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格森与意象派诗论的历史传承

 置身于宁静 2023-03-03 发布于浙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付昌玲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在意象派的历史传承中,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思想对意象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休姆诗学借鉴了柏格森的“运动与静止”的哲学思想,而庞德则借鉴了柏格森的“心理时间”说,叶赛宁借鉴了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观点,因此可以说,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是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基础与渊源。
  [关键词]柏格森;意象派;运动与静止;心理时间;直觉主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12)05-0089-05
  付昌玲(1977-),女,温州大学学报编辑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浙江温州 325035)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意象主义运动是“英语文学中和浪漫主义革命同样重要的一次革命”,是诗歌当时对自身无病呻吟、多愁善感的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诗风的一种反拨。意象派不是一个革新的流派,它继承了象征主义诗论,重视人的心灵与自然间的交流,它的核心是强调瞬间的直觉,突出诗的具象性和情意与物象的结合。当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生命哲学正在诗歌界流行,加上意象派的开创者休姆直接受教于柏格森。因此,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生命哲学全盘为意象派所接受,成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和哲学基础。意象派的许多诗学观点是以柏格森的直觉主义的生命哲学为理论基础的。意象派的大师们对柏格森的多处思想加以了接受和发展,使之成为了意象派两大主流理论之一。
  现在的理论界对意象派诗歌渊源的研究比较侧重于意象派与东方诗歌,如中国古典诗词、日本的绯句与和歌和与法国象征主义等之间的关系,而对柏格森生命哲学和直觉主义对意象派诗歌的影响,虽有涉及,但未深入研究。意象派的发展是连续性的,比较容易追溯。一般而言,它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形成期、全盛期、衰弱期、复活期。而受柏格森直觉主义生命哲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一、二、四这三个阶段。
  一、休姆阶段(1908-1911):对柏格森的“运动与静止”思想的传承
  这是意象派的初始阶段,即意象主义在英国的发起阶段。1908年,英国诗人、哲学家休姆在伦敦组织了一个诗人俱乐部,反对当时已落俗套的维多利亚诗风,宣告充满多愁善感之泪水的“湿而泥泞”的诗的结束,认为散文是表现理智的工具,诗是表现直观的工具,宣称“干而硬的诗的到来”。这是以休姆为代表的意象主义的“原始”阶段,当时,他并没有能力提出明确的意象主义理论基础。它的步伐是摇摇晃晃的,就如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需要强大的外力支持。而在20世纪初,“柏格森热”风靡一时,这给了彷徨在路口的休姆提供了无限的灵感。
  休姆最早受到叔本华和柏格森神秘直觉主义的影响,而直觉主义是“意象”概念的理论基石。从柏格森那里,休姆学到了理智和本能的区别。柏格森说:“理智的特征是不理解生命的本质。”他认为:理智认识只及于世界、事物的外表,即物质性的东西,不变不动的东西。对世界、事物的内在本质,真正的存在,它没有能力认识。但他并不认为世界的本质、实在是不可认识的。相反,他坚信实在是可以认识的。但这要靠一种与理智认识完全不同的认识方式——本能方式。理智仅仅从事分析,而本能是把艺术家放回“一件物体中,运用一种同一感,还拆隙空间置于他和他的模特儿之间的障碍”。休姆翻译柏格森的《形而上学入门》中有一段颇能给人启迪的话:“许多不同的意象,借自迥然不同事物的秩序;凭着它们行动的聚集性,可以给某种本能要被捕捉住的一点引来意识。”休姆得出了散文是理性的传达工具,诗歌则是本能的传达工具的结论。这样就铸就了休姆的“意象派”观点,即要求诗歌直接呈现能传情达意的意象,力求用简洁、朴实、准确又浓缩的具体意象来表达含蓄的感情和哲思,排除主观的评论和侧面的烘托渲染。如《秋》,全诗用了两个日常生活中极常见、极平实的意象——红脸庞的农夫、城市中脸色苍白的儿童,分别比喻红月亮和白星星,色彩、形象的相似性,使得意象极其直观、传情,简洁而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对乡间自然景色的深沉意趣和爱慕。
  休姆用简洁的语言、具体客观的意象和比喻的手法,意图摆脱理智的分析、抛开“真理”,把中心放在本能上,从而使诗歌显示出一种具体、独特的直觉感。这种对理智和本能的区别,就是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借鉴。
  在具体的创作手法上,休姆又受到了柏格森“运动与静止”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时间与自由意志》中,柏格森表述了这种思想:“我们的知觉、感觉,情绪和观念都呈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清楚的,准确的,但不属于任何私人;另一方面是混杂紊乱的,变动不停的,不可言状的,因为语言若不取消它的可动性就不能捉住它。”在《创造的进化》中,柏格森又深化了这一思想:“我们的心灵是一架摄像机,它在胶片上把运动分解为有限数量的静止图像,然后再重新组合运动。静止是一幅我们的心灵摄取的实在的图画,因而静止比运动更真实,运动则是静止的堕落。”柏格森认为:人的意识状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表层意识,表层意识轮廓清楚,是静态的;另一个深层意识则是流动、绵延的,是难以捉摸的,而语言使其凝固下来,使其有了固定的模式,静止比运动更具有真实感。这样的主张给休姆的创作以巨大的影响和启发。休姆一生追求诗歌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细微复杂的感情,他竭力与日常语言这种大众化的东西作斗争,强调“描绘出你所要表达的感觉和事物的确切曲线”。所以,休姆把柏格森的思想进化为一种静态的描写和现代几何主义,通过“冷和硬”的诗歌基调来表现“静止”的意象美感。如《在船坞上》,整首诗运用了“冷”的笔调展开,描写了一个午夜码头的夜景。却如一幅线条刚硬的浮雕,凹凸有致,干脆利索。诗的感情起伏不大,似乎是一通到底,但却浸渍了满满的凄凉。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巨大的孤寂感。诗人用“遗落的气球”来比喻“午夜的月亮”,表现了月亮“无奈的选择”。它是孤立于世的个体,那看似亲密无间的“天空”,实际上是遥不可触的;而在身边的“绳索”,只是捆绑你、妨碍你的枷锁,是冰冷无情的。通过这种“静止”的意象组合,简洁的曲线表达,诗人抒发了自己“寂寞、无助”之感以及处于人生路口的无奈和无所适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4/view-3426806.ht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