出观察到的事实,为自己的感受找到事实的依据.

3,对自己负责地表达需求,主动权操之在我,不给对方线头;

4,明确地表达请求,没人是自己肚里的蛔虫,首先要量化副词其次是行动化,操作化,细节化形容词与动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