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的语文课 | (三十四)学古文,增智慧——学习《孙权劝学》

 爱语文红泥火炉 2023-03-03 发布于江苏

                 第一课:人物镜头特写


看着课题中熟悉的名字,孙权—— 一个距离我们有1800多年的历史人物,具有封建王朝伟大君主的霸气和威严,可以说是我最崇拜的人物,所以我对这一节课满怀期待。

文章的课题很好理解。孙权劝学这个经典的故事出自《资治通鉴》。它是由我们熟知的司马光主持编撰的编年体通史。'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是宋神宗对这本书的评价,故定为《资治通鉴》。了解了大体的创作背景,我们来看一看文中的人物:孙权、吕蒙、鲁肃。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温茗雅同学对于文学经典钻研的很深,她做了很好的解释。孙权是吴国君主,周瑜是孙权的哥哥孙策的连襟,曾任吴国水军大都督,鲁肃是周瑜推荐给孙权,在周瑜临死时担任大都督。吕蒙之前是将军,之后鲁肃死了,吕蒙担任大都督,用计杀关羽之后病死。孙权为君主,鲁肃与吕蒙为臣下,两人私下是朋友关系,鲁为谋臣,吕为武将,三人之间发生过一个历史典故'孙权劝学’,也就是本课要学的内容。


通过了她这样一个详细的分析,我们就能大概得出文章的脉络,我们以人物和学习串通在一起,发现可以把文章概括成三个短语,分别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叹学

对于一个古文的学习比较重要的部分就是翻译句子。对于古文基础好的同学,这当然不费他们吹灰之力,所以我们很快就完成了。在李老师邀请了两组同学进行展示之后,翻译课文的任务晋升成了2.0——以讲故事的口气复述这一则故事,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我们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很强的语言组织能力,更何况李老师还要求我们脱稿。这就使课堂变得紧张而刺激了,一开始没有人敢试。随着李老师的倒计时时间变得越来越短,4——3——就当老师快喊2的时候,一只手举了起来,随之而来的是一句坚定的语句,声音不大,但足以震慑全班。老师,我来吧!”“好,周闯!老师露出了欣慰的微笑。从他上讲台到讲完整故事,似乎是一气呵成的事情,他把属于君王的威严和属于君臣的言行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李老师带头鼓掌起来。原来学习文言文也可以如此有趣!反应灵敏的金畅肯定周闯发言中优点,同时,也指出了缺点。他认为讲个故事的语言组织有序,内容风趣幽默,但在个别字的理解上面有一些误差。这一环节对我们深入理解本课内容有更好的效果。


稍作点评后,老师带我们了解了语气词和称谓语,语气词有:1、邪,反问语气,表示2、耳,陈述语气,表示罢了3、乎,反问语气,表示。还有一些称谓语,如就是古代君王对臣的爱称。是古时候王侯对自己的自谦,老师还给我们进行了拓展——“皇帝谦虚,说自己自己能力和精力有限,所以需要大臣们的辅佐,所以称自己为“寡德之人”。通过李老师精彩的40分钟,带我们一起领略了专属于古文的风采。要下课时,李老师也留给我们一个有趣的作业:写一篇孙权劝学的舞台剧。


                 
第二课:文章内容分析


在上节课的学习基础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邵奕涵写的舞台剧的剧本,所写内容丰富有趣,值得我们学习。并通过添加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深入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

接着,李老师带我们进入的人物语言的赏析部分,但他这次赏析的方法与以往略有不同,用的是改句法。他在PPT里面呈现了几组语句,分别是课文中的原来的句子和改过的句子。同学们,你们来看一看这些句子,有什么不同呢?你认为哪一种写法更好?”同学都认为,课文中的原句写得更好,原因有很多种。梁力玮第一个举起手来自信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第二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您改为了'卿今当涂掌事,须学!通过这两个句子的对比,我们发现'不可不学是一个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写出了孙权对吕蒙的期望,有一种语重心长之感,而改句则显得生硬。”文章中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好句子老师一带我们赏析。


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对这篇文章一些语句的语言技巧做出的指导。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句话用的就是现身说法。我们也可以用到我们平常生活的语言技巧中,使自己说的话更有信服力。再比如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前半句是反问句,语气有些强硬,带有不满,表现了君主的威严,但后半句有些让步,让不想学习的吕蒙听了心里会舒服许多。“先提高要求,再降低要求,这样,低要求就好达成了。”这也是一个很有用的语言技巧。老师以生活中“借钱”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这种语言技巧。

我们又谈读文章的启发。如果君王读了这篇文章,他们会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借鉴历史,使自己国家更加富强。从我们看来,这篇文章的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深度阅读,了解往事,写出了读书的重要性。同一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这就是经典存在几千年的意义所在。

学完这篇文章,我领略了文言文带给我们的美。那是一种文韵之美,如果翻译成现代文,就没有这种美感了,果然就像音乐一样,有着特殊的旋律与节拍,读快一点或读慢一点都不能领略这种特殊的美。我们应该多读一些古文,从中学习到与人沟通的技巧和跟古代人物的近距离交流。古文是人们心中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是古代文学留给我们精神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