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杂篇)《庚桑楚》笔记之七(完)

 磐桓子 2023-02-14 发布于宁夏

7. 道者

原文:道者,德之钦也;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知者,接也;知者,谟也。知者之所不知,犹睨[nì]也。动以不得已之谓德,动无非我之谓治,名相反而实相顺也。

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乎天而俍[liáng]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一雀适羿,羿必得之,或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胞[bāo]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介者拸[yí]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夫复謵[xí]不馈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白话:大道,德所钦仰;生命,德的光辉;天性,生命的本质。天性所做称作为,作为成虚伪就是丧失。才智,与外在对应相接;知识,筹谋策划。智者也有不知道的,就像斜眼观察。不得已的动(作为)称谓德,作为不唯我称为治理。两者名相相反而实质是相顺的。

后羿擅长射中微小之物,却难以使旁人不称赞自己;圣人善于顺应自然,却难以让天下人不盛赞自己;能善于顺应自然,还能让天下人不知(百姓皆为我自然),唯有全能至人。唯有动物能保持动物本性,唯有动物能顺应自然。全人顺于自然,不在意常人所言的自然,怎么会像我们这种天性不清的人呢!一只小鸟飞过后羿,后羿必然射中,哪有不确定的。以天下比作笼子,那鸟雀没有可以逃脱的。所以商汤用厨师笼络到伊尹,秦穆公用五张羊皮得到百里奚。所以利用其所好笼络就可以得到,没有不成功的。刖刑断脚的人不在乎的容貌,他已经无所谓毁誉,犯人登高也不惧怕,因为无所谓生死。受人反复恐吓也无所谓,已忘了人和我,忘记人我,就成了和与自然的人。所以,受敬重不喜悦,受侮辱不恼怒,唯有通于天地相合自然,发怒气但不恼怒与心,那么怒气出于不怒;有作为出于无为而无不为。想要平静就要心平气和,想要神定就要随顺本心,有所作为要恰当,就是随缘不得已,不得已的方式,就是圣人之道。

体会:有道才有德,道为体,德为用,自道、德、性、知的顺序推延;在世间无为而无不为也,顺应而为,顺势而为,无我而为。

后羿善射,圣人善治,后面出现全人,比圣人境界更高,庄子文中本为圣人至高境界,此处有争议矛盾。

圣人之治,无为而无不为。开篇庚桑楚也是同样问题,遇到被人盛赞,无法成就“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顺应自然,更多是欲望唆使的症结,无欲则刚,无欲则无为而无不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