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脉明师石明先生谈太极——“道在阴阳之间”

 班主任尚大人 2023-03-01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石明先生在北大的讲座中说:“什么事都有个极限,那极限的一刹那,——中极之微,就是太极。好比太极图里的中极线,亦阴亦阳,非阴非阳。具体如:我想出这只手,要出前的那一瞬间(即出与未出的一刹拉);我想拿回那只手,要拿回前的那一瞬间(即拿回与未拿回的一刹拉),这两个瞬间,都是太极”。他认为,“打拳就是有无之间、阴阳之间、同生共灭,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的过程。”。

谈到“迈步如猫形”的涵义时,石明先生说:“绝不是迈步时跷着脚趾,脚跟先着地走路,谁家猫这么走啊?'迈步如猫形’和'如履薄冰’,主要强调的是要求你把脚下的'作用力’降到最小的限度。”他说:“如果脚下老蹬着力就没有戏了。要在脚下做文章,这就是俗话说的'悟性就在脚下’。”他谈到在自己的训练中有两个桩,一个是无极桩;一个是探海桩。一动一静。站无极桩的结果不是脚下有力,而是飘起来了

他还谈到:“所谓太极劲,就是意动和体动谐和的产物”。他认为,太极拳是一种哲学拳,是研究“自身和谐”和“自身与外界和谐”的人体科学。它有利于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思辨能力,增强人的素质。作为武术它有健身、防身的作用,但不是用来与人争强斗胜的手段,应该说他是一种极为高尚的、修养身心的大道。

石明老师经常强调,太极拳非常奇特的一点是,练什么扔什么。练招扔招、练劲扔劲,练意扔意。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才是太极拳的真谛。正因为如此,他把自己传授的太极拳术称之为“如意太极拳”。

石明先生说:“飘走接散虚空,肩、腰、胯三道气圈,这就是太极拳体用的全部。”要想与人接手不犯丢扁顶抗等毛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飘,二是走。飘就是全身关节肌肉节节松开,僵力拙力完全除掉,脚下没有一点死力之处,且有一种升腾感;走就是气。

接就是接劲(不是用手而是用脚接劲),一搭手,对方就身不由己,整个身子被粘了起来,脚跟离地,手中无所施。(散是松散,如水之容物,不顶不抗。虚空如水的气态,对方击我感到空洞无物)。

肩、腰、胯三道气圈是内气随着身体中垂线向下延伸而逐渐向肩、腰、胯的周围均匀地散开,形成直径约一米左右的气圈。肩圈、胯圈的大小相同,腰圈略小。肩圈主要保证肩肘腕手的灵活变换;腰圈主要保证腰的自如旋转和供给全身各部位发劲;胯圈主要保证下盘稳固,进退灵活,以虚实步伐配合上肢活动,支援发劲。肩腰胯三圈以腰圈为主,想象把肩圈接于腰圈之上,将胯圈接于腰圈之下,上下相随,灵活运转。

走就是气走,意为向导气随行,内气能在身体内随意行走。

文章图片2 

一、化力。此化力非一般的化力。也有俗称为“要”的,或曰“叫起”。它不是化梢节的力,而是化根节,化来力处。人的力是由脚下发出,通过身体传导到手这个梢节。由于是由脚踩地球返上来的力,也有称反作用力的。他的化力就是把对方的反作用力撤掉,使对方的无法借助反作用力,从而把对方的力整体化掉。所谓四两拨千斤,正是在这种化力的基础上做到的。理论上,只要借助不了反作用力,人就发不出力来。看着块头很大,气势汹汹,发不出力来,也就等于没力,用四两来拨就很容易了。

二、挤脚跟。一搭手,就挤住对手脚跟。他这挤不是用力挤住的。而是用意,用神,用内劲。古人称“盖”,或“敷”,也有称“对”的。被挤住脚跟,对方就很不舒服,不得劲儿。高手是挤住脚跟后,还不让对方有太大的察觉。对方的力源被控制了,也就成了背势。当此时,主动一方怎么推怎么有。如果是高手,当此之时,一拍这人就飞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