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挨饿趣事》作者: 李东平

 作家文坛 2023-02-04 发布于河南


发布有思想 有真情 有启发  有温度的文章

               

      “红雨着意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这是毛主席在六十年代写的《送瘟神》,想起老人讲过去六十年代三年饥荒大旱,老人们讲吃树皮草根的挨饿的情景。  

 挨饿,说了你们也不信,我这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人,也挨过饿。而且这是真真切切的体会,因为我娘紧生了我们六个兄妹,又不会盘算日子。  

  我娘个子小,不会做饭,也不愿做饭,这是奶奶活着时说的,在奶奶眼里,娘有许多缺点,不会做饭,会生孩子,不会养孩子,是个“挂名"的娘亲。  

     有很长时间,我把母亲当做外人,因为她从来不关心她的孩子是不是挨饿。也许她生的我们姐妹多,加上她天天在生产队干活。  

     母亲只会做地瓜干的“糊涂”一天只做一顿。为此我和弟弟为争铁锅里煮得地瓜干,几乎打起来。你推我一下,我抓你一把,你拧我胳膊,我拖你大腿,等争完了,我们再配合分工合作。  

  他搬来矮板凳,让我爬到锅台上,用铁勺在能照见人的粥里,挖少的可怜的地瓜,象是在捞鱼,搅动着水花,那调皮的地瓜干总滑出我的大铁勺,溅我一脸棒子粘糊,干着急没法。  

  好不容易挖出来盛碗里分着吃,你一勺我一勺,难以下咽,嘢人中带着发霉的苦涩,又不得不吃。吃饱了,我们开始喝粥,你一口我一口,喝得肚子像装了许多蛤蟆,在肚子里乱拱,还一叫一叫的,有时还肚子疼,喝完了便在家门口的柳树上打秋千,肚子疼了可以离家近,方便把屎屙在猪圈里,方便让猪再吃一次,猪圈里那猪被娘喂得长毛耷拉的,半死不活,还不如我们呢!  

  地瓜干是爹用家里仅有一点玉米从饲养院换得喂牲口的发霉的地瓜干,一斤换五斤,这样我们一家才长年吃上地瓜干,有粮食吃。  

      我娘行事和孩子似的。奶奶训她也和孩子似的。有一次她馋了偷吃了一块咸菜,被奶奶看到了,吓得她把咸菜埋在火灰里,奶奶拿着烧火棍一顿乱打,娘只是忍着叫了两声,等奶奶走了,她像没事人似又扒出来吃。  

      听娘她自己说,她娘死的早,爹又找个疯子后娘,给她生了个小弟,疯子又跑了。她没学出干家务,只会每天背着小弟编草玩,一边用狗尾草编小兔一边唱,"小白菜黄又黄,三岁两岁没了娘,跟着爹爹好好过,就怕爹爹娶后娘,娶了后娘三年整,生了弟弟比我强,他喝面来我喝汤……″唱着就亲亲小弟,泪水像珠子似的滚落下来。原来娘小时候比我们命苦,她从小没娘,我好歹还有个娘呀!  

      有时我也很馋,馋急了便跑到附近膏矿副业上与好朋友小义蹭火烧吃。  

    小义的爹在靠近膏矿的福业上给村里打油酥火烧,我们一去他就偷偷把烤糊烧饼扔给我们。有时我们还能吃上熟肉碎,这多亏了小义卖下货的干叔。  

     干叔说我俩,黄皮瓜瘦的,如同两个死耗子,净扎毛。我想管他那,只要有肉吃,说黄鼠狼生耗子也不生气!  

  小义说;他有一个不挨饿的方法,去麦秸垛偷鸡蛋。  

  那时候,每家都散养了许多鸡,用于下蛋换盐吃。母鸡会到麦秸垛里找寻遗留的麦粒,有的会把蛋下在麦秸里。  

     我们瞧准了母鸡下蛋时间,一掏三四个,每回都吓得鸡也飞狗也跳,咯咯叫着向三奶奶求援,惹得三奶奶没少骂我们。  

      我们怀揣着鸡蛋找个无人的背风处,用石头壳开,啁啁地吸着喝。那温凉的味道带着咸,温凉的鸡蛋汁入口爽滑,如同泥鳅向嘴里钻,还没顾上品一口咽便滑下肚里去了,如同猪八戒吃人参果。  

    小义问;好喝么?  

     我说;好喝!  

     他又问"还饿么?″  

     "饿!″  

      "饿,咱就烤鸡吃″。  

   于是我俩逮住三奶奶家那只瘦如干柴的芦花鸡,在学校后边,糊上泥巴弄叫花鸡吃,没有柴便拣些用秫秸烧,少油缺盐,半生不熟,用牙使劲咬,咬不动,把我的牙崩掉了一个,干脆扔在石渠里喂了王八。晚上三奶奶坐在我家不走,娘赔了一只大公鸡才算完事。至于我,最后是少不了挨揍的份!  

     春天里茅草根长出新芽,我会学狗刨似的,挖出茅草紫嫩的根,一节节,象纤纤的竹节,顾不上土泥,一嚼便有凉凉的汁水在嘴里泛起,十分甘甜,等吃完了,满嘴也塞满了土,一咬牙咯咯响。大人一看灰头土脸,象无人要的野孩子。  

 后来才知这茅草根还是一种中草药,专治口舌生疮,怪不得我从小不上火。可怜我的小弟呀,整天不是烂嘴又烂舌,哭起来像母老虎似的干嚎。  

      笨手笨脚的娘便敞开怀,让她吸干瘪的乳头,没有奶水把娘咬得生疼,也喝不出几口奶,后来他长得比我高的原因,也许就因为吃娘的奶多。  

    挨饿的日子不好过,四十年过去了,想起今天有鱼有肉的生活,那滋味一想来,心里便泛起酸水,不好受。但那个年代苦中作乐,为岁月增加了许多情趣。这也许人生的以苦为乐,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  

  人,生不容易,活不容易,明知生活不易,还一往如意的热爱它,忆苦思甜,增加对生活人生的乐观与拼搏,祝福生活!  

抄袭必究,版权所有,图文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  者  简  介:李东平,女,70后,山东泰安岱岳区大汶口人,喜文墨画,泰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泰安书法家协会会员,岱岳区美术协会会员,作品见巜泰山文化》巜泰山诗人》《大汶河》巜中国诗歌网》《汶水之滨》《黄河文创》等纸媒网络平台。

《上海文坛》

文学交流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