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年这两天,在家追剧,对《尚食》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做饭的场景,不说看得我口水直流,但至少是身临其境、甘之如饴的。就连8岁的儿子都说:“如果有做饭的场景,记得叫我哦!” ![]() ![]() 图源:《尚食》剧照 这部剧以古代宫廷美食为线索,讲述了明朝永宣时期三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和家庭生活故事,里面涉及了大量药食同源的美食和食疗方,比如,温脾补血的桃酥补血糕、降火暖胃的菊花锅、“酒香伴墨香”的醉枣……尤其是,年夜饭的场景,那真真是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其中,有一道皇帝端着都不撒手的美食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橙蟹。剧中是这样描述它的: “合橙香与蟹鲜,纵非食蟹赏菊之季,亦生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实则畅美之至啊……” 皇帝尝了一口后,就从不屑一顾到端起不撒手了,后知后觉“这是何等美味!” ![]() 图源:《尚食》剧照 我感兴趣的不是那色泽金黄、垂涎欲滴的蟹膏,毕竟我的脾胃几乎是让我与蟹“绝缘”了,但那黄熟而大的橙皮外壳却让我好奇不已,心里感叹:“原来橙皮还能这么用啊!” 后来才知道,这道美味的做法出自《山家清供》: “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去穰、留少许果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 之所以用橙皮,是因为它能顺气、止恶心,对因食蟹而引起的恶心有调理效果,二者搭配可谓是相得益彰。(古人的文化素养果然非同一般!) ![]() 今天,在年味正浓的大年初二,我们便和大家聊聊橙子与橙皮的日常妙用,给大家的年味“添个景”。 // 顺气、止恶心 ” 为什么我们谈论橙子需要和橙皮分开说?因为二者在药用价值上有细微的差别。《食鉴本草》中说: “橙子瓤,味酸,能够止恶心,但多食损肝气。 橙皮,味辛、甘,平,香美,能够顺气止恶心,除胃中浮风气,消食,造醋酱甚香烈,吴人以之熏茶尤妙。” 其中的“吴人”指的是明代医家吴禄,著有食疗专著《食品集》一书。他在书中除了提到橙子的顺气、消食、止恶心之外,尤为指出橙皮的“甚香美”。 所以,橙皮作为美食配料,用以加强美食的“香美”之气,便顺理成章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橙蟹能够出现在明代“皇家宫廷的年夜饭”上了。 正值新春,推荐给大家一款健康美味的小零食——糖渍橙皮丝。 具体做法 1. 将橙皮清洗干净,去除贴皮白瓤,然后将橙皮切成丝,加盐浸渍揉搓; 2. 锅中烧热水,将盐渍橙皮丝焯水,并反复清洗几遍去除涩感; 3. 另起一锅,倒入水和糖1:1熬煮,待糖化后,放入橙皮丝,焖煮15分钟左右; 4. 待橙皮丝透亮、糖水粘稠即可关火盛出,晾凉后撒入些许细砂糖。 橙皮丝的清香甜美便在唇齿间满溢,同时还能宽中下气、健胃消食,一举多得。 // 醒宿酒 ” 在明代医家吴禄看来,橙皮不仅香美,还能“作汤食之,宿酒速醒。”而差不多同时代的李时珍说得更为详细些。 李时珍的做法是“糖作橙丁,甘美,消痰下气,利膈宽中,解酒。”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听说的“糖浸橙丁”。 具体做法 1. 橙皮洗净去贴皮白瓤,切成丁; 2. 将橙丁放入锅中焖煮,去除涩感,捞出控水; 3. 将橙丁、白糖、白水倒入锅中小火慢煮10分钟,可适量加点柠檬汁,增加风味; 4. 用铲子翻炒,以防糊锅,待橙丁吸收汤汁即可关火;将之放入干净的瓶子中晾凉贮存。 在做面包或蛋糕时,放入一点糖浸橙丁,清新甜美的气息对面点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同时还能宽中下气。而将糖浸橙丁煮成茶,则具有很好的解酒功效,这是对“作汤食之,宿酒速醒”的另一种诠释。 值得注意的是,浸渍橙皮的药用价值,并非始于明朝。唐代医药学家孟诜就曾在《食疗本草》中提到过将橙皮“和盐贮食,止恶心,解酒病”。(O MY GOD!盐蒸橙子原来是搁(三声)这来的。)北宋著作《开宝本草》也曾记载,橙子“洗去酸汁,切和盐、蜜,煎成贮食,止恶心,能去胃中浮风恶气。” ![]() 那为什么橙皮一定要经过糖或盐浸渍方能解酒呢?直接吃不行吗? 当然不行。 在中医看来,饮酒后吃水果,虽暂时有醒酒的效果,但特别伤肝。因为水果多酸寒,虽对肝木有收敛作用,但也会影响肝木的疏泄通达,不利于养护心脾。所以,用糖、盐对橙皮进行浸渍煎煮,一来可以改变水果的性寒,二来甘补脾,咸补心,能够对心脾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古人的智慧再次让我顶礼膜拜!) 所以,如果这两天您有饮酒,不妨试试这一杯糖浸橙丁茶,亦不失为让自己头脑清醒、通体舒畅之法呀! 橙子向来是我们年货清单上的“必备品”。因为色泽金黄的它历来带有美好的寓意。今天,年味正浓,我们也真心橙(诚)意地祝愿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橙(成)、财源滚滚”! 参考书目: 《食品集》,(明)吴禄,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食鉴本草》(明)宁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华文出版社 《食疗本草》,(唐)孟诜,上海古籍出版社 《饮食滋味》,徐文兵,江西科技出版社 ❖ 作者 小熊妈妈 与妙手莲华结缘7年,跟随牛妈学习全息小儿推拿、董氏特效穴、艾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喜欢研究药食同源和食疗,现为自由译者、自由撰稿人。 近期导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