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周一味中药(66)丨乌梅

 松柏林光139 2023-02-11 发布于山东

乌  梅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图片

【药材别名】梅实、黑梅、熏梅、桔梅肉。

【性味归经】味酸、涩,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敛肺止咳,涩肠止泻,生津止渴,安蛔止痛。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药材鉴别】药材性状: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以肉厚者为佳。

图片

【临床配伍】1.治久咳不已:乌梅肉(微炒)、御米壳(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本草纲目》)2.治小儿头疮,积年不瘥:乌梅肉,烧灰细研,以生油调涂之。(《圣惠方》)3.治伤寒蛔厥及久痢: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去皮)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伤寒论》乌梅丸)4.治咽喉肿痛:乌梅30g,双花60g,雄黄12g。为末,蜜丸,每丸3g。每次含化1丸,徐徐咽下,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注意事项】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古籍记载】

1.《品汇精要》:“梅,木似杏而枝干劲脆,春初时开白花,甚清馥,花将谢而叶始生,二月结实如豆,味酸美,人皆啖之。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烟熏至黑色为乌梅,以盐淹暴干者为白梅也。”2.《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3、《本草新编》:“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药食同源】

    现代研究证明,青梅或梅子汁中含钾多而含钠较少,因此需要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药者宜食之;乌梅中含有儿茶酸能促进肠蠕动,因此便秘之人宜食之;乌梅中含多种有机酸,有改善肝脏机能的作用。故肝病患者宜食之;乌梅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的作用。

乌梅糖水

配料:乌梅肉1.5g,红糖适量。

制法:将乌梅肉入锅中,水煎2次,去渣合汁半大碗,加入红糖稍炖即成。

食法:每日分2次服完。月经期连用5-7天。

功用:本方取乌梅敛精固崩止血之力,红糖补气止痛温中之效,二味相合,功力颇著,适用于气虚型月经过多等症。

乌梅粥

配料:乌梅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法:乌梅入锅,加水适量,煎煮至汁浓时,去渣取汁,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至米烂熟时,加入冰糖稍煮即可。

食法:每日2次,趁热服食,可作早晚餐服食。

功用:泻肝补脾,涩肠止泻。

山楂乌梅饮

配料:山楂30克,乌梅15克。

制法:山楂,乌梅加水1500毫升煎1小时,浓缩至1000毫升,过滤去渣,将浓缩液装入大口瓶中。

用法:分4次饮用。

功效:降血脂,抗病毒,抗过敏,止泻。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

酸梅汤

图片

配料乌梅5颗,山楂15g,玫瑰茄4颗,甘草3g,陈皮3g,冰糖适量

制法:上述材料加水浸泡半小时后,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煮20分钟,放适量冰糖关火。

功效:清热解腻消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