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外功拳”才是区分、判断拳种本质标准,而非以地域、山头、快慢、用劲、佛道兵医武五家来区分

 tjboyue 2023-02-11 发布于四川

图片

知道正宗的内家拳什么样,你还会胡说八道吗?

很多人对内家拳的认识就停留在传说、故事、影视剧、小说,以及现实中的那些神神道道的玄虚中。如果讲得不玄,还不信。在他们的心目中,内家拳就是与神意气和一些特异功能、长生不老什么的联系在一起。

总之是一个模糊的、朦胧的、神秘的印象,并不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和真正的形象,却喜欢出来谈论,出来指手划脚,甚至批评我“对内家拳指手划脚”,实在是可笑至极。

图片

“内家拳”这个概念出现得比较晚,大约在明末清初,由黄宗羲首次提出。他是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提出的,在此之前,没有内家拳这个概念,也就没有内家外家之分,只有内行外行之分。事实也是如此,内家拳也有内行外行之分,并不是与外家拳相对。也就是说,外家拳练得好也是“内家拳”,内家拳练得不好,也是外行拳,连“外家拳”都不是,因为外家拳并不一定外行。练得好,练得对,都是殊途同归的,都是一个样儿。

那么内家拳与外家拳有何区别呢,内家拳是什么样子?

黄宗羲为什么给王征南写墓志铭?因为他的儿子黄百家跟王征南学过武术,王征南是他儿子的老师,这是明面上的。暗里,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反清复明的战友。因此,黄宗羲和黄百家都曾描述过内家拳,甚至黄百家讲过许多的具体的招式招法。那些说内家拳无招的,还是能G多远G多远吧,别丢祖宗的脸了,别暴露自己的无知了。

把内家拳进一步描述得更详细的是《搏者张松溪传》的两位作者,他们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情景描写,还有一些说明议论,把内家拳讲得非常详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搜一下:《王征南墓志铭》、黄百家、《搏者张松溪传》,能看到很多资料,会有一个认识的。

我现在也偷工减料,大体谈一下我的认识,好在不是搞什么学术,不用那么严谨。

一,内家拳从王征南开始一直与少林拳对比,但却并未提武当,所以内家拳并不是武当拳。把太极拳归为武当,那是后人的事儿。包括一些拳道中人,包括一些艺术家。

后来提到了张松溪,他是宁波人。被尊为武当内家拳的创始人。黄宗羲和写张松溪的作者把张三峰尊为武当派武术的创始人。后来杨式拳也把张三丰(不是峰)尊为创始人。可见太极拳并不是当初的“内家拳”,是两股道上的车。当时的内家拳也没有什么太极、形意、八卦,就是一种不知道什么样的拳。后来有人说是鹅颈拳,并申遗了。到底是不是,没有考证过,不敢断言。总之既不是太极拳,也不是形意拳,更不是八卦掌。

图片

二,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区别。

外家拳(少林拳)蹿蹦跳跃,大开大合,往来如梭,以力取胜,好勇斗狠,外貌张扬,好为人师。

内家拳猬缩不动,看准了一击而中。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也没有多余的动作。不留痕迹。后发制人。定力很强。不搞阴谋诡计。恂恂儒者,外貌像书生,不喜欢教别人,也不张扬。

三,外家拳能表演,内家拳外无所炫耀。

四,内家拳的五字诀:敬、紧、径、劲、切。黄百家《内家拳法》:“拳亦由博而约,由七十二跌,以至十八,由十八而十二,由十二而总归之存心之五字:敬、紧、径、劲、切。

图片

后来《搏者张松溪传》中好像还有“勤”字。

大体意思是:

字诀:要有谦恭之心,有谦恭之态。“勿露己长”,就是不轻易显露自己的本事。敬才能心静如水,遇事不慌张,反应准确。

字诀:全身紧凑,动作也紧凑。比如双手护心护肋。用枪时不用尽全力。脚不出高腿,步不丁不八。“畏缩如虎伏”。紧有紧迫之义,就是要有警醒的状态。“松紧紧松勿过正,虚实实虚得中平”。

紧和敬都既是要领,也是心法。

字诀:直中要害,不花里胡哨。像捕鼠之猫,如动如脱兔,一击必中,不多绕远。

这诀,沈一贯就改为勤字诀。劲的意思就是要有力,而且要有内力。沈一贯在《搏者张松溪传》中改为勤,是说什么事都亲历亲为,练拳也用功。他们这些文人讲武事,都是为了宣传儒学。痕迹非常明显。

切字诀与径字诀差不多。但多了别的内容,比如忍耐,实在忍不住了才出手。及时收手,穷寇莫追一类的意思,能不犯法就不犯法。

《搏者张松溪传》和《王征南墓志铭》中还有好几个故事耐人寻味,对我们理解内家拳有帮助,比如能把三块儿大石头摞在一起,并一击而碎。和尚拉扯被打倒。箭射到脸上仍然面不改色等。有的是宣传功力,有的是宣传勇,有的是宣传外无所炫耀。

总之,内家拳实际上与外家拳并无二致,之所以有了这么一个对比,是故意抹黑了外家拳,把外家拳描述得非常得花里胡哨,非得凶恶暴躁,非得跳得高,非得有多余的动作,非得好为人师。真正的外家拳也是具备这一切优良品质的人掌握的最好的技术。

技击的目的都是一样的,技术追求也是一样的,怎么人家外家拳就得那样,而你内家拳就避免了这些缺点?

从描述中,我们看到,内家拳代表了一些儒学优秀的品质。黄宗羲是反清复明的人士,他提出内家拳这个概念,用给王征南写墓志铭的机会,灌输了一些儒学思想,并讲了一些对敌斗争的经验。《搏者张松溪传》也是如此,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把儒学的优良品质赋予了他。而把一些不好的品质给了外家拳。

把太极拳、形意拳和八卦掌归为内家拳的不知始自何人,肯定是个文化人,是个书生,或者是个会点武术的书生。

而现代的内家拳,尤其以太极拳为代表,越来越向神秘化、玄虚化靠拢,向反智方面发展。认宗教人物为始祖,向追求养生发展,而且追求特异功能,什么气啦意啦神啦的。还有人提出谈技击的不是内家拳,技击是末技。以至于迷失了很多人的理性,让他们失去了基本常识和基本的判断能力。这可能是黄宗羲始料不及的

内家拳不能打?它比外家拳更能打。且不说创始人张三峰“昼杀百贼”。王征南的经历,打败过很多武师、和尚。张松溪也打败过少林武僧。提出内家拳不是武术,是养生术的人,是不是欺师灭祖?

我批评凌空劲,还说我“盲人摸象”。这些人多么可怜?学成这个样子,不是跟迷上了邪教一样?太极拳本来是令人聪明的武术,现在倒好,把很多正常人变成了痴迷人。傻了而不自知,还以为正常人是傻子。

永远春天:评论

1明未清初是个重要节点。内外家拳,宋元之前甚至无此一说,或有说,也是局部地域极少众用词,且意思并不是黄所个人定义,更非历后的任意针对少林、抬高自家的无知曲解。

2明未清初,用不着也不用黄写的墓志铭作权威。因为正统传承的某些拳种,今天仍有清初祖庭的“牢记我们这是内家拳”的训喻。但也不是黄区分内外家的所指标准。可证,黄的区分标准甚肤浅。

3“内外功拳”才是历史上区分、判断拳种的本质标准,而非以地域、山头、快慢、用劲、佛道兵医武五家来区分。

4、黄写之铭,本就肤浅理解;后世武人,盲目崇信。吾国拳种达四百多家,仅“太极形意八卦“乎?“唯这三家是内家拳”之说不够荒谬荒诞荒唐乎!这是晚清民国才产生的自往脸上贴金的说法。

5中华文化决定了大多数拳种内外兼修、阴阳互济、攻防结合、左右兼顾、上下相随、手眼身法步、快稳准狠、打拿摔合一的。佛道兵医武五家谁能离开这些理念?!

6、作者观点正路。且八十年代有关“内外家拳之辩”已十分充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