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量的碎片化信息难以构建起有效的知识体系。总结好学习的方法或许是现代人绕不开的竞争技能。 我发现身边的高人有两种能力:一是洞察问题的能力,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人们通过“输入—练习—内化—输出”的高效学习模式,自学成才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法。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他们自学成才的答案或许在《学习之道》的书中可以窥探。 规则一:专注与发散相结合 在学习的初期阶段都需要专注,越轻松的知识,越会增强我们的专注。因为这个过程中感到轻松而有乐趣。 当面对晦涩难懂的知识和坚深莫测问题的时候,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太容易专注和集中注意力。 如果想要了解新的事物,最好先关掉精确的专注思考模式,运用发散思维,从更多方面去进行探索,采取一种新的方式与学习建立连接。 学习中遇见所有的难题,很多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定式思维。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不断切换,就能将有限的专注发挥到最大极限。 那种死死盯着问题不放的专注学习模式,在面对问题时容易束手无策。要解决这样的问题,要把专注思维转换成发散思维,不要盯着一个地方想,换个角度来解决问题,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这样一种状态:借助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启动发散模式让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规则二:组块学习 组块是通过概念将分散的信息碎片组成起来的过程。提高学习记忆力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各种信息组块导演成自己理解的模式。 把所学习的东西,进行各种分类组合,然后通过自己思考和整理,加上自己的理解,使这个新的知识成为自己的一部分。 进行组块的第一步,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需要的组块信息上。而那些能干扰组块的活动一定需要停止,因为会干扰你的记忆力。 组块活动的第二步是理解,要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要理解这个基本概念,然后记住这个基本概念的关键信息。 组块的第三步是获取背景信息,你所看到的将不仅仅是如何进行组块,最好是能够自己运用和回想。通过学习中的回想,让大脑主动获取关键的信息,而不是被动的阅读。 规则三:对付拖延 所有的拖延,在于对未知的恐惧,和不合情理的计划。 据知名调查报告显示,95%的大学生处于拖延状态,有78%的朋友认为自己是一个拖延者。在职场中,也有超过50%的人有持续拖延的状态。 拖延会影响学习的反馈效果和组块,那么学习到的新的知识,就会在日渐的拖延当中逐渐忘记。 当再去接触这个知识时,又会因为畏难情绪丧失了信心,就会选择逃避,解决拖延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微型任务法,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便于复习的微型学习任务。 规则四:学习目标 每个人都想增进自己的学习技巧,来获得更多的人生进步。 而没有达到学习的进步,大多数都源自目标不合理或者欠缺执行力。 关于目标,可能很多人都有制定目标的习惯,但是真正能按照计划完成目标的人群并不是很多。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目标执行计划的合理性和明确性。 比如每天读一本书,通过每天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速度、阅读兴趣和阅读技巧。并循序渐进的按照自己的目标和计划行动。 想要提高学习效率和增进学习技巧,就必须搞清楚自己每一个学习行为的意义和想要达成的收获。 规则五:自我对照 学习中也有很多自以为是,就是我们自然的认为掌握了知识,却从未通过自我测试的方法来检验学习的成果。 自我对照在于及时的通过反馈的程序检查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同时自我对照的过程也能让现有的知识得到强化。 很多时候学习完一个新知识或者阅读完一本书,却记不清楚多少里面的内容。但是,当我能在学习完这个知识之后能够自我复述。那么这个知识就真的为我所有。 如果不能复述出所学习的东西,那么跟没学习其实没有多大的区别,哪怕最低限度也要通过学习给自己一些思考吧。 规则六:抓住要点 抓住新知识的核心要点,提升理解要点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能力。 人与人之间本质的区别,是看待问题要点的方式。当一件事情别人看到的是机遇,而我却看到的是困难,那么我与他人的学习能力就相差甚远了。 看清楚问题的本质,就是知识要点。我们遇到的学习难点,都源于看不见学习的本质,以及所学内容的本质。 而学习的方法是能够找到学习的要点,然后获得抓取知识要点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技巧。 附10个坏的学习习惯:
保持谦卑、保持好奇,喜爱阅读之事,常怀思考之心。 期待与爱阅读、爱思考的朋友共同交流! |
|
来自: 昵称815720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