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现实中一些精致利己主义的老师例子上说到何为“心即理,心在物为理”,为何理只能在自家心上求?为何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读原著 2023-02-16 发布于四川
    心在跟兄弟姐妹相处的时候,自然有一个悌的理,心在跟父母相处的时候,自然有一个孝的理,心在跟朋友相处的时候,自然有一个信的理,这就是心在物为理,其本质是心即理。要想理正,理有道,理无蔽,理分明,要想求孝的理,求悌的理,求信的理,必须是在心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外在对象上下功夫。
   比如求孝这个理,不是到父母那里去求,求悌的理,绝不是去兄弟姐妹那里求,求信的理,也不可能是去朋友那里求,都是从自己的心上求,都只在此心。正如王阳明先生所言——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心理是一不是二,所有的理的都是从心上发出来,以此做功夫必须是从心上做,而不是去袭义于外。
    举个例子,很多老师看起来很负责,天天逼着学生做题,取消学生的课余时间,霸占学生音乐课美术课等副课时间,表面看是很有理的,实在不然,那多是为了一己之私,全是为了向上面或是给糊涂家长交一张看起来漂亮的答卷,自己好以应试能手自显,以博虚誉或是虚名,又或是为了求升职,盯着那点奖金等福利看。之所以不在理,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起心动念不正,不纯,不诚,从不是真正想着去帮学生以成德为务,让学生成为一个真性不息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