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

 新用户15472188 2023-01-04 发布于广东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社会问题错综复杂。1916年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列宁停止了专门的哲学研究,转而从事帝国主义时代、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的研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但列宁的贡献不在于基本理论方面,而在于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研究帝国主义新时代,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一个新的阶段。

文章图片1

(一)提出帝国主义理论

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和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得不重新认识时代的性质和革命的形势。在大战爆发之前,许多理论家,包括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帝国主义的出现都已有所认识,但帝国主义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考茨基认为帝国主义不过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抢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政策,否认帝国主义与垄断资本的联系。在他看来,以“实行国际联合金融资本共同剥削世界来代替各国金融资本的相互斗争”的所谓“超帝国主义阶段”是可以设想的。

列宁认为这种观点没有抓住帝国主义的本质,掩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和帝国主义国家内部深刻的矛盾。列宁收集了大量材料,经过研究,写成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他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这个特点分三个方面:(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文章图片2

列宁深刻分析了作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的内外矛盾,估计了世界经济政治形势的发展趋势,最后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在新时代——帝国主义时代的继续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史和政治经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对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也有重要意义。

从资本主义今天的存在状况来看,列宁当时的估计后来没有完全实现,例如说它是垂死的,但它至今仍然富有活力,这表现了《帝国主义论》的历史局限性,但这无损于它的科学性和重要意义。列宁并没有预言资本主义灭亡的确切日期,而且后来的实践证明,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垄断本质的揭示是正确的,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是到来了的。

文章图片3

(二)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自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马克思、恩格斯及其战友和信奉者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它“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较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

但是在帝国主义时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条件下,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当时经济政治形势和革命问题,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列宁关于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原理中包含了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思想,可以说,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在任何时代都是不平衡的,但垄断资本出现之后,不平衡加剧了。

比较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垄断资本的支持下,其经济政治力量可以较快地超过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这种不平衡引起的结果之一是帝国主义战争,其结果之二就是出现了薄弱环节,这就使在一国,特别是经济文化水平较低,但社会矛盾尖锐的国家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成为可能。

因此,列宁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①这是在新时代对传统观点的创造性突破,后来俄国人民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毅然决然地在取得了民主革命胜利之后发动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纪元。

文章图片4

(三)提出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有着非常丰富的关于国家、革命和专政的言论,但没有集中起来进行系统论述。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前,由于修正主义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少歪曲,而革命的迫近又需要系统阐明这些问题,列宁曾打算写一本这样的书,但只作了一些准备工作,二月革命后才动笔撰写,最后一章由于十月革命的迫近而没有完成,这就是列宁的名著《国家与革命》。

它系统地论述了国家的起源和本质、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国家制度的变化和发展,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消亡和向共产主义过渡等一系列问题,为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作了理论上的准备。

列宁不是简单重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而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总结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革命经验的基础上来撰写此书的,未完成的最后一章本来是准备专门论述俄国1905年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经验的。

列宁把国家看成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它不与人类社会相始终。具体说,它是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亦将随着阶级社会的消灭而消亡。传统的观点认为国家是超越阶级对立之上的中立的组织,是全体国民的国家。

文章图片5

列宁认为,尽管国家采取了中立的姿态,发挥着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但从本质上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矛盾客观上不能调和的地方、时候和条件下,便产生国家”,“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机关,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建立一种'秩序’来抑制阶级冲突,使这种压迫合法化、固定化”。

因此,国家必然是有阶级性的,必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必然是统治阶级的专政。历史上出现过三种阶级社会,也相应地出现过三种剥削者的国家,即奴隶主国家、封建主国家和资产阶级国家。这些国家不管采取哪种政治体制,君主制也好,寡头制也好,民主制也好,都不能改变其剥削阶级专政的实质。那么,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国家呢?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即无产阶级专政,不是一般意义的国家,而是一种特殊的国家。既然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那么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什么还要保留国家呢?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面对的是历史上最强大的阶级,即资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完备的国家,即资产阶级专政。

文章图片6

因此,无产阶级只能借助于暴力才能推翻它,这就是无产阶级革命;而在推翻它之后只能借助于暴力的统治才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彻底消灭资产阶级的残余势力,逐步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引证了马克思的著名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这个过渡时期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低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在列宁看来,特别表现在按劳分配制度和国家。他遵循马克思的用语,把前者称作“资产阶级权利”,因为它所体现的是商品经济中等价交换的平等;他自己把后者称作“资产阶级国家,——但没有资产阶级”,因为它是无产阶级出于专政的需要从资产阶级那里学来的。

因此,当过渡时期结束,社会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时,按劳分配将为按需分配所取代,国家也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而趋于消亡。但这有待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决不是短时期内能做到的。

文章图片7

列宁说:“国家完全消亡的经济基础就是共产主义的高度发展,那时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已经消失,因而现代社会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也就消失,而这个根源光靠生产资料转为公有财产,光靠剥夺资本家,是决不能立刻消除的。”

列宁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理论更具体、更系统地勾勒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的发展道路,对俄国和其他国家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尽管后来人类历史经历了十分复杂的曲折的过程,总起来看,列宁的理论仍然是正确的,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图片8

从1903年布尔什维克出现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在酝酿着新的突破,预示着马克思主义新阶段的出现,这就是列宁主义——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它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创造性地应用于20世纪,特别是应用于俄国,提出了解决帝国主义时代和俄国的社会发展问题的系统理论,其中包括了关于帝国主义和时代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对策、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俄国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建设等等理论,这些理论的大部分是在第一次大战期间提出的。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是明确的,但辩证唯物主义的地位并没有确立,确立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指导地位的是列宁的《唯批》,《哲学笔记》是《唯批》的继续和发展,当时虽然没有公开发表,但已通过列宁的其他著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巩固和加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地位,使列宁主义牢固地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

《唯批》和《哲学笔记》在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主要表现在列宁提出的关于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体系的原则和科学体系的雏型。这两本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