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轻松、安全地完成你的第一个马拉松

 广旭qsian65x0b 2023-02-23 发布于安徽

马拉松可谓是真跑者的试金石。虽然跑步已经成为很多现代人的首选健身休闲方式,大家也或多或少都看过一些跑步教程,知道一些训练方法与专业术语。但是,从一般的跑步到马拉松终点的距离并不仅仅是42.195公里,除了保证长年累月的跑量之外,你还需要知道一些必要的马拉松的训练知识、技能、经验和装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才能真正轻松、安全、微笑着地冲过终点线!

这篇教程的目标:让你微笑撞线!

村上春树说:“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只要日日坚持,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观念的东西来。”这篇教程正是我的自身实践并参考有关训练理论凝结而成的,力争给你更清晰、更易懂、更通用的马拉松训练建议。本教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马拉松训练指南、马拉松装备挑选指南和马拉松参赛指南。这三个部分其实都可以单独成篇,但是都被我整编到此文之中,因此,篇幅可能又有点长了...... 亲爱的读者可以先收藏,在马拉松备战的不同时段,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分次阅读。谢谢大家的理解!我不是一个动辄跑310的高手,也算不上一个勤奋的跑者,但我只是想怀着一颗初学者的初心,与想要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跑者分享一些心得与体会,还请各位跑马大神批评指正!再次上台鞠躬!

你适合跑马拉松吗?

首先,我们来解决安全问题。马拉松是一项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对于身体的心肺功能要求颇高。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安全风险,在开始你的第一个马拉松之前,请务必自身的检查健康状况!在开始前,先问问自己下列问题:

1、年龄是否超过35岁?

2、是否有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病、严重心律不齐、心肌炎等。

3、是否有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炎等。

4、是否有骨骼问题?如:关节损伤病史、骨质酥松等。

5、是否体重严重超重?体重指数(BMI)指数高于28以上人群不适宜跑步。点阅读原文测算自己的BMI值。

6、是否有其他潜在风险?如:孕妇及其他不适宜运动人群。

如果你有上述情况,建议去医院做一个带有心电图的全身体检,有条件者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平板运动试验:通过监测受检者在运动状态中的连续心电图监护,检查受检者的心功能是否正常,有助于发现潜在的心源性疾病。有数据表示,马拉松比赛发生猝死的原因中90%以上是心脏问题,死因多为先天性心脏缺陷(35岁及以下)或动脉堵塞(35岁以上)导致的心脏病发作。因此,每年定期做一次专业的心脏功能体检,无论对于你,还是你的家人来说都是一个负责任的选择。以下人群更加需要做平板运动试验:

①不明原因胸痛、②胸闷的病人、③常规心电图ST段异常和/或T波异常的病人、④已确诊冠心病的病人、⑤已确诊高血压的病人、⑥有心动过缓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⑦患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前的患者、⑧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⑨常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发现有早搏的病人、⑩冠状动脉搭桥术、支架术、球囊扩张术后的病人、血压不稳定的病人、需要康复运动治疗指导的心脏病人。

平板运动试验示意图

但是,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数十年来,大量相关研究的结论非常相似:马拉松猝死只是极小概率事件!2012年1月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称,2000至2010年间在美国参加全马或半马的人将近1100万,心跳停止事件共发生59起,仅造成42人死亡。2014年我国的马拉松心脏猝死率为1.54/10万,远低于我国的平均心脏猝死率的54/13万。综上,只要你每年定期体检、积极训练,马拉松引发的猝死风险完全可以避免的!

马拉松训练指南篇

这一篇由四部分组成:训练理论、训练方法、训练计划和常见伤病防治。按照理论指导实践的惯例,我先梳理一下基本的跑步训练的一些基本原理与理论,再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训练方法,再根据不同的训练阶段,对这些训练方法进行排练组合,提出具体的训练计划,最后介绍一些跑步训练中常见伤病的防治方法。那么,我们先从训练理论开始说起吧!

一、训练理论

1、马拉松究竟训练什么?——耐力。简单来说,耐力指人体持久运动的能力。马拉松跑是一项体能主导类的耐力性运动,一般全马的时间在3小时至5小时之间,因此,训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考察跑者3至5个小时之间的持续运动能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在支撑我们的耐力呢?

2、耐力=供能系统+跑步姿势+意志力。MAF训练法的提出者,菲利普·马费通(Dr.Phil Maffetone)教授提出了决定耐力的三个核心因素,即:Chemistry、Structural、Mental and Emotional。结合我对马拉松训练的理解,可翻译为:供能系统、跑步姿势和意志力。供能系统就是人体在运动时的机体消耗储能物质,并提供能量的过程,一般也被称为有氧能力。跑步姿势就是跑者在跑步时的身体形态。意志力就是跑者在面对身体不适感的意志品质。这三者共同构成了耐力三角,在耐力训练中,三者缺一不可。

耐力三角示意图

3、高效训练的公式:训练目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正如尼采说的“那些没有消灭你的东西,会使你变得更强壮”,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非致命性的压力或创伤会激活机体的过度保护机制,促使体能提升至新的水平(见图2-2)。要达到既定训练目标的关键在于,训练者要把训练强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并保证训练时间,让身体受到持续稳定的刺激。另外,在一个训练周期内,如果跑者能合理搭配不同强度的训练方式,就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那么,如何合理划分训练强度呢?经科学研究,一个关键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就是人体的供能系统。

身体应对新压力的示意图

【供能系统篇】

耐力最主要考察的是人体的长时间供能能力,这很好理解,就像没有油或者电,再好的车也跑不远的道理一样。那么人体究竟是如何供能的呢?这就需要从人体的供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开始谈起。

最大摄氧量测试场景示意图

4、人体的三大供能系统:①ATP-CP供能系统、②无氧呼吸供能系统、③有氧呼吸供能系统。只要弄清楚这三个供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我们理解下一步的训练方法与训练目的非常有帮助。

①ATP-CP供能系统:人体在短时间的激烈运动时(10秒以内)主要依靠肌肉内的三磷酸腺苷(ATP)与磷酸肌酸(CP)供能,其主要特点就是供能物质含量少、供能功率高、供能时间短,大约只能维持6~8秒左右。一般在举重、100米短跑、跳远跳高这种需要短时爆发力的项目中,人体主要依靠该系统提供能量。ATP与CP是人体的直接供能物质,这在我们中学课本里面就学过,然而两者在身体的含量较低,如果要进行更长时间的运动,那就需要通过无氧和有氧供能系统消耗体内糖和脂肪等储能物质来对ATP进行合成再生,从而进行供能。

②无氧呼吸供能系统:人体在10秒至10分钟内尽全力运动时主要依靠葡萄糖和肌糖元的无氧酵解所释放的能量合成ATP,因此这个系统也被称为糖酵解系统。值得注意的是,无氧呼吸会产生乳酸,它是一种高能燃料,也可以给人体提供能量。单纯的无氧呼吸供能大约可以维持2~3分钟的供能时间,一般在400米、800米跑这些项目上主要依靠该系统提供能量。

③有氧呼吸供能系统:人体在长时间(30分钟以上)中低强度运动时主要依靠糖与脂肪酸的有氧代谢供能。我们知道人体在剧烈运动呼吸底物主要是糖,但在进行马拉松式的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内贮存的糖是不够用的,在消耗完贮存的糖类物质后,就会动用体内贮存脂肪和脂肪酸。由于脂肪大量储存在身体之内,因此,有氧供能的持续时间可以被认为是无限的。这也印证了每个人都是具备参加马拉松这种超长时间运动的基本能力的。

从供能的角度来看,似乎我们只要一直保持中低强度的跑步就能完成马拉松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那些未经训练的跑者即便以走的形式也很难完成42.195公里的马拉松,这是为什么呢?如图2-4所示,这是因为人体在运动中基本不存在一种供能系统单独供能的情况。肌肉可以利用所有能量物质,只是时间、顺序和相对占比随运动状况而不同而已。换言之,即便人体以中低强度运动,无氧系统依然是在工作的,而真正限制我们长时间供能能力的关键因素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老熟人——乳酸。

不同的跑步速度的能量消耗来源

5、乳酸(Lactate): 乳酸是无氧燃烧糖原所产生的副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高能燃料,运动强度越高,堆积在血液中的乳酸越多。乳酸是我们非常熟悉而且惹人讨厌的老朋友了,那些在学生时代跑800米、1000米时腿脚灌铅,头昏脑胀的痛苦回忆更让我们对它恨之入骨。然而,乳酸并非一无是处。在血液中,较低浓度的乳酸会被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转化为燃料,为身体供能,同时分解为乳酸根和氢离子,而这个氢离子正是引发肌肉收缩困难的真正元凶。随着运动强度逐渐提升,乳酸的分解能力会逐渐跟不上乳酸的堆积速度,血乳酸浓度会持续上升,不仅会引发肌肉收缩困难,还会降低脂肪酸游离的速度,抑制脂肪分解,从而影响有氧系统的工作效率。一旦运动强度达到某一负荷时,血乳酸浓度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此时跑者会难以坚持,甚至彻底崩溃。而这个血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起点就叫做乳酸阈值。

乳酸化学结构示意图

6、乳酸阈值(Lactate Threshold,简称LT):人体达到某一运动强度时,血液中的乳酸浓度急剧上升的起点,一般也被形象地称为乳酸门槛。乳酸阈值的概念主要有两个意义:

(1)划分出人体的三个供能阶段:有氧期 / 转换期 / 无氧期。从图2-6可见,随着运动强度逐渐提高,血乳酸浓度(红线)在两个特定点上会显著上升,我们把前者称之为有氧阈值,一般值为2mmol/L;后者称为乳酸阈值,也可以叫无氧阈值,一般值为4mmol/L,此时血乳酸浓度会呈现爆发式增长。乳酸阈值实际上是一种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告诉你:我到极限了,该停下来了!一般达到乳酸阈值之后,跑者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若我们以这两个阈值作分割线,就能划分出人体的三个供能阶段:有氧期(主要有氧系统供能)、转换期(有氧+无氧系统混合供能)与无氧期(主要无氧系统供能)。事实上,这三个供能阶段大致决定了人体的三档训练强度。

乳酸浓度、心率、摄氧量与运动强度的对应关系

在中,我们发现摄氧量(蓝线)会在跨越乳酸阈值之后达到峰值,这也是人体到达运动极限时所能摄入的氧气量,我们称之为最大摄氧量(VO2max)。这也被运动科学领域用来精确测量人体的最大运动强度(见图2-3)。理论上来说,数值越高,代表有氧能力越强。一般未经训练的健康男性为35-40mL /(kg·min),而精英男子跑步运动员则可以达到85mL /(kg·min)。如图2-7所示,随着运动强度从安静逐渐达到最大摄氧量,人体的心率、血乳酸浓度、动用的肌肉群和消耗的储能物质都会随之变化。我们已经知道了不同训练强度下的人体的供能状态,根据高效训练公式:训练目标=训练强度×训练时间,我们究竟想要通过训练达到什么目标呢?

三个供能阶段对应的身体情况

(2)训练目标:有氧供能能力+耐乳酸能力。当乳酸浓度达到乳酸阈值时,人体的运动强度其实并未达到最大摄氧量。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非专业跑者而言,运动极限更多是受限于乳酸阈值而非最大摄氧量!一个未经训练的跑者,当运动强度只达到最大摄氧量的50%~60%时,就已经跨过了他的乳酸阈值,而前马拉松世界记录保持者马卡乌(Patrick Makau Musyoki),当他的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93%,配速达到惊人的2分53秒时,其体内的血乳酸浓度也仅为2.8mmol/L,远低于4mmol/L的乳酸门槛。因此,为了让我们能够尽可能大的运动强度维持尽可能长的运动时间,一方面,我们应尽量提高身体在有氧期与转换期之间的有氧供能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则要加强身体的耐乳酸能力,并尽可能地推迟乳酸阈值到来的时间。

乳酸浓度、心率、摄氧量与运动强度的对应关系

通过从上面的描述,不难看出,高效的训练计划是围绕训练强度展开的,因此,监测训练强度对于达到既定的训练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跑者应该如何在实际训练中监测训练强度呢?

7、心率(Heart Rate, 缩写HR):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是用来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科学研究证明,心率与运动强度的相关度为0.87,是比较有参考意义的。这点在图2-6中也能看出来,心率(绿线)基本与摄氧量(蓝线)基本保持正相关。值得一提的是,心率监测只需要一块心率表即可,无创、方便、低成本,而且目前腕式心率传感器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因此非常符合实际训练的要求。

佳明Forerunner235 GPS跑表

在心率监测体系内,一般用最大心率(Heart Rate Max, 缩写HRmax)的百分比来划分对应的训练强度区间。至于测算自身的最大心率,一般研究引用较多的公式如下:

正常人群:HRmax=208-0.7*年龄

肥胖人群:HRmax=200-0.5*年龄

从图2-9来看,有氧期的心率区间维持在最大心率的50%~75%,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40%~60%。转换期心率区间维持在最大心率的75%~90%,运动强度达到最大摄氧量的65%~90%。无氧期心率区间则高于最大心率的90%,运动强度则高于最大摄氧量的90%。按照这个对应关系,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跑步训练方式。这将在训练方法一节中进行详述。

心率区间与供能阶段的对应图

【跑步姿势篇】

英国著名长跑选手莫·法拉赫的跑步姿势

8、跑步姿势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不费力+不受伤。如果说供能系统好比是一辆车的能量来源,涉及到的是化学领域(Chemistry),那么跑步姿势就是一辆车的发动机与避震器,涉及到的是物理领域(Structural)。良好的跑步姿势帮助跑者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是不费力。良好的跑步姿势会让跑者跑起来更省力,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二是不受伤。良好的跑姿让身体结构自然吸收来自地面对于身体的冲击,在长时间的奔跑中,不仅可以可以缓解肌肉和关节疲劳,更可以保护我们脆弱的膝盖与肌肉。那么,怎么样的跑姿才能做到这两点呢?

(1)跑步“不费力”的关键点:利用自身重力牵引身体向前。如图2-11所示,当身体重心前移时,身体会向前倾倒,你会下意识地向前迈腿防止自己摔倒,而此时你正在利用身体重力牵引你前进,双腿也无需刻意发力,这样的跑步方式是最为省力的。换句话说,不费力的跑步方法其实就是防止自己摔倒的过程。

利用自身重力牵引身体向前的示意图

如果把这一系列的跑步动作连续起来的话,就会产生如下的连续动作。

一套完整的连续跑步动作示意图

如图所示,这就是跑步的“滚轮效应”:跑者仿佛踩着一个巨大的轮子,不断迈步前进,跑者可以通过控制自身重心的倾斜角度来控制自己的配速,而步频和步幅则决定了跑者的配速。步频,指每分钟的迈腿步数;步幅,则是每次迈腿的距离。理论上来说,步频越快,脚掌落地时间越短,这个轮子的转速就越快,速度就相应地提高。一般推荐跑者的步频控制在160-190步/分,而且应该首先保证步频,再考虑增加步幅。

跑步的“滚轮效应”物理分解图

(2)跑步“不受伤”的关键点:落地点与身体重心投影点重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落地的关键其实并非前脚掌或是脚跟先着地,而是应当让落地点靠近身体重心的投影点。如图的左图所示,跑者的落地点正好与身体的重心投影重合,此时落地腿保持弯曲,形成了天然的缓冲结构,有利产生滚轮效应。反观右下图,跑者迈步过大,落地点距离重心太远,此时腿部伸直,未形成有效的缓冲结构,冲击力直接冲击腿部关节和骨骼,不仅增加了受伤的风险,而且产生了向后反推的刹车效应,既不省力,也易受伤。

身体重心在落地点重合与之后对身体产生的不同效果

哈佛大学的跑步落地受力研究可以证明这一观点。左图是两点重合的情况(中前掌落地),腿部的受力曲线平缓且连续,说明落地的冲击力比较线性地被腿部肌肉软性吸收,此时肌肉绷紧做功,人会感觉有点费力。右下图则是两点不重合的情况(后跟落地),腿部的受力曲线在上升区间出现了明显的脉冲峰值,说明冲击力被膝盖等关节非线性地硬性吸收,此时肌肉相对放松,人会感觉相对省力。但是,要命的是,这个冲击力强度可以达到自身体重的2倍甚至更强,而且作用时间极短,只有0.05秒左右,强大的瞬时压强对关节损伤非常巨大!这也是造成“跑步伤膝”的真正原因!

哈佛大学对不同跑步落地方式的受力对比研究

从脚掌落地过程来看,一般是脚掌外侧先贴近地面,然后再由中前掌接触地面,最后由全掌完全接触地面。下面的视频则会更直观地告诉你高手的落地情况。

脚掌落地过程

从脚掌的受力分析来看,如果落地姿势正确,先着地的中后掌更多的起到落地前的稳定作用而非最大受力点。在落地之后,实际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中前掌。同时,不同速度之下,即使同一个人的落地方式也会发生变化,速度越快,跑者的落地点会自然前移,换句话说,前掌落地的跑姿是在高速下的顺势而为,而非刻意为之。具体的训练方法,我们也将在下节描述。

落地脚的受力分析

【意志力篇】

9、意志力: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我们常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理,身体状态决定人的意志力,而意志力同时又反作用于身体。意志力既可能是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也可能是拯救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呼吸节奏过快、乳酸浓度过高、肌肉过于紧张等生理反应会触发氢化可的松(一种压力荷尔蒙)和肾上腺素分泌,导致人体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从而让人体会产生痛苦感、窒息感和恐惧感。在训练过程中,能否战胜这些负面情绪已经成为通往马拉松终点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良好的跑步心态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在马拉松比赛的32公里左右,此时初跑者体内的糖被消耗殆尽,身体供能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于此同时,长时间的运动疲劳也会在此时一并袭来,跑者会如同撞上墙一般有心无力,难以坚持。这就是传说中的“撞墙期”。此时如果你咬牙继续坚持,意志力就会变成你的救命稻草,帮助你度过难关,让你最终冲线成功。如果你轻言放弃,意志力就变成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10、训练原理小结

(1)马拉松,训练的是一个人的耐力,简单说,也就是持续运动3-5个小时的能力。

(2)耐力=供能系统+跑步姿势+意志力。在训练中,三者缺一不可。

(3)人体的供能系统=ATP-CP供能系统+无氧供能系统+有氧供能系统。在不同的运动强度下,人体的供能系统会相应发生变化。

(4)乳酸是人体供能过程自然代谢的产物。乳酸在血液中过度堆积的话,会造成肌肉酸痛,降低身体的供能效率,一旦达到乳酸阈值以后,跑者就很难再坚持下去了。

(5)人体的供能系统可被有氧阈值与无氧阈值划分为三个阶段:有氧期(主要由有氧系统供能)、转换期(有氧、无氧系统混合供能)与无氧期(主要无氧系统供能)。这三个供能阶段大致决定了人体的三档训练强度。

(6)供能系统的训练目标=有氧供能能力+耐乳酸能力。训练目标是主要围绕乳酸阈值展开,通过提高有氧系统的供能能力,推迟乳酸阈值的到来时间,从而以尽可能大的运动强度维持尽可能长的运动时间。

(7)在实际训练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监测心率来衡量运动强度。通过对运动强度的监测,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计划。

(8)跑步姿势的训练目的:不费力、不受伤。要点在于,依靠重心牵引身体前进,让落地点与重心落点重合,从而形成“滚轮效应”。

(9)意志力也许是压死你的最后一根稻草,也许是拯救你的最后一根稻草。训练坚韧的意志力可以帮助你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二、训练方法

既然我们已经搞清楚了马拉松的基本训练原理与训练目标,接下来,我们就应该了解一下应该采取哪些训练方法来妥善地实现这些训练目标。

【供能系统训练篇】

市面上对跑步方法的叫法不一而足,但实际上,这些不同名称的跑法本质上是相同的。这里,我有必要对这些跑法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此来统一供能系统训练的跑法名称。如图所示,从训练的特点来划分类型的话,马拉松的供能系统训练大致可以分为持续跑与间歇跑两类,每一类按照不同的训练强度的细分了不同的训练方法,一共有5种强度的跑步方法。

马拉松训练方法一览图

下面,我将按照持续跑与间歇跑两大类对这些跑法进行介绍。

1、持续跑:跑步过程不间断。如图2-20所示,持续跑分为三个阶段:①热身:从安静心率逐步提升到特定的训练心率区间。②维持:在预定的心率区间范围之内完成预定的训练量。③冷却:在维持较长实际的训练心率之后,让身体缓慢平复到安静心率,同时放松肌肉、为下一次训练做好准备。在持续跑的过程中,根据运动强度的不同,则可分为轻松跑、配速跑、乳酸门槛跑三种训练方法。

持续跑的训练特点

(1)轻松跑(Easy Run):入门与提升。训练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65%到80%之间,训练时长控制在30分钟到150分钟。在此强度下,乳酸浓度较低,跑者能维持较长时间的运动。其训练目的为:一、提升肌肉端的有氧能力,促进肌肉组织中的粒腺体与微血管增生,提高有氧酶浓度。二、锻炼肌群中肌纤维、肌腱与韧带的强韧度,避免之后较高强度训练的运动伤害;三是刺激并提升心肺功能,让心肺习惯于长时间较低强度的运动。四、对于初跑者而言,轻松跑是恢复基础耐力、训练合理跑姿、打开跑步之门的必备跑法。对于进阶跑者而言,适当拉长跑步距离和时间的轻松跑就是传说中的长距离慢跑(Long Slow Distance,LSD)。

(2)配速跑(Pace Run):控制速度。一般也被称为节奏跑。训练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79%到89%之间,训练时长控制在40分钟到100分钟。配速(Pace),即每公里的耗时,比如跑完一公里的耗时为5分45秒,那么可称为配速545。Pace的英文原意指步幅,而音译过来的“配速”,即配置速度,真可谓是信、达、雅!马拉松运动的要诀就是匀速,速度忽高忽低实乃比赛大忌。因此,在长距离跑步时,配速不仅是衡量跑步速度的单位,也是应该做到的技术要点,这会让我们更容易掌握较长时间段内的状态起伏,而非聚焦在一时一刻的跑步速度上。配速跑的主要训练目的,就是训练跑者在匀速的、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下跑步的能力。从训练效果来说,配速跑与轻松跑趋同,但是它的训练强度与训练要求要比轻松跑高,主要在于养成良好的跑步姿势,提升跑者的专注度、意志力与控制力,让跑者逐渐适应比赛时的节奏。

(3)乳酸门槛跑(Threshold Pace):舒适的辛苦。训练心率维持在最大心率的88%到92%之间,训练时长在5-20分钟。在此运动强度下,体内乳酸的分解量刚好与产生量相等,跑者会感觉有点辛苦,但仍能咬牙坚持,这种状态有人形象地称之为“舒适的辛苦”。乳酸门槛跑的训练目的在于训练身体的耐乳酸能力与排乳酸能力。如图2-21所示,跑者经过训练之后,推迟了乳酸阈值(LT)的到来时间,从而使跑者能以更高的配速完成比赛。

乳酸门槛跑训练前后的乳酸阈值变化情况

2、间歇跑:跑步过程中有规律地在冲刺与休息中循环。如图2-22所示,间歇跑,一般要达到最大的运动强度,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身体在极限情况下运动能力,以快速提高身体机能和抵御坚苦比赛的能力。由于心脏很难在最大心率的95%以上的运动负荷下进行长时间运动,为了在训练时能延长此级强度的总训练时间,一般采用“间歇跑”的方式进行,即快跑、慢跑;快跑、慢跑...如此交替进行。以亚索800跑法为例,跑者在快跑800米与休息1分钟之间轮转交替,一般进行8-10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1、冲刺,即以最高配速或90%全力跑跑完800米。2、休息,跑完之后保持行走,待心率回落到70%-80%之间,然后继续开始冲刺。在极高的运动强度中,我们也可以再划分出两种训练方法:跨越乳酸门槛跑与反复冲刺跑。

间歇跑的训练特点

(1)间歇跑(Intermittent Run):跑得更快。心率介于最大心率的88%到93%之间。此时,血乳酸浓度已经超过乳酸阈值。由于已到达了人体的运动极限,所以单次训练时长不宜超过5分钟。一般有长距离间歇跑与短距离间歇跑两种。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提升身体的耐乳酸能力。2006年,西澳大利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以120%~140%的乳酸阈值的运动强度训练5周每周3天,运动员可以提高耐乳酸能力25%。因此,间歇跑也被称为跨越乳酸门槛跑。二是当运动强度接近最大摄氧量时,会对摄氧系统形成压力,从而提升人体的摄氧容量 (oxygen uptake capacity)。

(2)反复冲刺跑(Repeat Pace):突破极限。心率最大心率大于95%。主要训练跑者肌肉快速伸缩的模式,进而提升自己应对艰苦比赛乃至创造PB的能力。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充分刺激神经肌肉反射,增强肌肉与肌腱的力量与韧性,从而提升配速控制力。马拉松赛道是起伏多变的,要求跑者能够根据赛道情况控制配速。如果我们身体长时间以固定节奏和强度运动,久而久之,神经肌肉就会产生惯性,当跑者想要调整配速时,神经系统就难以有效支配肌肉了。二是有效提升有氧代谢与无氧代谢的转换速率,提升爆发力,从而提升自己应对艰苦比赛乃至创造PB(个人最佳)的能力。

【跑步姿势训练篇】

1、上身:身体正直、微向前倾:目视前方,身体保持挺直和放松,并微向前倾(感觉向前扑倒),臀部收在身体正下方。物理原理就是利用重力牵引身体自然向前跑动。当身体直立时,身体重心方向与触地点在同一直线上,身体保持平衡。当身体重心前倾时,身体自然向前移动,你会下意识地向前迈腿,如此往复从而形成“滚轮效应”。

不良跑姿与良好跑姿的对照图

2、手臂:手轻轻握拳,上臂与下臂成90°角,手臂自然向前摆动,无需主动摆臂。左右摆动幅度不要超过身体中轴线,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注意,无论是手臂还是腿部的动作都尽量向前方摆动。另外,有研究证实,对比同手同脚,手臂不动等跑步姿势,自然摆臂是最节省体力的方式。

错误手臂姿势与正确手臂姿势的对照图

3、控制重心:落地轻、起脚快、步频快,一般控制在160-180步/分最佳,步幅不宜过大。提速时,首先要把身体重心前移,在保障步频的前提下,增加步幅,落地点尽量靠近重心投影点,感觉腿在臀部以下滚动,落地时膝盖保持弯曲。注意身体重心尽量控制在同一水平线上,起伏不宜过大。

错误重心控制与正确重心控制的对照图

4、脚掌:①外足弓靠前掌位置先着地;②身体重心自然前移;③最后在拇指球(第一跖骨位)蹬地前进。

脚掌的落地顺序示意图

正确的跑步姿势就是汇集这些细节动作的最终结果,以头、胸、胯、脚四点为参照点,四点一线,形成所谓的身体立柱,这样能够通过身体的结构来抵消地面对于膝盖的冲击。并且能够通过前倾,利用重力来牵引身体自然向前跑动。

5、跑姿Q&A

问:如何判断自己的跑步姿势是正确合理的呢?答:听落地声音大小。当我们的跑姿正确时,落地的声音会很轻,这是因为我们体能比较充沛,核心力量稳定住了身体的多余摆动,而且落地点也正好靠近重心的投影点,滚轮效应正在发挥作用;而当我们体能不足,跑姿变形的时候,脚步就会啪啪作响,落地声音会变得很大,这一点你在跑步机上跑的时候会特别明显。

问:前掌落地是不是最佳跑姿呢?答:与跑者的能力与配速相匹配的跑姿才是最佳跑姿。虽然前掌着地是一种高效跑法,但对小腿、踝关节、足底的力量要求很高,高手跑起来看起来很轻松也是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核心力量与小肌群力量都很强的表现,这样的身体素质和功底才足以支撑他的速度和技术。业余跑者能力不足,盲目上前掌跑法只会增加受伤的概率,对于提高配速并无好处。因此,只有与跑者的能力与配速相匹配的跑步姿势才是合理的,脱离这两个因素简单模仿跑步动作是不科学的,极易变成“邯郸学步”。

问:配速与跑姿有什么联系吗?答:在不同配速之下,即使同一个人的跑姿也会发生变化。跑者提高配速时,无需刻意注意跑姿,也自然会出现身体前倾角度加大,后蹬角度加大,抬腿有力、前掌着地的比例增加、触地时间缩短这些“有利”的现象,换句话说,前掌落地的跑姿是在高速下的顺势而为。一般配速在5分乃至6分以下的跑者,中后掌落地居多;4分到5分以下的跑者,中掌落地是最为常见的跑法;前掌落地的跑者的配速往往要飙到3分/公里左右,对于初跑者来说,并无实际意义。

【意志力训练篇】

1、把跑步当成一种修炼:持之以恒,必有收获。海明威说过:持之以恒,不乱节奏,对于长期作业实在至为重要。这句话对于马拉松训练尤为适用。马拉松从来都不是一项速成的运动,而是靠跑者真正爱上跑步,把跑步当作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的习惯,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乐在其中地累积跑量,慢慢地提升自己的耐力水平,最终才能冲破重重阻力,让你的42.195公里的路途才是充满鲜花和掌声的坦途,而非痛苦与泪水的泥沼!因此,有人才会说,跑步是一项诚实的运动,你付出多少,它必将回报你多少!

2、学会有节奏地深呼吸!在平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习惯了浅且快的呼吸方式,但这种呼吸方式并不适合长距离跑步。这是因为,浅呼吸只是用肺的上半部呼吸,呼吸效率不高,身体得到的氧气非常有限。另外,急促的呼吸频率会引起交感神经的逃生反应,人为制造出身体的不适感。因此,在跑步中我们需要有节奏地深呼吸。众所周知,当你紧张时做几下深呼吸有助于放松和平复心情,这是因为深呼吸会让空气会进入肺的下半部,刺激身体的副交感神经产生反应,使身体分泌一种有益的荷尔蒙混合物(血清素和β-内啡肽),这有助于降低心率和血压,起到镇静的作用并使得身体感受良好。因此,当你身体产生不适感,意志力开始动摇时,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呼吸!那么,如何学会有节奏地深呼吸呢?

(1)练习深呼吸。如图2-27,当我们深呼吸时,注意呼吸要深且慢,吸气时,尽量地收缩腹部,扩张胸腔,横膈膜下降,吸入尽量多的空气;呼气时,放松腹部,压缩胸腔,呼出尽量多的废气,注意气息要缓慢均匀,就像吹熄一盏在不远处的蜡烛一样。

深呼吸示范图

(2)用一定的节奏来进行深呼吸。可分为两步:吸气时,连续吸两口气,第一次轻吸一口,第二次深吸一口,尽量吸满空气,持续时间为1秒左右;呼气时,一次性缓慢地呼出体内气体,注意气息要均匀,持续时间为2秒左右。简单来说,就是类似“吸~吸~~呼~~~”的呼吸节奏,你可以反复练习几组感受一下。注意,呼气时间稍长于吸气时间会对你更有帮助。

(3)让呼吸频率与步伐频率相匹配。当你开始跑步时,你不仅需要按照一定的节奏来呼吸,同时呼吸频率要尽量与步伐频率相匹配,使整个人的跑步节奏富有韵律感,我的经验是两步一吸三步一呼,而你可以在不断的跑步过程中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呼吸节奏,而这个过程就是寻找自己跑步节奏的过程。

3、正确对待自己身体的不适感!

在跑步时,你的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感(呼吸困难、肌肉酸痛、体力下降等),而对于初跑者而言,这种情况会更明显一些。根据不适感的强弱程度,我把跑步时的状态划分为三个阶段:混乱期、调整期、稳定期。这三种状态可能会在你的跑步过程中循环出现,那么究竟如何正确去面对和克服这些不适感呢?一般来说,调整步骤:感知状态 → 判断原因 → 逐步调整。跑者可调整的元素:呼吸、跑姿、心态、配速。

长距离跑的三种状态

(1)混乱期:失去你的节奏。当你刚跑出一段距离或者跑到一定极限时,如果你的身体出现非常明显的呼吸急促而又混乱、肌肉酸痛、腹部略感疼痛等不适的感觉,此时你可能已经失去了你的跑步节奏,你的身体开始缺氧,乳酸开始堆积,有氧代谢受到抑制。请不要慌张,因为富氧血液很难被肺部挤压到紧张的肌肉细胞中。在混乱期内,你只需要做一件事:放松!放慢速度、放松肌肉、放平心态,让身体尽快进入到调整期。

(2)调整期:找到你的节奏。

①倾听身体的声音:感知身体不适的来源。当我们刚开始跑步时,感知身体状态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术,如果听不清身体的“声音”,就无法确认身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正常,那么提高跑步技术也无从谈起了。在这一步,我们首先放慢配速,给自己的身体一个喘息的机会。然后开始感知身体的不适感究竟从何而来。比如,呼吸困难、肌肉酸痛、腹部疼痛、关节酸痛等等。

②尝试与身体对话:判断身体不适原因。一般来说,造成身体不适的感觉主要有三个:一是运动强度过大导致身体不适,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感觉难以坚持等等。二是身体的极点现象,主要表现为跑步过程中的非病理性腹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体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剧烈运动时,非惰性的肌肉进入状态快,而体内的惰性器官(比如肠、胃)工作效率不高,进入运动状态慢,从而引发的疼痛感。这点在久不锻炼的人群更早且更易发生。三是关节的疼痛症状,主要原因是跑步姿势或关节有伤病等因素。这些身体不适的原因可以通过调整下一步的调整加以解决。

③驾驭身体的不适:通过呼吸逐步调整身体状态。面对身体的不适感,跑者不要有对抗和排斥的心态,而是有融入进去的驾驭心态。就像是牛仔在驯服一头暴躁的野马一样,如果你怀着对抗的心态,你的身体就是你的敌人;如果你勇敢地驾驭上去,那么身体就会为你所用。

一般跑者有四个元素可供调整:配速、呼吸、跑姿和心态。如果呼吸困难,我们就可以尝试放慢配速,调整呼吸频率;如果是肌肉紧张、关节酸痛,我们就尝试重新调整跑步姿势;如果意志力开始摇摆,我们就放平心态,克服畏难情绪等等。最关键的还是在呼吸上。在调整期,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人为干预你的呼吸节奏。首先,尝试有意识地前后摆臂;其次,默念“1234、2234...”的跑步口令,让你进入到有节奏的跑步中去;最后,有意识地的把步伐与呼吸调整到同一个频段中,比如说“三步一吸、两步一吸”等等,让自己的呼吸、步频、跑姿三者协调一致,保持匀速,最终重新找到最适合你的跑步节奏,然后试着坚持一段时间,身体会渐渐适应这种节奏,并逐渐进入到稳定期。

(3)稳定期:保持你的节奏。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如果你会渐渐地感觉到身体开始按照一定的节奏自主地进行呼吸,同时肌肉紧张、体力下降等不适感都有所缓解,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进入到跑步的稳定期了!不过,此时你还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身体上,时刻检测身体出现的各种轻微状况,如果你又出现轻微呼吸急促、体力不支等混乱期的苗头,你要随时进行微调,包括适当放慢配速、调整呼吸等,保持住你的跑步节奏,尽量避免再次进入到严重的混乱期之中!

通过提升你调整身体状态的能力,不仅能解决你跑步初期的不适感,还能逐步建立起良好的跑步心态,让你在之后的跑步旅程中遭遇到更大困难时(如撞墙期),可以有方法、有信心、有能力地解决处理好这些难题!

【核心力量训练】

核心,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包含29块肌肉(见图2-30)。为什么要把这些肌肉称之为“核心”呢?这是因为核心肌肉群担负着稳定重心、传导力量等作用,是整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活动、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对于跑步而言,强大的核心力量有助于稳定身体重心,保证在长途跑步中跑姿不变形,身体不易受伤,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失,因此,核心力量训练是马拉松训练的重要辅助性训练之一。那么,该如何简单地对其进行有效训练呢?

核心肌群示意图

1、平板支撑:入门级的核心力量训练,能够有效地训练手臂、后背和腰腹部力量,而且上手容易,方便易行,深受广大跑友青睐。

动作要点:1.俯卧,两肘打开与肩同宽,肘关节支撑地面,并与地面成90°角,两脚尖并拢,臀部夹紧;2.头、腰、背、臀四点在一条直线上,腰不可以向下掉,腹部要紧张,整个人成绷直的状态;3.呼吸均匀,不要憋气,髋关节不要下落或向身体两侧倾斜!4.每组坚持45秒左右,每次3-4组。适应后可适当延长训练时间。组与组之前的休息不宜超过20秒。

平板支撑的动作要点

你也可以尝试多种支撑方式,比如双手俯卧撑或单手俯卧撑等,可以增加训练的趣味性,也能锻炼腰腹两边的肌肉。只需记住一点:全身四点成一线!

不同的平板支撑方法

2、深蹲:无氧运动之王。一个深蹲在运动时能训练到三分之一肌肉(骨骼肌)。主要训练股四头肌和臀大肌。其次训练腓肠肌和股二头肌。练好深蹲,不仅能增强各种运动表现,而且由于训练肌群多、大,消耗的能量也非常可观。因此,深蹲号称无氧运动之王。

深蹲

基本深蹲动作要点:1. 双手可相握、抱颈或向前伸直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立。眼看前方。背挺直、反弓,屁股向后。2.保持这个姿势,屈膝下蹲。注意下蹲时速度要慢,一般控制在2-3秒左右,同时把全身的注意力集中在髋关节和屁股。此时感觉腹部紧张,下半部肌肉持续发力,臀部被拉伸。3.身体继续下蹲,膝关节角度控制在90°到120°之间,此时等到臀部肌肉得到充分拉伸之后,大腿发力,随之臀部肌肉从拉伸状态转为放松状态,人体也重新站直,注意站直的速度要尽量的快。一般每组25个,进行3-4组。除此之外,再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的深蹲样式。

基本徒手深蹲

跳跃式深蹲:初始动作和一般深蹲一样,身体往上时利用腿的力量跳跃,双手在身体跳跃至空中时往后摆。跳跃至空中时,尽量让双腿保持正直。接触地面时膝盖弯曲,吸收来自于地面的作用力,然后继续动作。这是基本深蹲的加强版。由于要求稍高,请你在完全熟练基础的深蹲后再考虑这个动作,同时确保你膝盖的健康状况。

跳跃式深蹲

箭步式深蹲:双手相握,两脚前后分开,一只在前一只在后。保持后背的挺直,身体下降时两腿同时弯曲,直到后脚膝盖几乎触碰地面,尽量做到两脚膝盖分别呈90°。前脚的膝盖不要超过脚尖的垂直高度。两脚完成每组运动后交替进行。

箭步式深蹲

深蹲侧踢腿:双脚张开始肩同宽,双手抱头。腰部挺直,膝盖朝脚尖方向打开向下坐。起身之后,将右脚膝盖与右边手肘相靠。待脚恢复原位后,换边再次进行相同动作。

深蹲侧提腿

3、8分钟腹肌锻炼:这是我个人比较推崇的锻炼腹部肌肉的方法,因为这套动作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腹部锻炼的有效方法。一共分为3个级别。刚开始训练时可以用8分钟第一级。适应之后,可以逐步进阶。这三者的主要区别就是中间的休息时间变短,运动强度增大。我用手机放视频,然后听着口令进行锻炼的,一般每天晚上深蹲和平板支撑五组结束之后锻炼一次,状态好可以早晚各一次。

8分钟腹肌锻炼

8分钟腹肌锻炼的动作要点:注意自己的呼吸,每做一下要调整呼吸,做完一个动作呼气,要做下一个动作时呼气,保持自己的呼吸频率。切忌咬牙切齿,使用蛮力!这样不仅时间做不长,而且容易受伤哦!另外,刚开始可能一口气做完一套比较困难,自己可以调整运动次数,也可以调整运动动作,比如我感觉反向曲腹比较容易,触足曲腹相对困难,那就可以用反向曲腹代替触足曲腹部分。不过,适应之后还是尽量保质保量完成哦!

【辅助拉伸和放松训练】

肌肉拉伸对于放松肌肉、加快恢复、提高跑步舒适度,防止不必要的伤病风险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拉伸的积极作用,你需要合理安排好拉伸的时机和动作。

1、跑前不宜做静态拉伸。静态拉伸,就是那些在一段时间里固定某一拉伸姿势的拉伸动作。倒不是说静态拉伸动作本身会对身体有害,但是如果在跑前进行大量静态拉伸,就降低肌肉的敏感程度,导致肌肉的应变能力减弱,使得跑者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达到平时的步幅与步频,降低了跑步的经济性。因此,

2、跑前应该多做动态拉伸。所谓动态拉伸,就是以运动的速度、动力和肌肉用力去制造伸展。建议跑前的热身顺序如下:①活动膝关节(半蹲顺时针活动膝盖),踝关节(脚尖着地摇晃腿部),髋关节(双手掐腰来回转动腰部),腕关节(双手相握,晃手腕),颈椎(转动颈部),转腰(就是左右扭腰,活动开你的脊柱);②开始慢跑,期间边跑边做一些手臂绕环、高抬腿动作等动态拉伸动作(见下图)。持续时间一般在5到10分钟左右。③待心率达到训练心率区间,开始你的训练计划!

高抬腿示例

3、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在训练结束之后,你可以在降至安静心率之后,开始一些简单的拉伸放松动作。

(1)腘绳肌群拉伸:腿部保持绷直,脚尖尽量往膝盖靠,感觉脚筋被拉伸后保持10-15秒。

腘绳肌群拉伸

(2)靠墙深蹲:背挺直,靠墙深蹲减持30秒,主要作用是安全地锻炼膝关节极其周围肌群,加快受伤恢复。

靠墙深蹲

(3)小腿肌群拉伸:上身挺直,往前跨步,前腿下压,后支撑腿发力。

小腿肌群拉伸

(4)髋屈肌群伸展:两腿前后分开成弓箭步,身体向前倾至有拉扯感。然后换边进行。该动作的要点就在于两脚交叉,用一只脚使劲的去“别”另一只脚,主要用于放松按摩髂胫束和髋外展肌群。

髋屈肌群伸展

(5)股四头肌拉伸:单腿站立拉伸保持20-30秒。一手扶住踝关节,使脚跟尽量接近臀部,身体挺直避免前倾。

股四头肌拉伸

3、利用泡沫轴放松。目前,跑圈里很流行用泡沫轴来进行赛后放松。其工作原理是,将自身重量压在一个圆柱体EVA发泡材料上做来回滚动,通过挤压酸痛处,来到达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状态、提高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伸展性、释放肌筋膜张力、有效缓解关节积累性疼痛等目的。一般可以挑选30至45厘米左右长度、带有一定齿轮的泡沫轴即可。

泡沫轴的使用要点:1.滚动速度不宜过快,缓慢滚动至疼痛处持续按压20秒左右。2.按压疼痛感并非越痛越好,过度疼痛反而引起肌肉收缩减少放松效果。3.每个部位持续放松3-4次,持续时间一般在3分钟左右。4.整个过程保持气息自然,不要憋气。

泡沫轴放松示意图

三、训练计划

【训练周期】一般来说,一个初跑者从入门到安全地跑完一个全程马拉松,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基础期、提高期、巅峰期。如下图所示,代表耐力水平的蓝线会在基础期有一段快速的提升,到了巅峰期则相对平稳。因此,对于初跑者而言,从0到42.195公里的路程其实并不遥远!

马拉松训练的三个阶段的体能变化情况

如下图所示,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与训练方法各有不同。如果跑者严格执行跑步计划,一般在18周之后,就可以站在马拉松比赛的起跑线上了。

训练阶段目标与方法

【训练计划备注】我在每个阶段的训练计划示例中,用不同的颜色对训练方法进行了标注,绿色:轻松跑、黄色:配速跑、红色:间歇跑、蓝色:LSD。根据自身状态,配速跑的强度可以在一般配速跑与乳酸门槛跑之间自行进行调节。同理,间歇跑的强度也可以在一般间歇跑和冲刺跑中进行切换。另外,灰色:恢复日。恢复日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机体状态,防止身体因运动量过大而受伤,但也并非完全停下来。主要的训练任务是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拉伸放松与其他交叉训练(如快走、骑单车、游泳等等),保证身体处于持续兴奋的状态。

1、基础期:挑战10K!

(1)训练周期:8周 。

(2)适用人群:初跑者。

(3)训练目标:连续跑完10K。

(4)训练要求: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跑步姿势和跑步心态。

(5)训练方法:轻松跑+配速跑。

此阶段的训练目标非常简单明确:连续地跑完10公里。对于初跑者而言,一下子上10公里并不现实,我对训练距离的进阶建议是:3K~5K~10K。就像上面说的,对于初跑者而言,3公里的难度其实与之后的30公里相差无几。因此,在这个阶段,你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先定个较容易完成的目标,重点训练意志力,养成良好的跑步心态,在艰难时刻,多给自己积极的鼓励,可以不追求速度,也可以跑走结合,也不要介意是否能一口气跑完,只要试着去完成即可。其次,在较慢的配速下也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跑步姿势。最后,这个阶段也是培养跑步习惯的关键时期,建议初跑者每周跑3次左右,建议每周里程数增加不要超过20%,坚持2周后体能就会有明显变化。一般而言,通过一周的训练,初跑者基本上能跑完3K,经过2~3周就能跑5~8K。4周以后,当你顺利跑完10K以后,恭喜你,你已经走进马拉松的大门了!

基础期训练计划示例

2、提升期:跑好10K!

(1)训练周期:6周 。

(2)适用人群:进阶跑者。

(3)训练目标:提高10K配速+尝试更远距离。

(4)训练要求:养成注意力集中、按照既定配速跑的习惯+尝试更远距离。

(5)训练方法:配速跑+间歇跑+LSD。

我把这个阶段的核心训练方法定义为:10+10+LSD。即一周最少安排三次跑步训练,即两次10K配速跑,加一次LSD(长距离慢速跑),间隙则安排两次无氧的交叉训练。一般来说,工作日安排两次高质量的10公里训练,时间维持在1小时以内,在周末,则抽空进行一次LSD训练。先说10K配速跑。我认为10K配速跑对于普通跑者而言非常重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10K配速跑的配速是非常重要的马拉松参考配速!如果你10K的配速长期稳定在某一值,那么你就可以用这个配速计算器对自己的马拉松配速及完成时间进行大致的估算(见下图)。

马拉松配速表

另一方面,从保持跑步习惯的角度来说,日常跑步一般以1小时以内跑完10K,无论从时间的经济性,还是训练的经济性来讲,都是最优的。有大神笑称:如果你能跑完10K,那你就能可以跑半马了;如果你能轻松跑完10K,那你就能跑全马了。再说长距离慢跑(LSD)。通过基础期的体能训练与提升期的10K配速训练,跑者其实已经具备了长距离的耐力素质,此时,可以开始尝试更远距离的LSD,距离上限为半马距离,即21K。训练距离的进阶建议是:13K~15K~18K~21K。不断提升的跑步距离会极大地提升你的自信心,也是继续磨砺自身意志力的契机,同时也意味着你离马拉松的终点线越来越近了。

提升期训练计划示例

3、巅峰期:挑战35K!

(1)训练周期:4周 。

(2)适用人群:准马拉松跑者。

(3)训练目标:挑战35K。

(4)训练要求:学会长距离跑的补给技术+强化肌肉力量。

(5)训练方法:配速跑+反复跑+LSD。

此阶段的训练目标:完成35K!无论是强化肌肉力量也好,还是提升半马配速也罢,这些训练目标都是为了跑者在巅峰期为挑战35K做准备的。对于业余跑者而言,为什么设定35K作为自己理想的LSD的上限距离呢?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所谓的马拉松的撞墙期都往往都出现在28K~32K左右的距离,此时,跑者的储能物质可谓是弹尽粮绝,乳酸长时间堆积造成的肌肉酸痛也一并袭来。因此,35K的LSD基本上能让跑者体会到比赛的艰辛程度,这也是马拉松圈子里常说的:30公里之后,马拉松才真正开始。二是35K的训练长度比较适合业余跑者的实际情况。业余跑者并没有专业的训练团队为其做后勤保障,因此,业余跑者往往是自带水壶、能量胶和盐丸进行单人的艰苦训练,既然35K已经达到了体验马拉松训练最艰苦阶段的目的,那就没有必要再拉长距离了。

巅峰期训练计划示例

另外,在这个阶段,跑者也要学会掌握好跑步与休息之间的节奏,防止伤病来找你的麻烦。比如说,跑完一次30K+之后,进行适当的拉伸恢复,然后进行一天的跑休或者交叉训练,在下一个跑步日,则可以采用轻松跑或配速跑来放松肌肉,让机体快速恢复过来,防止受伤!

四、常见伤病防治

“无伤病”是每个跑者训练的最佳状态。但是,无论你多小心、多认真地执行训练计划,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小伤小病,包括但不限于:膝盖疼痛、大腿外侧疼痛、脚底疼痛、跟腱疼痛等等。所谓“腿疼不是病,跑起来真要命”,这些伤痛并不是什么大病,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是“跑一步,疼一步”的感受绝对会影响你的跑步体验。因此,先认识这些不速之客,早预防、早治疗,才能让自己的训练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

1、跑步膝。狭义上来说,一般会把膝盖下方软骨出现疼痛成为跑步膝,但是,膝盖附近发生疼痛的原因其实很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见下图)。我认为,“跑步膝”泛指一切因跑步而引起的膝盖附近的疼痛。

不同部位的跑步膝原因一览图

判定方法:当你跑步时或走上坡路时,膝盖出现不明原因的疼痛就是跑步膝了。如果是初跑者,主要原因还是在训练量过大,或跑步姿势不正确。因此,建议适当减少训练量,加强下肢的力量训练,比如深蹲或靠墙蹲等等。

跑步膝的防治图解

2、髂胫束综合症。如下图,髂胫束(iliotibial band)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即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当你绷紧大腿时,可以在大腿外侧摸到一条筋,这就是髂胫束。

髂胫束示意图

判断方法:髂胫束综合症的主要症状是大腿外侧膝盖至臀部的疼痛,这点在跑步时会感受特别明显。静态时,你的手可以往髂胫束的膝盖方向移动,摸到膝盖外侧一个凸起的骨头,使劲摁压之后,是否有疼痛感?然后,你平躺身体,固定伤腿的髋部,大腿不要动,小腿带动膝盖在20~30度范围内活动,并按压外侧肌肉。是否有疼痛感?如果有疼痛就基本可以确诊了。下图介绍了如何防治髂胫束综合症的对策与方法。

髂胫束综合症的防治图解

3、跟腱炎。跟腱是由连接小腿后方肌群与跟骨的带状肌腱纤维组成,也是俗称的“脚筋”。当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发生劳损、细微挫伤或撕裂,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也就是所谓的跟腱炎。

跟腱示意图

判断方法:静态时,可按压跟腱部位是否有疼痛感。动态时,则可感受足跟部是否有产生于内部的疼痛感。如果是,则基本可以确诊为跟腱炎。下图介绍了如何防治跟腱炎的对策与方法。

跟腱炎的防治图解

4、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每跑一步,足底筋膜炎会吸收数倍于体重的力量,正是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就极易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

足底筋膜示意图

判定方法: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痛感较为剧烈,而且持续存在。特别是在行走或突然加速时,足底会传来比较明显的刺痛感,即可确诊。你可以通过下图进行防治。

足底筋膜炎的防治图解

额外教大家一种缓解足底筋膜炎的方法——踩小球。可以选用高尔夫球或者网球。从大脚趾开始,来回滚动,然后每个脚趾分别重复这样运动,可以有效释放足底的压力,舒缓足底疼痛症状。

踩小球放松足底筋膜示意图

综上,其实跑步的伤病不限于以上4种,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得任何一种。这就需要你严格按照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地提升跑量,掌握好跑步与休息之间的节奏,让你的身体远离这些伤病!

马拉松装备指南篇一、跑鞋

一双合适的跑鞋能够发挥缓冲、矫正跑姿,减轻运动疲劳等功能,提升你的跑步愉悦感。特别对于跑步初学者、下肢形态异常(X型腿、O型腿)、大体重人群而言,更是如此。那么如何能够挑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呢?

1、脚掌内翻(或称足内旋):脚掌迈步时自然向内翻转的过程。当你抬脚向前走时,脚尖抬起,脚掌内侧会很自然地向上翻转15°左右。当脚掌落地时,会有一个翻转回正的动作,这个动作就叫做脚掌内翻。脚掌内翻加上足弓下陷构成了天然的脚掌缓震系统。根据不同的内翻程度,可分为:内翻不足、正常内翻、过度内翻。

(1)内翻不足:脚掌外侧落地,从外侧离地。受力点主要集中在外侧。

脚掌内翻不足

(2)正常内翻:脚掌外侧着地,从中部离地。受力点从前掌外侧自然向中部过渡。

脚掌正常内翻

(3)过度内翻:脚掌中内侧着地,从内侧离地。受力点集中在脚掌内侧。

脚掌过度内翻

那么,脚掌内翻与选鞋有什么关系呢?如下图,腿部受到冲击力的线路,我们称之为“力线”。正常内翻者的力线呈直线,腿部肌肉和关节的受力相对均匀。内翻不足者的的力线向外弯曲,呈现出“外八字”,腿部外侧受力较大,对缓震的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缓震型跑鞋。过度外翻者的力线向内弯曲,呈现出“内八字”,大腿内侧受力较大,需要跑鞋提供额外的内侧支撑来保障跑步稳定性,因此要选择支撑型跑鞋。

不同脚掌内翻类型与跑姿的对应关系图

2、判断自己的脚掌内翻类型:鞋底磨损判定法+足弓判断法。如何判断自己的内翻类型呢?有两种方面可供参考。比较简单的判定方法是观察自己的旧跑鞋的磨损情况,判断自己的内翻类型。

鞋底磨损判定法

另外,你也可以仿照下图,用脚印来判断足弓类型。

足弓判定法示意图

如下图所示,一般来说,足弓类型包括扁平足、正常足和高足弓三种。

三种不同的足弓类型

综合以上的观察结果,可以根据下表来挑选一双合适自己的跑鞋。

3、判断一双跑鞋的类型。从外观判断,缓震型和支撑型跑鞋的主要区别就是鞋内侧是否有额外的支撑。如下图,右边的INNOVATE 5中底内侧采用了较高硬度的双密度中底材料(灰色区域)和加强的TPU结构,起到稳定、抗扭作用,而左侧的缓震型跑鞋NIMBUS 18就无这类设计。

缓震型跑鞋与支撑型跑鞋的对比

4、选择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马拉松跑鞋一般可分为竞速鞋和慢跑鞋。竞速鞋为了竞速而生,重量极轻(单鞋在200g以下),鞋底薄且硬,像是去除了一切舒适配置的赛车,想要驾驭它需要跑者要具备相当程度的跑步技术和身体素质,比较适合专业马拉松选手或全马进330的资深跑者。慢跑鞋,主要为跑步初学者和大体重而设计,提供更好的缓震和保护性能,好比是一辆安全舒适的轿车。一般来说,对于初次参赛的你而言,还是选择一双慢跑鞋作为比赛用鞋更为妥当,竞速鞋超硬的脚感会让体力不支的后半程更加苦不堪言。

竞速鞋与慢跑鞋的对比

5、跑鞋等级和尺码

(1)跑鞋等级:跑鞋根据缓震强度来划分的等级,也就是俗称的“顶级、次顶级、实用级、入门级”,缓震强度越高,能承受的体重也就越大,跑鞋等级也就越高。一般而言,大体重者(80公斤以上或BMI指数≥28)和全马完赛成绩在5小时以上的跑者应该选择顶级慢跑鞋。进阶的跑者就一般选择次顶级就可以了,不仅能提供缓冲和保护,而且也可以保证一定的配速,比如在2014年波士顿马拉松中,有位仁兄就穿着次顶级的美津浓RIDER 17跑进了前100名。再次强调一句,如果你不是超水平选手,次顶级的跑鞋就完全够用啦!

(2)确定尺码:试鞋要穿袜子,脚趾顶到头,后跟能插入一根食指即可。脚趾活动一下,感受前脚掌的包裹情况,不宜太紧,也不宜太松。太宽的鞋楦会让脚掌出现滑动现象,容易起水泡。如果同款跑鞋有不同的楦头可供选择,每种楦头都要尝试一下。楦头有标准(D),2倍宽(2E),3、4倍(3E,4E),通常会标在鞋盒或鞋舌上。

鞋型与脚宽的关系

6、跑鞋推荐

【次顶级缓震型跑鞋】MIZUNO 美津浓 Wave Rider 21,我的最爱!

【顶级缓震型跑鞋】ASICS 亚瑟士 GEL-NIMBUS 19。最新款的缓冲型跑鞋,顶级的踩屎感!

【顶级支撑型跑鞋】ASICS 亚瑟士 GEL-KAYANO 24。最新款。可以算全控型跑鞋,外翻内翻跑者皆可选择。

二、着装

1、跑步穿衣三原则:排汗+保暖+保护。如下图所示,第一层:排汗。让汗水尽快排出!最好穿着聚酯纤维等快干面料的衣物,春夏季就穿这一件即可。第二层:保暖。让身体保持恒温!最好穿着具有一定隔热能力的外套,秋季可以加一件。第三层:保护。让身体防止刮擦!主要是防风、防雨、防雪。在极寒的冬季可以再加一件。

跑步服装的三层体系

根据个人的经验,我住在江浙沪包邮地区,春夏季时上衣就一件快干T恤,下身一件运动短裤或者压缩裤即可。到秋季温度在15°左右时,可换穿一件长袖跑步衣即可。到了冬季温度在10°以下时,内衣换穿一件长袖紧身衣,加一件跑步外套即可。特别是冬季穿衣,完全没有必要太多太厚,我的经验是跑步未热身之前,略感到一丝凉意才是刚刚好,因为跑起来之后,体温自然会上升,衣物太厚反而让汗水难以快速排出,大汗淋漓会导致不适。

2、着装挑选标准:从材质来说,选化纤,不选棉。从款式来说,上身选宽松,下身选紧身。棉质运动服虽然触感舒服,但是容易吸汗,特别在进行慢跑这种极易出汗的运动时,很容易造成湿、黏等不适感,因此,在挑选跑步服装时,尽量多选择吸湿排汗的化纤类运动服装。对于款式来说,上身衣物尽量宽松,让上身更为放松,呼吸更为顺畅。下身裤装可以选择紧身裤,防止腿部肌肉的多余摆动,减少能量损失。

跑步穿衣示例

长袖上衣推荐:迪卡侬KIPSTA紧身长袖。仅49.9块,性价比一流。具有很神奇的排汗保温的效果,跑完之后,你会发现衣服上会有一层薄雾,但内部还非常的干爽,推荐指数:★★★★★。

廉价压缩长裤:迪卡侬KALENJI压缩裤。说实话,迪卡侬的高端压缩裤系列的性价并不是特别高,样子也不敢恭维。200以下的紧身裤值得一买,200以上的话就直接海淘Skins或者CW-X这些大牌压缩裤就好了,推荐指数:★★★★☆。

高端压缩裤推荐:思金斯Skins A400系列。传说中的梯度压缩裤的鼻祖,Skins直接上A400即可,A200系列说实话也就是紧身裤的级别,跟迪卡侬的也没差,价格还是迪卡侬的两三倍,不值。 我穿着Skins的A400跑了两趟全马,比较确切的功能是两点:一是吸湿排汗,保持干爽。二是防止肌肉抖动,减少能量损失。至于缓解乳酸堆积的神奇效果,个人感觉有很大一部分是心理作用。因此,初学者买一条迪卡侬的紧身裤效果也差不离!

CW-X Stabilyx 系列。 东瀛神裤,号称是“肌肉发电机”,CW-X会对膝盖关节有特别包裹和支撑会,更适合有过膝伤史的朋友。当然,还是推荐直接海淘吧。

3、最容易被忽视的装备:袜子。有人说,使人疲倦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我们很多时候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双好鞋子上,而忽视了一双好袜子的价值。一双合适轻便的袜子,可以让脚与鞋合二为一,从而有效减少脚底磨损、预防水泡、吸湿排汗,是提高跑步舒适度的非常重要的小玩意儿。我在一次比赛中,因为新挑选了一双不合脚的袜子,导致后半程脚底起泡,着实让人难熬!那么挑选合适的袜子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一是要贴脚,穿上之后没有多余的部分。二是要厚度适中,初跑者一般会选用毛巾袜这种很厚实的袜子,但是实际上这会加快脚部出汗,而且让脚感减弱,不利于跑者感知路况变化。三是材质要选择棉纤混纺,全棉容易造成过早湿脚,而全化纤则容易让脚与鞋垫发生滑动,加速脚底起水泡。四是要选择中高帮,尽量不要选择低帮或者船袜。因为长时间的跑动容易让裸露的跟腱与鞋后跟摩擦起皮。

跑步袜

跑步袜推荐:迪卡侬(Decathlon)的快羚径(KALENJI)系列的跑袜!便宜大腕,与动辄上百的压缩袜效果其实相差无几。重点推荐价格在40~50元左右,这已经算是快羚径的高端跑袜了。

三、营养补给

马拉松运动是一项高强度的耐力运动,在此期间,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储能物质、电解质与水。因此,在比赛途中进行适当补充成为马拉松备战、参赛以及提高成绩的必备功课,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各种功能饮料、能量胶和电解质饮料,我们该如何挑选呢?在我看来,根据它们所含的有效成分,可把马拉松的营养补给分为四大类:功能性饮料、能量补剂、电解质补剂和水。

1、功能性饮料:提升供能效率。最常见的当属红牛了。我们拿一瓶红牛的配料表一看,功能性饮料的主要功效成分一目了然:

红牛的主要功效成分示例

(1)牛磺酸:牛磺酸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细胞内,在神经、肌肉和腺体内含量更高,是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自由氨基酸。对于耐力运动而言,牛磺酸可与胰岛素受体结合,促进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加速糖酵解,降低血糖浓度,起到提高有氧供能效率的作用。

(2)赖氨酸:属于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对于耐力运动而言,L-赖氨酸可以有效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提高游离脂肪酸的酵解速度,同样起到提高有氧供能效率的作用。

(3)咖啡因: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促使思维变得敏捷清晰;能减少疲劳;能促进代谢;能刺激肝脏释放肝糖原以增加体内能量;促使血液中肾上腺素明显增加,从而加快心率,增加血流量,提高氧输送能力,促使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保证能量不断得到补充。

(4)肌醇: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对于耐力运动而言,肌醇能促进体内产生卵磷脂,降低胆固醇,有助于加速肝脏中脂肪的分解利用,帮助体内脂肪的再分配。

(5)维生素PP: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参与能量代谢、组织呼吸的氧化过程和糖原分解的过程;参与蛋白质、脂肪和DNA的合成。

(6)维生素B6: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被磷酸化为辅酶形式,参与酶类代谢,在糖类代谢中催化肌肉与肝中的糖原转化;参与氨基酸代谢,并起重要作用;有助于脑和其它组织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7)维生素B12:属于B族维生素的一种,在体内转化为各种辅酶参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促进红细胞的形成。

综合来看,这些功能饮料中的主要功能就是促进人体供能系统效率,加快体内糖、脂肪等储能物质分解产能速度。因此,这些成分含量越高,功能性其实就越强。除了红牛之外,在这里,我特别推荐一款性价比较高的饮料——力保健。它由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研发,它单位功效成分是普通红牛的8倍,而且服用剂量仅需100ml即可,不会造成跑者额外的负担。一般推荐跑者在开赛前15分钟左右饮用功能饮料,比赛中期不太建议饮用了。

2、能量补剂:补充必要的糖分。一般认为,一场马拉松需要消耗大约2000-3000大卡的热量,大多数人身体储备的能量并不能满足比赛,不够的部分则需要补充。那么问题来了,一是要补充哪些能量物质?二是以什么形式的食物形态进行补充?最佳选择就是,以单糖形式的,液态或半液态的高GI食物。GI(Glycemic Index),即血糖生成指数,表示某种食物升高血糖效应与葡萄糖升高血糖效应之比,指的是人体食用一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GI>75的食物为高GI食物,GI≤55的食物为低GI食物。从下表可见,单糖的GI值高,最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在艰苦的比赛中,人体的肠胃功能会受到影响,如果此时再摄入难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多糖食物,不仅难以及时补充能量,还会造成腹痛等不适症状。

常见食物GI值一览表

另外,我们应该尽量挑选液态或半液态食物,避免选择一些硬糖、士力架和巧克力之类的固态食物。一来可以减少咀嚼,适应艰苦的比赛实际;二来在比赛中,跑者的口腔本来就干燥,这些食物咀嚼之后会变得极为粘稠,需要大量的水才能处理干净,会极大影响跑者的注意力。那么该挑选什么能量补剂呢?答案就是——能量胶或能量棒(Energy Gel)。

GU能量胶

一般能量胶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和果糖,大约含有80%左右的麦芽糖和20%的果糖。这些都属于单糖,极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同时能量胶的形态是液态或半液态的,跑者只需要吞服即可。一般吃完一根能量胶之后,再喝上一口清水,嘴巴依然保持清爽。另外,能量胶里面还有一些功能性饮料里的功效成分,比如氨基酸、牛磺酸等,还有还会搭配一些电解质,因此,它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仅限于能量补剂了。因为糖分从摄入到供能会有一段过程,因此建议每45分钟至1小时补充一根能量胶,尽量避免能量不足时再补充的情形。

3、电解质补剂:预防电解质紊乱。电解质紊乱(electrolyte disturbance),通俗的讲就是身体里的离子(如钠、钾等)或高或低,不在正常范围值内的情况,标准名称为水和电解质紊乱。在马拉松比赛中,跑者大量出汗,一般认为只需要补充水就可以,然而,人体体液=水+电解质,殊不知如果不及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人体一样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症状,轻者出现疲劳 、肌肉抽筋、肌肉痉挛 等情况,重者则会出现恶心、眩晕 、意识混乱 、昏厥等症状甚至是死亡。在夏天常见的热射病、中暑等其实就是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因此,在全马比赛中,必须补充必要的电解质,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的症状。

宝矿力水特家族

所谓电解质,其实就是钠、钾、钙、镁、氯等等一系列的无机盐,主要补充方式有两种。一是喝电解质饮料,比较著名的就是,宝矿力水特(POCARI SWEAT)。宝矿力水特诞生于日本,是日本流行的电解质补充饮料,与力保健一样由日本大冢制药株式会社研发。 它与人体体液相近,能迅速补充人体流失的水份和电解质。另外,它家还有粉剂,可供跑者自行冲泡。

二是以盐丸的形式直接补充。在马拉松比赛中,跑者不可能携带过重的补给增加跑步负担。因此,比较经济的补盐的方法就是携带盐丸。如果天气不太热,出汗量不大,靠补给站的电解质饮料即可,如果出汗量大,则可自己携带盐丸。每半小时或一小时就水服用一颗即可。

4、水:让身体避免出现缺水状态。水是承载能量物质、电解质的重要媒介,因此,在跑步过程中,补水是马拉松比赛的关键技术。补水的要点在于少量多次,每次以啜饮的方式摄入100~200ml左右的水,不要一次性摄入过多,不仅造成身体负担,而且也会影响跑步节奏。推荐初跑者在每个补给站都进站补水,在前半程以喝清水为主,到中后程,则喝电解质饮料与清水混合。

四、智能装备

1、运动APP 。对于跑步爱好者而言,一款能记录里程和消耗卡路里的App不亚于拥有一件利器。科技发展的同时伴随的是更人性化的设计,像NIKE+、咕咚运动、endomondo都可以利用定位技术准确追踪跑步者的运动路线,进行实时的运动数据监测,有的还可以显示天气及空气污染指数,是跑步爱好者的好帮手。

2、GPS运动手表 。对于有训练要求的跑者而言还是非常推荐购买一款具有心率监测功能的GPS手表。个人比较推荐佳明GARMIN品牌的系列跑步手表,对于一般的跑者乃至马拉松选手来说都完全够用了!

五、对于装备的建议:多寡随意,丰俭由人

跑步装备重要吗?重要。如果你属于体型特殊的群体而言(大体重、内翻异常、下肢形态异常),你应该认真地为自己挑选一双适合自己的跑鞋。这钱花的值!跑步装备重要吗?其实也没那么重要。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体重且正常足的跑者,有钱的就上压缩裤、顶级跑鞋、GPS跑表等等,这钱其实花的也不亏。没钱的身着沙滩裤,脚踏解放鞋,一样也能开开心心地跑完10公里。只不过也许少了点逼格罢了~ 千万不要买了一堆跑步装备,却只跑个5公里就打卡回家。要知道跑步界有一句退烧名言:装备永远是次要的,你的身体才是你最重要的装备!

马拉松参赛指南篇一、选择比赛

马拉松赛事是一项复杂的大型活动,无论是线路规划、安全保障、补给设置、人员调配、还是交通住宿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保证赛事的安全顺利地进行。我们既然要参加马拉松,当然是要挑专业的啦。那么,如何判断一场马拉松赛事的专业程度呢?这就主要看马拉松赛的赛事级别了!

1、世界马拉松系列赛(World Marathon Majors)

国际六大马拉松比赛

2006年1月23日,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和纽约马拉松联合颁布了世界马拉松系列赛——该系列赛事提供一百万美元的奖金,用来奖励世界顶尖的男子和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代表了目前马拉松运动的最高水准。2013年,东京马拉松成为第六个成员赛事。除这六个赛事之外,国际田联锦标赛和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也包含其中。东京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纽约,这六大顶级赛事已经成为全世界所有马拉松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当然,由于报名者甚众,参赛门槛也是很高的,如波士顿马拉松要求18岁到34岁的男性报名者的全马成绩为3小时05分...也就是传说中的BQ(波士顿速度门槛)。一般参赛者也可以拼人品抽签,当然,中签率也低的可怜。目前,就天朝子民而言,比较现实的选择应该是11区的东京马拉松了~

2、国际田联认证的金标赛事(IAAF Road Race Gold Label)

国际田联认证赛事

国际田径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thletics Federations‎,IAAF‎),简称国际田联,专门推出了路跑赛事标准评定系统。该评定系统偏重于比赛本身的组织能力,比如计时系统、裁判等级、赛道情况、保障体系、参赛运动员水平、比赛影响力等综合水平。该系统分为金标、银标、铜标三个等级,世界各地的全马、半马、10公里等路跑赛事都可以申请。在满足各种评定条件后,经国际田联审核,最终才能被认定为金标赛事,而且根据国际田联要求,金标赛事每年都要复评(2018年IAAF的金标赛事名单点这里)。国内的IAAF国际金标赛事:厦门马拉松、扬州马拉松(半马)、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

3、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AIMS)认证赛道

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联合会认证赛道

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AIMS)成立于1982年,现在已拥有380多个成员,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织工作包括世界各个重大马拉松赛事以及各种距离的公路跑赛事。AIMS认证偏重于赛道测量和赛道质量,对于赛道长度和起终点的距离都有严格限定。AIMS类似于会员制度,AIMS认证不分等级,所有AIMS认证的赛事即AIMS的成员,且赛事一般要举办多年,两三年的新赛事一般无法获得AIMS认证(认证赛事点这里)。

4、中国田径协会(CAA)认证赛事

赛道认证:国内新兴的马拉松赛事都会引入中国田协的赛道认证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性。赛事等级分为A类和B类。一般来说A类赛事都是田协主办的赛事,参与全国排名,当然报的人也会更多一点。非田协赛事则一般为地方赛事,赛事的影响力、成绩排名方面会差一些。(点这里查看赛事等级)而且,凡是经过中国田协认证的赛道,都可以在中国马拉松网上查询到自己的参赛记录和全国排名。

中国田径协会赛道认证

赛事认证:中国田径协会仿照国际田联的做法,也推出了赛事等级的认证评定。标准偏重于赛事的组织能力,评定出金牌、银牌、铜牌三个等级。2017年,获得金牌赛事的马拉松赛事有14个、银牌赛事3个、铜牌赛事17个。(具体名单点这里)从数量上来看,此项认证属于人人有奖型,鼓励的意义会更多一点...

中国田径协会赛事认证

从社会影响力来看,2017年国内的赛事排名如下。这个排名更多与主办城市对赛事的重视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2017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影响力排行榜

5、选择建议

(1)就近原则:选择离家较近的赛事。一般马拉松比赛日都安排在周末,所以参赛者基本都需要跑完之后直接踏上回家路,加之马拉松消耗较大,选择离家较近、交通比较方便的赛事会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2)高纬度原则:选择高纬度地区的比赛。马拉松比赛最适宜的气温是在14℃到16℃,空气湿度在30%至60%之间,气压在1015百帕至1023百帕之间。气温、气压的过低或过高都会造成身体不适,大大提高比赛难度,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高纬度地区秋冬季节天气情况较为稳定,比较适合马拉松比赛。低纬度地区,气温高、湿度大、气压低,比赛难度会更高一些。你可以参考历年赛事的比赛日天气情况,作出自己的选择。

(3)更高级原则:尽量选择更高级别的赛事。越高级别的赛事会带给你更好的参赛体验,理论上来说,世界马拉松系列赛 >> IAAF金标 > CAA金牌 > CAA认证。对于国内选手而言,国内四大IAAF金标赛事算是首选!当然也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最重要的还是抽签的人品...毕竟我是连续5次不中签... 同时也有一些名不副实的赛事,你可以参照什么值得跑系列作出选择。

二、比赛前

现在,我以我参加2016年参加北京马拉松的经验为例,介绍一下我的马拉松参赛经验。

1、定酒店。目前国内著名的马拉松赛事均要抽签,能否参赛完全看运气,不过你如果报名成功,就要迅速定好在起点附近的酒店,并安排好返程行程。须知,马拉松比赛不仅仅是42.195公里,还要算上来回的舟车劳顿。以北马为例,早上5点起床,跑完之后到下午12点坐地铁回到驻地才算真正停下来,期间7个小时都是在一路奔波的状态,合理安排好行程才不会让精疲力尽的你手忙脚乱。如下图,我定的酒店在离地铁站400米左右的地方,早上坐上地铁只要十来分钟就能到达前门站。

定酒店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2、领参赛包。为避免过大的人流,建议跑者在开跑前一日去领参赛包。参赛包一般主要包括:号码簿、计时芯片、参赛指南、比赛服和存衣包等。检查物料是否齐全,特别是要与工作人员核对一下计时芯片是否工作正常。另外,要仔细阅读参赛指南,对于赛道的路线、补给点设置、海拔变化等要做到心中有数。

3、赛前还要再跑跑吗?个人建议不需要,如果一定要热身一下,那么适量的轻松跑也可以。我个人有个癖好,就是到外地比赛前,前一天会去游玩名胜,顺便暴走,让腿脚有点酸麻的感觉,第二天一般会跑出较高水平。这只是个人经验,仅供参考哈!

4、赛前一晚吃什么?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吃自己最习惯的食物,不需要为了额外补充能量而暴饮暴食,避免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以防腹泻和食物过敏。另外,切记不要饮酒。如果外地跑者想要吃当地美食,也建议在赛后再大快朵颐。

5、睡前:清点装备。为了比赛日的早起,开赛前一晚要早点入睡(初跑者一般很兴奋,睡不着也很正常啦~睡眠不足也无需担心,热烈的比赛气氛会鼓舞你顺利地完成比赛!)。因此,晚餐后要早点清点随身用品,以备翌日清晨快速出发。主要的装备有:凡士林(涂抹腋下等易摩擦部位)、乳贴/创可贴(防止乳头磨破)、能量胶/巧克力、盐丸、一次性雨衣(进赛道后保温用)、腰包(携带盐丸、能量胶)、臂带(携带手机)、GPS手表、电解质饮料(赛后补充)。另外,建议把号码簿提前一天用别针别好。

我的参赛装备

三、参赛日

1、几点起床?一般来说,早餐与开赛时间最短也应间隔1.5小时,来防止饱腹感影响发挥。另外,你还要计算好你的住处去往比赛检录处的路程消耗时间。就以北马为例,7:30开枪,我坐地铁15分钟,我就在5点起床、洗漱和吃饭,5点45分坐地铁出发。另外,要特别预留一点时间给自己排空(拉屎撒尿),要知道,在检录处的卫生间是很紧俏的哦!最后,如果不是特别寒冷,建议在外头套一件一次性雨衣即可出门,热身之后,扔掉便是。身上携带的补给品也不要太多,北马组委会在检录时是拒绝液体带入的,而且赛后组委会也会准备丰富的完赛包供跑者补给。

北京地铁里蜂拥而来的跑者

2、早饭吃点啥?高GI、低纤维、低脂肪、低产气!高GI,指高升血糖指数的食物,比如白吐司、馒头、面包、面条等精致碳水,易消化,高热量。低纤维、低脂肪也很好理解,即避免吃高纤维素、高脂肪含量的,比如玉米等粗粮、炸鸡等油炸食物,防止增加肠胃负担。“低产气”要好好解释一下,豆类、薯类这些食物吃完之后,人体容易产生嗳气的现象,在比赛中就演变成岔气,非常影响比赛发挥。因此,也应尽量避免吃这些食物。

4、排空身体!站上起跑线前,无论你是否有屎意、是否有尿意,都要去见一下厕所女神。否则一上起跑线,就想找厕所是很尴尬滴!特别是第一次参赛的选手,随着开枪临近,身体的紧张感会加速肾上腺素分泌,你就会有内急的感觉。所以,开枪前,少喝水、多排空!当然,也要试着做几下深呼吸,让自己稍稍平静一下。

5、系好鞋带!你一定会感到好笑,系鞋带还用着说嘛?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不过,作为一个两次在比赛中散鞋带的过来人,我还是强烈建议你要好好地学一下几种不易散鞋带的系法。下图就是典型的伊顿扣的系法,其他的系法就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再展开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点击这个专门教鞋带系法的神奇网站

6、站上起跑线!Enjoy it!当你准备好一切站上起跑线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成功者了!不要担心!想想看吧!今天,这座城市仿佛只为你一个人开放,全城的人都在为你加油喝彩,你还用担心什么呢?就像北马在天安门广场起跑前高唱国歌的环节,绝对让你燃到顶点。因此,马拉松比赛更像是一个跑者的聚会,一次嘉年华,那么,请你尽情地享受吧!

7、把握好自己的节奏。初跑者往往会因为参赛气氛的感染而在起跑时速度过快,这容易导致体能过快消耗。因此,在起跑时要注意压住自己的配速,把握好自己的节奏,严格按照既定配速跑。在途中,要保持自己一贯舒服的配速跑,不要硬跟其他跑者配速,带乱自己的节奏。要知道:输赢在最后一公里,而不再最初的一公里!

8、与观众保持良好的互动。初次参赛,首要目的就是完赛。因此,在比赛过程中遇到肌肉紧张,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可以尝试与赛道边的观众保持良好的互动,不仅可以舒缓比赛压力,转移身体不适感,还可以带动赛场的气氛,让自己更好地享受比赛。

9、逢站必进:少量多次,补水、补盐、补糖。对于初次参赛的选手而言,每每到了补给站点,就应当逢站必进,但每次不要喝太多。一般补给站都会把水分装在一次性纸杯里。建议跑者用下图的做法,把纸杯捏出一个小角,像漏斗一样啜吸式喝水。这样可以保证在行径间不让水溢出。量一般在大约2/3纸杯左右,少量多次。一般是5公里之后开始补水,12公里以后,随着出汗量加大,要开始加入电解质饮料,同时也可以开始服用盐丸。另外,能量胶则以每45分钟/次的频率进行补充。

马拉松喝水示例

10、心率>配速:心率比配速更重要。一般来说,阻碍跑者前进的并不是腿脚,而是心脏。在马拉松比赛中,绝大部分出现意外情况的原因都是心脏骤停。这是因为大运动量下,导致身体脱水、体温升高,极易造成心律过快。而且,在保证同样的配速情况下,后半程的心率往往要高于前半程。因此,初跑者应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率变化而非配速,当心率超过警戒线时应适当放慢配速。

我的北马心律

11、面对特殊情况怎么办?对于初跑者而言,马拉松途中出现腹痛、岔气、撞墙、抽筋这些情况非常正常,原因只有一个,训练量不够呗!那如何解决呢?最优解应该是做足功课,提早补盐、补水、补糖、尽量避免产生这些情况。如果真遇到了,那就采用以下几点简单的处理方法。

(1)腹痛:减速 → 调整呼吸 → 按压腹部 → 如果情况加重请停止跑步向赛道医疗点求助。

(2)小腿抽筋:慢慢停止跑步 → 做肌肉反向持续牵拉,直至疼痛感消失为止 → 有条件可以喷点损伤速效止痛气雾剂(如云南白药) → 从新提速,降低既有配速。

抽筋应对方法示例

(3)低血糖:如遇到无力、出冷汗、烦躁等情况说明你身体处于低血糖状态 → 降速,补充糖水(如可乐) → 保持走动,直到症状缓解再恢复跑步。

(4)撞墙:放慢配速 → 不要慌张,让自己保持冷静 → 抖动双手,放松肌肉 → 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配速上 → 适量补盐、补糖、补水 → 可以走,但不要停下来!

(5)身体剧烈不适:立即停止跑步 → 移到赛道边 → 向场边人员求救!

12、完美撞线!对于半马比赛,我的强烈建议不要冲刺!不要冲刺!不要冲刺!近年来,国内几次半马出现猝死的事件都是发生在距离终点线前几百米处,教训深刻啊!一些平日锻炼不足的跑者,仗着身体素质好,在临近终点时刻意加速,事实上,配速并没有提高多少,而心率确实蹭蹭地往上飙,此时,心脏爆缸也成了必然。因此,我还是建议跑者还是保持当前速度完美撞线,在终点线留下你灿烂的笑容而不是你痛苦的泪水~

四、赛后恢复

恭喜你跑完了全程马拉松!也许你也感到难以置信,但是你真的做到了!趁着冲线的热乎劲,赶紧告诉你父母、亲友这个好消息吧!除了拍拍拍之外,你也需要好好对待跑完42.195公里的身体,它可累坏了!做好必要的赛后的善后工作,可以帮助你的身体更快地从疲惫中恢复过来!下面列个恢复时间表吧!

1、赛后0~5分钟:领奖牌、拍拍拍!这个不用说,给爸妈报个平安,给自己留个纪念照,在朋友圈里好好晒一下,这就是我们这些平凡跑者的小私心啦!温馨提醒:请不要在终点线停留过久,干扰正常的比赛秩序哦!

2、赛后5-20分钟:保持走动,摄入电解质饮料!跑步结束后,不要停下来,心脏在维持了4个小时左右的高负荷之后,心率依然很高,因此,你需要keep moving,让身体慢慢冷静下来。一般马拉松终点处都有赞助厂商的展台,你可以边走边逛,顺便还能薅点羊毛回来。同时,你也可以摄入适当的电解质饮料,补充体液流失。注意,不要饮用冷冻饮料!不要饮用冷冻饮料!这是一个过来人给你的忠告!

3、赛后20-60分钟:摄入高GI食物,给肌肉按摩+冷敷!跑完全马的你早已经饥肠辘辘了,赶紧吃点易吸收的高GI食物吧,比如吐司面包和能量棒。让血糖恢复正常水平。如果比赛日天气较冷,则可以喝点热水。我记得2016年的北马在终点处还有某贝莜面提供的烤羊肉串啥的。另外,此时如果有条件的话,还要及时给腿部肌肉做按摩和冷敷,以缓解肌肉疲劳与乳酸堆积。

4、赛后1~2小时:洗澡,可以吃一般性食物,拉伸、放松肌肉!这时你应该回到驻地了,好好洗个澡吧,让自己彻底放松下来。洗完澡之后,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来放松肌肉,也可以用泡沫轴进行恢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专业技师来给你做个正规按摩(不是大保健!)

5、赛后第一周:休息!休息!休息!有一种体验,只有跑完马拉松才懂...双腿笔直、行走困难就是初次跑完马拉松的跑者的常态。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尽快结束这种尴尬的体验呢?

有很多跑友推崇“排酸跑”。即在赛后的头几天内,开始轻松跑来排除肌肉内的乳酸,以此来加速恢复。然而,事实上,无论何种程度的运动,乳酸都会在运动结束后的半小时之内分解殆尽,而真正引发我们肌肉酸痛的,其实肌肉的细微损伤,这种现象叫做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简称DOMS)。这种症状消失短则两三天,长则六七天。因此,所谓的排酸跑不仅不能减缓酸痛感,而且还会延缓机体恢复。所以,对于初跑者而言,我建议赛后一周全休。

6、赛后第二周:如果身体仍感不适,继续休息!如有好转,做低强度的交叉训练!原因同上,低强度的交叉训练一般可以采用骑单车、走路、无氧运动等。

7、赛后第三周:开始恢复性训练,比如轻松跑。一般两周之后,全马带给你双腿笔直走路的体验应该渐渐远去,此时,你可以重新恢复自己正常的跑步训练。一般先从轻松跑开始,逐步转到正常的训练。开始准备下一个马拉松备战周期吧!建议普通跑者一年跑一个半马比赛、一个全马比赛即可。

我的马拉松总结

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跑步?为什么要跑马拉松?答案可能是锻炼身体、减肥、挑战自我、做一件让自己骄傲的事儿,诸如此类。而我更认同这句村上春树在《在我谈跑步时我在谈写什么》中引用的一名非洲长跑选手的座右铭:“ 痛苦不可避免,而磨难可以选择。 ” ( 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

事实上,我对跑步是又爱又恨。因为跑步并不轻松,而跑马拉松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磨难”, 但我一直相信一个人一生的苦难其实是一个定量,而且早吃苦比晚吃苦的要好:与其要生病的苦难,还不如在跑道上艰难前行;与其要生气的苦闷,还不如在跑道上挥洒汗水。一言以蔽之,一个人如果不去主动选择磨难、咀嚼磨难,那么痛苦随时会降临在这个人头上,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肉体上的。于是,我把跑步当做锻炼身体、发泄情绪、平静灵魂的一种仪式,一个人、一双鞋、一条路,经过一次跑步的洗礼,让那些低落的、愤懑的、疲惫的都随着汗水消弭在道路两旁,让内心重获一片宁静,让自己重获新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场马拉松比赛更像是对一段跑步历程的总结和里程碑。

我的马拉松留念图(摘选)

从2014年懵懵懂懂地参加杭马的首马,到2015年在厦门初探全马,再到2016年到北京感受中国第一马的震撼,最后2016年到上马参加它最后一届的半马项目。这些跑马的经历丰富了我的生活,也让我品尝到了一种常人难以享受到的特殊体验,那是一种只有马拉松跑者才能体会的兴奋、艰难、却又妙趣横生的感觉。怪不得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而我说,一场马拉松就是浓缩的人生。在不断向42.195公里前进的历程中,你能体会到前途漫漫的迷茫无措,又能碰到咬牙坚持的艰难困苦,也能品味到熬过撞墙期的柳暗花明,更能享受到冲过终点线那一刻的欢呼雀跃。这一切,又何尝不是一种浓缩的人生况味呢?最后,我想,马拉松的精神魅力可以用一句马丁·路德·金的名言来诠释,同时也与诸君共勉

——如果你不能飞,那就跑;如果跑不动,那就走;实在走不了,那就爬。但无论做什么,你都要勇往直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