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眇解》 | 保持清净与宁静的心境,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

 12345csdms 2023-02-25 发布于湖南

原创 未来生活学馆 未来生活学馆 2021-06-01 21:45

图片

今日音频:  - 《道德经眇解》第二十五至二十七章

昆成、辎重、曳明.mp3音频:00:0008:57
(点击圆按钮听音频)
图片


第二十五章
昆成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编注:以上《道德经》原文引用齐鲁版帛书《老子》)

有一种物质浑然天成,它先于天地出现之前而存在。它无形无声,无色无相,在寂静的暗蓝色的虚空中静默运化。从表面上看去,它的运化似乎不需要任何外力的参与,而且永久没有停止,可以称它为天地之母。

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名词去称呼它,所以此处暂且用“道”这个字给它命名。这是我从世间文字中选取出来,能够勉强形容出它的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它无边无际,从未停止过能量的运行与流转。能量在其间运转不息,而又延伸至更远的地方。

宇宙虚空中的能量分为一阴一阳。阴阳的能量相生,同时也相克。这种关系,使得虚空中能量的流转始终保持着平衡与守恒。

能量的拉动随着意识引导而产生,意识的出现是由于阴阳能量的不均衡。因此,当阳的能量被意识拉动,转到极处,宇宙的虚空中便会自动产生阴的意识。这股意识会拉动阴的能量出现,将阳盛的能量逐渐转化为阴盛的能量,如太极阴阳图的转化。此所谓否极泰来。

有了宇宙能量运转的法则,再来看那个来自宇宙源头“道”的运转。“道”的能量运转是无穷无尽、永不停止的。天、地、人的能量运转,也同样是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的。因此,小到个体生命,大到虚空宇宙,其间此四者的能量运行,都是无边无际、无止无尽的。

人也属于四者之一。人的生命依赖于大地而生存;同时生命能量的流动,是跟随于整个地球环境的能量流动而运转的。它如同旋涡中的一滴水,同时推动、拉动着其他的水滴向前运转;另一方面,它又遵从于整个漩涡中大的能量的流转。

再从更高的宇宙来看,地球所处的这个宇宙的能量运转,也是处在这个宇宙之外整个宇宙的能量运转之中;而这个宇宙能量的运转,遵从于“道”的能量运转法则。

那什么是“道”的能量运转法则呢?“道”的能量运转法则就是跟随自然发生。每个个体在其间的参与,都是道法自然中的一股推动力量。

“道”如何在天、地、人中运转?事物如何发展演变?就在于每个生命的心的状态和能量的状态,此谓“道法自然”。

图片

第二十六章
辎重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唯有环官,燕处则昭。

若何万乘之王,

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编注:以上《道德经》原文引用齐鲁版帛书《老子》)

一棵植物、一个人,如果头重脚轻,就容易失衡、摔倒。所以,要将重量集中在脚下,脚下才是向上生长的根。一个人情绪不稳,躁动不安,思想就不定,容易发生改变。唯有保持清净与宁静的心境,才能让飞扬的尘土静止、落到地面,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而非透过一层层灰尘去看世界。清净的智慧,可以引导躁动不安的思想安定下来。

因此,一国之君每时每刻的思想和行动,包括治国的方针政策、军事战争策略等,根源都离不开民生、资粮;也只有通过严谨、细致、广泛地调查研究,然后置于清净的心境中,才能分清孰轻孰重,立足现实,制定可执行的长远计划,做到对事物各个阶段的发展都昭然于心。

为什么万乘之君要以百姓的幸福快乐为重,以个人利益为轻呢?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生长于天地,即整个大的环境能量场中。环境长养我,百姓犹如载舟的汪洋大海,君王就是那只小舟。所有人共同的生命能量,才是个体生命能量的根基。轻视大众与百姓,即为失本,会失去承载生命的根基与力量。一位君王如果思想过于活跃、情绪暴躁,便失去了一颗清净的心;此时来看待世界,就会发出许多错误导向,使得天下大乱,最终失去君主之位。


图片


第二十七章
曳明
图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曳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
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编注:以上《道德经》原文引用齐鲁版帛书《老子》)

真正有善行的人,会默默地去做而不留痕迹;用纯善的心说话的人,内心坦荡,不会觉得内心遭受谴责,感到亏欠他人;用纯善的心谋划事物的人,不用经过精心算计,也能得到很好的结果;用纯善的心表达对事物的拒绝时,即使他没有做出拒绝的行为,也没有任何事物能够进入他的内心,动摇他内心的坚定;用纯善的心在他人心中留下的好感,即使不用绳索捆缚,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因此,圣人永远用纯善的心对待任何人,而不会将任何人遗弃;对于任何物品也从不抛弃,非常爱惜,物尽其用。这是圣人之道,可谓“曳明”。

纯善之人,是内心还不够纯善之人的老师;不够纯善之人,是纯善之人的依托:彼此承载,共同生长。

学生不珍惜、不尊重纯善的老师,老师不爱护、不管教不纯善的学生,即使充满了智慧,也是在糊涂中。以圣人的智慧来看待世人,好与坏、善与不善都是一体的。

圣人总是不念善恶,众生平等。理解了这一点,才算是领悟到了“精要玄妙”的大道,才算是获得了大智慧。

- 未完待续 -

本文由“壹伴编辑器”提供技术支持

* 下载时间:2021年2月6日、18日、3月12日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