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戴伦传:追问“语文何为”是每位语文教师的价值追求

 凌宗伟 2023-02-04 发布于江苏

去年,老凌(凌宗伟校长,更愿意这样称呼他)出了一本新书《语文何为》。

实话说,刚开始我对“语文何为”这个书名感到费解,还特意请教过老凌,经过一番解释后认识才慢慢清晰起来。老凌在序言中开篇就说“有怎样的语文理解,就有怎样的语文教学”。所谓教学理解,即教学主张;所谓教学主张,有两个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教”。语文何为,是教学主张的一部分,侧重“怎么教”。本书的结构按照“理解-设计-课堂”的思路组织,重点在“设计-课堂”关乎“怎么教”这两部分。

读老凌的书是很烧脑的,必须慢慢读、细细品才行,我基本上按照一天读一篇的节奏去读,边读边思考,一边圈划,一边做批注。我深刻感受到:不断追问“语文何为”是每位语文老师的价值追求。

独立思考是语文老师始终秉持的专业习惯。老凌从来不人云亦云,恰恰在他人“人云亦云”、“众星捧月”中发现问题,一针见血揭示真相。当前语文圈子里这语文、那语文,花样层出不穷,乱象丛生,老凌认为厘清概念是讨论问题的前提,“任何一位语文教师抛出一个这样那样的语文术语,他总得界定一下它的内涵与外延”,要不然就是“对他人的不负责”。因此,他提醒语文老师对专家,尤其是受追捧的专家保持高度警惕,“迷信专家之言的结果往往是迷失自我。一旦迷失自我,剩下的就是偶像崇拜”。老凌坚持独立思考的专业习惯背后,是对起码的逻辑常识和基本的教育哲学的捍卫。

重视设计是语文老师安身立命的专业技能。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大概念”“学习任务群”“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整本书阅读”各种概念扑面而来,很多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在“乱花渐欲迷人眼”中变得无所适从,终于不会教语文了。老凌提醒我们要理性看待这些日趋火热的新名词,“没有扎扎实实的以单篇教学为基础”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有可能导致更多的一知半解与囫囵吞枣”。设计很重要,设计思维很重要。任何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的变革都离不开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方法。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思考的无非是教学目标和教学流程的设计,然后才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教学目标的确立来自哪里?应该是三不离:一不离课程标准,二不离教材以及助学系统,三不离学生的学情。三不离,即是为什么要这么干,即是目的。怎么干,既关乎教学流程的设计,也关乎教学活动(任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专业化的教学,是要将设计贯穿在课前、课中、课后,乃至整个教学生涯,甚至终其一生。”老凌重视“教学设计思维”的背后,是“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必然选择。

知行合一是语文老师躬身入局的专业选择。老凌一再强调“有怎样的语文理解,就有怎样的语文教学”,他是怎么想的,现实中他就是怎么做的。这一点从他的文章引用自己的教学课例不难发现,甚至个人微信、微信公众号、现场讲座和上课无不证实他的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笔者有幸邀请老凌给我区中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一天早晨我陪同他在湖边看风景,刚好有一只小鸟在湖边水面翩翩起舞,他用手机把这个美好的瞬间记录下来。这个小视频就成了那节八年级学生“学习描写景物”作文指导课的精彩引子。那节课上得很成功,很好地呈现了他前一天关于从“已知已会”到“应知应会”教学设计的讲座理念,深深折服了听课的老师们。老凌躬身践行“知行合一”的背后,为一线语文教师树立坚挺的精神标杆。

海量阅读和教育写作是语文老师日拱一卒的专业日常。老凌的文章,经常会引用各式各样的教育经典著作的言论,信手拈来,浑然天成。他读的书,大多偏理论方面,不太容易读懂,基本不读国内学者的书。他每天都会写点文字,同时发在他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里,目前他的公众号更文超过了1200篇,有趣的是每篇必以“异史氏曰”四字开头,大有与司马子长一争高下之意。不管怎么说,他每天雷打不动地读书、写文章,还是影响到了我,不管我愿不愿意刷朋友圈。单是《语文何为》这本著作的参考文献就达到了49部著作,这些书也许是我们更好理解老凌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的极佳切口。老凌专业阅读与写作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忠诚于教育、笃实于教学的语文老师从优秀到卓越的底层逻辑。

一言以蔽之,老凌的《语文何为》带给我的思考和启迪很多很多,“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也是莫大的思维收获和精神成长。毋庸讳言,老凌独立思考、重视设计、知行合一与专业阅读写作,给了我极大的心灵冲击,他对教育教学的上下求索和不懈坚守彰显着:不断追问“语文何为”是每位语文老师的价值追求。

戴伦传:广东东莞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
初中语文教研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