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小寒节气诗词,冯延巳《清平乐·深冬寒月》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3-01-04 发布于江苏

▲点击上方音频,听主播朗读





清平乐·深冬寒月

【南唐冯延巳


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
风雁过时魂断绝,塞管数声呜咽。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
往事总堪惆怅,前欢休更思量。

..................................................

译文



..................................................
数九寒天,深冬腊月,庭院窗户上都凝结了霜与雪。风中孤雁,飞过之后,令人断肠悲伤。远处传来数声塞管声,凄切低沉。
披着外衣,独自站立在华丽的宫殿前,流苏胡乱缠绕着,如同忧思郁结的心肠。从前的那些事,总是容易让人心生惆怅。从前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就不要再去放在心上了。
..........................................................

注释



...................................................

魂断绝:形容极其悲伤。
呜咽:形容声音凄切。
披香:原指汉宫殿名,这里指代南唐宫殿。
流苏:用彩色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状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
思量:思索,放在心上。

赏析



这是南唐词人冯延巳的一首小寒感怀词。
为什么宋词能在唐诗之后抵达中国文化又一高峰,离不开南唐二主一宰相的努力。这个风气一直刮到宋徽宗,仍然盛行其道。即便到了南渡时期,身为武将的岳飞,一样能娴熟为之。可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当一个国家一流的人才都在填词,这个词怎能填不好。
同样,从曹操喜欢写诗开始,一直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乃至宰相张九龄,无不热爱诗歌,而唐诗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又一座高峰。
三次拜相的冯延巳身处的时代,正是南唐中主李璟时代,与其后继者李煜时代,君臣无不喜欢填词。冯延巳的才华自然也就用到这方面去了。所以,他对于北宋词坛的影响非常深远。至今“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还很难分辨是冯延巳还是欧阳修所填,就可知此言非虚。
作为“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冯延巳,其“愁”字主题,占据了绝大多数篇幅,这固然与其所处南唐国力日薄西山的大环境有关,同时也与词人喜欢以女子角度填词有关,多为思君不见君之愁,却也无意间开启了北宋婉约派之先河。
“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风雁过时魂断绝,塞管数声呜咽。”上阕是说,数九寒天,深冬腊月,庭院窗户上都凝结了霜与雪。风中孤雁,飞过之后,令人断肠悲伤。远处传来数声塞管声,凄切低沉。这是写“小寒之景色”。
“小寒之景色”,一则有霜有雪,二则有孤雁过有塞管声。这一系列景象都带着一个“寒”字,词人想表达的除了景物之寒,更重要的是为了表达内心之寒。这就是他开创的“以景写情”的著名笔法。
“披衣独立披香,流苏乱结愁肠。往事总堪惆怅,前欢休更思量。”下阕是说,披着外衣,独自站立在华丽的宫殿前,流苏胡乱缠绕着,如同忧思郁结的心肠。从前的那些事,总是容易让人心生惆怅。从前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就不要再去放在心上了。这是写“小寒之心情”。  
“披香”二字,作为宫殿的代称,让整首词一下子摆脱了儿女之情思,而具备了一丝忧国的味道。站在宫殿上的词人,回想从前往事,大概都是令他满意的吧。只不过,在他第三次拜相后,南唐已经进入多事之秋,北周大规模进攻,南唐的好日子还能有多久呢?正是在这种忧患之中,词人看见流苏乱结,便想起了愁肠百结;想起了往事前欢,便惆怅万千。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寒冷比心寒更厉害的了。词人在第三次拜相后两年就郁郁寡欢与世长辞了。可见,心寒是多么危险多么可怕。小寒时节,愿每个人心中有火,眼前有光,脚下有路,未来可期,让一切美好的都如约而至!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唐诗宋词古诗词(tcgsc8)专栏作家。
注:现在新建了粉丝群喔,想入群的朋友,在公众号会话里发送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