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十三篇 战国后期到汉代玉器工艺特点(1)

 自华居 2023-01-07 发布于广东

祭坑玉器一般是行里人对战国后期至汉代粗糙玉器的俗话称呼,是高古玉器的一个挺重要的门类,我们往往对粗工的玉器,料子不好的玉器一种统称,而且认为是专门为了陪葬而制作的

因为这玉器比较粗糙,料子也不好,而且因为其器型大,容易碎,所以市面上很多这种祭坑的玉器标本,有龙,有璜,有璧,尤其是以玉璧的残片为多,甚至曾经成麻袋的出现过,属于市场上特别容易见到的品种。

喜欢高古玉,尤其想弄明白高古玉的一些鉴定信息,一定要有一块祭坑的玉器标本,最好带谷纹带阴线的那种,而且这块标本要经常看,隔一段时间,就要看一看,你会发现很多我们原来没想到,没想通的东西,会给你很大的启发。

大多数这种玉器都很少经过太细致的修磨,上边各种粗糙的加工痕迹,是我们琢磨工具痕迹、工序的特别好的标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于祭坑玉器,很多玩家,尤其是新入门的爱好者,常买这类玉器标本作为第一件学习标本器,以为粗糙就是对的,这是一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其实并不是

高古玉器完全没落是在东汉开始,西汉还没有完全开始没落,即便粗糙,但是在高古的范围内,他的工序,工艺,工具几乎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才说粗糙并不是这个门类的玉器的标准,在粗糙之下和合乎逻辑的,工序工具与其他高古玉一致才是正确的,馆藏的祭坑玉器上,看到的痕迹也要是这个道理

图片

这是北京万寿寺汉代玉器展览时安徽出土的玉璧从这个玉器的阴线里,需要琢磨的重要的地方有几个点一是这种阴线的痕迹是不是和同年份的绝大多数玉器的痕迹宽深比类似,这个点是确定砣具与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工具相结合。第二个点,就是这种阴线的做法,是不是在整个器型里,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个一致性包含砣深,砣宽,砣接续的方法,甚至包括很多线条的弧度。第三个点,阴线的宽深,在战汉来说要相对细而深,这个对比是和春秋阴线的对比,这个特点是否具备。第四个点,阴线的接砣是否不仅仅停留在的表面,沟边,沟底是否有一致的,连续的,正常的接续,而不是凌乱没有章法的刻意歧出。

图片

作为民间的玩家,藏家,我们需要的是把手里的东西的工艺,工痕加工方式和馆藏去对比,不是对比纹饰,而是对比工艺特征,工具痕迹的时代性。

有人会说,工匠那么多,工具那么多,难道都一样吗?其实不一样,但是有一个一样的东西,就是历史条件下限定的生产工具和加工方式这个逻辑是固定常识,其他都是变化的。

一件祭坑玉器,虽然痕迹粗糙,阴线上的工具痕迹一般来说和谷纹的加工工具是同一个工具,整件玉器上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痕迹变化,如果出现了两种工具痕迹,甚至纹饰上的工具与主要纹饰没有关系,则是鉴定中的重大疑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