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腹泻

 虚竹怀远 2023-02-22 发布于湖北

腹泻

例1

刘某某,男,25岁。2003年1月4日初诊。

主诉:腹泻1月余。

病史:1月前患者因饮食不慎出现腹泻,曾服西药及中成药等,病情无明显缓解。现每日腹泻3~5次,大便稀黏,泻下不爽,泻后肛门灼热,便中无脓血。食纳欠佳,脘腹痞胀,便前腹部坠胀作痛,消瘦。舌淡、苔白腻,脉滑。

检查:腹部软,脐周轻压痛,肠鸣稍活跃。大便镜检:阴性。余无特殊。

诊断:腹泻(湿热内郁、脾虚失运)。

治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方药:葛根芩连汤化裁。

葛根15g黄芩10g穿心莲10g苍白术(各)15g泽泻15g木香15g厚朴15g斑鸠窝10g老鸛草10g朝天罐10g萹蓄15g飞来鹤15g鸡矢藤15g甘草10g2剂。

二诊,1月7日:患者服完2剂,腹痛减,食纳增,腹泻减至每天1~2次,便仍稍稀黏,解便不爽;效不更方,原方再予2剂。后追访,服完2剂,诸症消失。

按:该患者腹泻1个月,便黏不爽,腹痛消瘦,是湿热内郁、脾虚失运。罗老师用葛根芩连汤合平胃散,以清热利湿,并用斑鸠窝健脾利湿,老鹳草、朝天罐清热止泻。临床中,罗老师常用朝天罐、斑鸠窝、老鹤草、鸡矢藤等草药合姜炭、糊米加入成方之中,疗效明显,这也是罗老师治疗腹泻的特色。

例2

罗某某,女,60岁。2004年3月9日初诊。

主诉:腹泻反复发作3月余,复发5天。

病史:患者素来体虚,常患腹泻。3个月前因饮食不慎致腹泻、腹胀,大便稀黏,日1~3次,厌食消瘦,精神倦怠,失眠。舌淡、苔薄腻,脉沉细。

检查:大便镜检为阴性。余无特殊。

诊断:腹泻(脾虚失运、气阴两虚、气机郁滞)。

治则:健脾助运,益补气阴,理气化滞。

方药:生脉散加味。

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30g厚朴15g木香15g枳实15g莱菔子15g麦芽15g青藤香15g飞来鹤15g朱砂莲15g苦荞头15g胡桃仁30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生龙牡(各)30g代赭石30g甘草10g

二诊,3月13日:服上方后,腹胀、腹泻已止,仍眠差、头昏;予益气健脾、镇静安眠之品。

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30g南布正10g野菊花10g麦芽15g飞来鹤15g山楂30g莱菔子15g香附15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生龙牡(各)30g代赭石30g甘草10g

三诊,3月16日:服药后症缓,仍稍头晕、眠差,以上方加减。

党参30g麦冬10g五味子10g黄芪30g南布正10g野菊花10g麦芽15g当归15g川芎15g飞来鹤15g山楂30g莱菔子15g香附15g合欢皮15g夜交藤30g石菖蒲10g生龙牡(各)30g代赭石30g草10g

按:飞来鹤,即隔山消,与朱砂莲、苦荞头、青藤香、鸡矢藤等均为罗老师喜用的用于脾胃系疾病的草药。青藤香长于理气,飞来鹤长于健胃,苦荞头、朱砂莲长于和胃(苦荞头与胡桃仁同用,消食之力更佳。民间用苦荞头与胡桃仁同嚼,其较硬的苦荞头竟会消融,即说明其有较强的消食作用),鸡矢藤长于理气止痛、消疳积。此例患者一诊后脾腹泻即止,后则治其失眠头晕,用益气清解,其中南布正是治疗头晕的专药。

例3

胡某某,男,64岁。200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腹泻7天。

病史:1周前因食不洁食物致腹泻,大便稀溏,日3~5次,腹不痛,食差,脐腹稍胀。苔白腻,脉弦滑。患者素有痛风,近来频发。

检查:肠鸣活跃。余无特殊。

诊断:腹泻(脾虚湿盛、郁热郁滞)。

治则:健脾益气,利湿止泻,清热通络。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妙散化裁。

党参15g白术10g淮山药15g扁豆15g薏仁15g朝天罐10g黄柏10g牛膝20g苍术10g萹蓄10g茯苓15g陈皮10g穿心莲10g干姜5g甘草10g(自加炮姜一块、糊米一把)3剂。

二诊,4月5日:患者服完3剂,诸症消失;嘱注意饮食起居,未再服药。

按:此例脾虚失运,湿邪下注,郁阻肠道,郁热作泻,罗老师用参苓白术散健脾除湿,用四妙散祛湿利络,又能治疗痛风,加牛膝20g,引药下行,意在治疗痛风。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故用茯苓、萹蓄以分利湿邪(也常用车前子、车前草);穿心莲代黄连,与干姜合用是寒温并用,有连梅理中汤意。朝天罐,对调节胃肠功能有良好作用,对腹泻、大便不成形、水样便都有良好治疗作用。此外,老师对泄泻如水者,药引中必加姜炭、糊米(必炭化),取其燥湿之功。

例4

田某某,女,68岁。2003年4月1日初诊。

主诉:腹泻,反复发作5年余,加重7天。

病史:患者长期大便稀溏,已5年有余。常因饮食不慎、情绪不佳而复发,每食辛辣、生冷而加剧,甚则泻下如水,并见脐腹疼痛、脘腹痞胀;平素纳少、神倦。1周前因食辛辣致上症复发,腹泻日4~5次,大便稀黏,或如水样;食少神倦,时腹作痛;舌红、苔腻,脉滑。

检查:脐周轻压痛。余无特殊。

诊断:腹泻(脾虚湿胜、气机郁滞)。

治则: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方药:参苓白术散化裁。

党参15g茯苓15g淮山药15g扁豆15g薏苡仁15g鸡矢藤15g飞来鹤15g莱菔子15g麦芽15g陈皮10g白术10g朝天罐10g野菊花10g金银花10g甘草10g(自备姜炭一块、糊米一把)5剂。

二诊,4月10日:患者服上方5剂,诸症缓解,大便每日1~2次,稍稀溏,食增神振;原方加黄芪30g,再进5剂。后追访,服药后诸症消失,嘱注意饮食起居,则可少发。

按:此例腹泻用健脾利湿、理气消导之方为主,加朝天罐、姜炭、糊米及理气消导之品,疗效显著。

例5

李某某,女,72岁。2004年5月9日初诊。

主诉:晨起腹泻3年余。

病史:患者3年来,晨起腹泻,大便稀溏,早起每泻3~4次,大便量少,至午后即不大便。食可,神稍差。舌淡、苔薄,脉滑、尺部沉弱。

检查:无特殊。

诊断:腹泻(脾肾阳虚、运固失宜)。

治则:温补脾肾,化湿涩肠。

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

党参15g茯苓15g淮山药15g扁豆15g薏苡仁15g黑故纸15g白术10g吴茱英5g五味子10g朝天罐10g肉豆蔻4枚甘草10g陈皮10g萹蓄10g泽泻15g6剂。

二诊,4月17日:患者服上方6剂,诸症减轻,晨起腹泻减为2~3次;效不更方,原方再服6剂。

三诊,4月26日:晨起大便已成形,或有一次稀便。原方加姜炭一块、糊米一把,再进7剂;半月后患者来述,诸症消失,现晨起大便一次,已成形,大便量多,无其他不适。嘱停药,注意饮食起居。

按:此例为脾肾阳虚、火不生土,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以健脾补肾,并用泽泻、篇蓄分利水湿、泌分清浊,以实大便。患者能坚持治疗,也是治疗成功的要素。

例6

刘某某,女,36岁。2003年5月20日初诊。

主诉:口苦、头晕、腹泻3天。

病史:患者3天前因冒风,出现头晕,晕则恶心欲吐,腹泻日十数行,大便为稀水样,口干不苦,神疲,舌淡、苔薄,脉沉细。

检查:肠鸣音。余无特殊。

诊断:腹泻(少阳不利、升降失常)。

治则:和解少阳,和中化湿,利湿止泻。

方药: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党参20g法半夏10g藿香10g竹茹5g野菊花10g南布正10g丹参15g石菖蒲10g朝天罐10g猪苓10g萹蓄15g穿心莲10g甘草10g败酱草10g(自备姜炭一块、糊米一把)

二诊,5月23日:患者服上方2剂,诸症大减,腹泻减为日3~4次;效不更方,原方再进2剂;后追访,服后诸症消失。

按:此例为少阳疏机不利、中焦失和,故有外邪郁于少阳的眩晕,也有中焦失和的泄泻。予小柴胡汤和解之,并用和中利湿药收涩的中草药以治腹泻。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