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章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本章是圣人治理人类社会的论述,可当效法道的现实实践应用。道德经终为人类思想,故其落脚在人之德,涵盖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法则。

本章及后文中类似“不”的用语,非否定语,“道德经”的文辞概念是抽象,表述是借助语言表达,不能拘泥文章文句本身。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尚贤不是不用贤人,是要避免人民因此“纷争”。尚贤便会有鱼目混珠、老谋深算等奸邪。志同道合者便是贤与不贤的集聚,而最终会有所争,经文指出只有不尚贤才会避免纷争,如何“尚贤”就是本章“为无为则无不治”;但古今千年人类社会的纷争并未停息。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此段盗不单是偷盗强盗的含义,还有人“贪货”的欲望,其引发人对外物的占有获得;就同现代广告利用人的这个心理,刺激人心燃起货物占有欲。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避免引发人心欲望,使人们心里不散乱。《清静经》“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现代欲望多指“七情六欲”;佛学讲“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触发“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形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的欲望。欲望引发的争论、诱发的爱恨情仇、导致的纷乱,难以尽述,第十九章“少私寡欲”也是对此最佳释义。

接着是圣人治理人们,保障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虚怀若谷,减弱知识,技术知识是人类发展中积累的,其是双刃剑,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也带来灾难不幸。如核能:可用于发电和战争两极端。“奇淫技巧”会玷污人的心灵,激发人的欲望,从而远离大道。

人心质朴,社会和谐,才有繁荣富强,从对立面而言,一旦人心散乱,社会动荡,必然纷争迭起。

这段争议较大的是“常使民无知、无欲”,被视为愚民政策,如果从接近道的本然,那就是人的无知无欲;如修道学佛者,都是追求无知无欲,最终开发人天性的智慧;终究传统文化中有其存在,且千年不息。

“为无为,则无不治”,“为无为”可当一个词来理解,其包含了“为”和“无为”两个常识概念,因此可以作为也可以不作为,最重要是寻“道”而为,才能达到无不治,无不治从本章理解,实现“使民不争、使民不为盗、使民心不乱”。无为之为可借常言“无心插柳柳成荫”之意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