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五课:近体诗的对仗

 昌松 2023-03-09 发布于广西

图片

第五课:近体诗的对仗

第一节:近体诗的对仗安排

汉语的单字具有独立意义,这就使得对偶的修辞方法成为可能。《诗经》里面大量使用对偶修辞,但主要是反复,应该与歌唱有关。也有比较严格的对偶,比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再比如沈德潜编纂的《古诗源》里面辑录的古诗《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与我何有哉。”前面四句连续使用对偶。近体诗延续古诗与古文对偶修辞的传统,但是规定更严格,仿佛古代仪仗队两两相对,除修辞的要求,还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故曰“对仗”。

“对仗”就是对偶。“仗”的意义是从仪仗来的,仪仗两两相对,所以两两相对的语句叫做对仗。

一、对仗的常规

对仗是律诗的主要条件之一。绝句只有四句,不要求对仗。五律、七律有八句,每两句称作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和颈联要求对仗。至于排律,除首联和尾联外,中间不管铺排多少联,都需要对仗。

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这是正格。例子:

《观猎》/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新丰”对“细柳”,是地名对地名。)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二、对仗的不常规1、三联使用对仗

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用于首联、颔联和颈联,另一种是用于颔联、颈联和尾联。例如: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颔联和颈联对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颔联、颈联和尾联对仗。

首联对仗,适合用在第一句不押韵的情况。首句入韵的,也可以在首联对仗。只不过,这个“对仗”是广义的对仗,仅仅词性相对,平仄没有完全相对。例如: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尾联是一首诗的结束处,对仗不宜于作结束语,所以尾联对仗的律诗,不为诗人所喜用,一般都用散句。上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流水对(关于流水对,详见下文),加之,这联仍在担当收起整首诗题旨的作用,因而不显得停滞。

《唐诗三百首》中,有七律四首,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宿府》,元稹《遣悲怀》之三,李商隐《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尾联对仗是比较难以掌握的,因为不容易收住全诗。

2、其余对仗位置

还有的律诗,有的全诗使用对仗,有的隔联使用对仗,有的只有一联对仗,有的都不对仗。因都是极少数的情况,尤其是后三种,这里仅举例做为了解,皆不提倡初学者实践。

A、全诗对仗的

《醉书》/杜甫

半年愁病剧,一雨喜凉新。

稍与药囊远,初容酒盏亲。

浩歌惊世俗,狂语任天真。

我亦轻余子,君当恕醉人。

杜甫《登高》  如果宽松一些看待,杜甫的《宿府》与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B、隔联对仗的

《辋川别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对仗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新眼。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C、 只有一联对仗的。

蜂腰体

这种首联、颔联、尾联都没有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变格诗体,就是所谓,谓之腰细(相对中间两联对仗而言)。蜂腰体在盛唐五律中尤其多见,贾岛、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等大家都有用这种蜂腰体的诗作。

还有一种“偷春格”,正常的格律诗是颔联、颈联(即第二、三联)要求对仗(也称对偶)。如果首联(第一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的,就被称为“偷春格”或“偷春体”。

下 第 贾岛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对仗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除夕感怀(2006年写)蜂腰体

爆竹何时断,今宵究不眠。

人过三十岁,逐岁怕新年。 
看父头皆白,听儿语尚颠。

风寒犹独倚,烟火到窗前。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对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对仗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对仗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娥。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D、全诗不对仗

全无对仗。如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和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这应该看作是追求古风模样的律诗。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月,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我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另外,排律的首联和尾联可以不对仗,中间无论多少联,一律使用对仗: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着报雠名!

第二节:对仗的要点本节主要谈律诗正格-中间两联的对仗,因为这是评价一首律诗是否饱满的关键。近体诗对仗的正格,出句和对句的平仄相对、句型一致、词性一致。

1、平仄相对

已在前文讲述: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果出句写成“仄平平仄平平仄”,对句不必字字平仄相对,写成“平仄仄平仄仄平”而导致孤平,按原来“仄仄平平仄仄平”即可。

如果出句写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对句不必字字平仄相对,写成“平平仄仄平平平”而导致三平尾,按原来“平平仄仄仄平平”即可。

2、句型一致

所谓句型一致,就是语法结构相类,词组相同。两句的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联合结构、偏正结构等必须一致。体会下列对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竹恋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3、词性一致

所谓词性一致,就是要求同类词相对。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词语分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数量词、颜色词、方位词、副词、代词、连介词等类,同类相对就是词性一致。此外,重叠字要与重叠字(茫茫、滚滚等)相对,连绵字要与连绵字(灿烂、潺湲等)相对,专有名词要与专有名词(燕子楼、雷峰塔等)相对。

名词使用的频率最高,所以名词还分成更细致的类可分为十四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虫鱼、形体、人事、人伦。当然还的颜色对颜色、数目对数目、虚词对虚词。对仗应极力避免同字对。并且名词按照小类相对,就是所谓“工对”;不同类别的名词相对,则属“宽对”。颜色、数目、方位词各自单独归类,必须同类相对,这是近体诗的特殊约定,与今天的词性分类不尽相同。

句型和词性都一致本是容易达到的理想状态,但在写作实践中,也有无法兼顾的情况。如有的句子,只要求字面相对,而不要求句型相同,如毛泽东“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太盛”连着上文“牢骚”读的,是“牢骚”的谓语;“长宜”是连着下文“放眼量”读的,是“放眼量”的状语。后仨字,句读是“防/肠断”,“放眼/量”,停顿不一样,语法更是有区别的。

近体诗对仗有几种情况,以下介绍工对、宽对、流水对和扇面对。

一、工对。

凡是词性一致、句型(语法结构、词组)也一致,就是对得工整,是为工对。比如说,名词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类(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但,工整超过了限度便是纤巧。一般地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是宋诗的艺术水平反而比较低。因此,聪明的诗人总会避免过度工整。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例如李白《塞下曲》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晓战、宵眠就是反义的。

在五言中,有四个字对得工整;在七言中,有五、六个字对得工整,也算工对。例如“潮平两岸阔,月涌大江流”,“阔”是形容词,“流”是动词,词性并不一致,但因前面四个字对得工整了,也算工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中:“飞”动词,“点”名词;“翼”名词,“通”动词,但因前面五个字对得工整了,也算工对。

有一种“就句对”,是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也算工对。如: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这首诗,“金河”与“玉关”句中相对,“马策”与“刀环”句中相对,因此“金河”与“马策”、“玉关”与“刀环”也算工对。第三四句同理。

还有一种“当句对”也是工对,请看: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李商隐)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李商隐)

每句都有两个字重复,并且重复的位置相同,上下联相对仗。这叫“当句对”。钱钟书《谈艺录》里指出,该体创于杜甫,定名于李商隐。这种手法令句子很顺畅、很有趣,生机勃勃,值得提倡。

借对也算工对。借对有两种。一是借义。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句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例如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白”的本意是李白这个人,这里却用动词“说”的含义,来和下联的“飘”对仗。又如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寻常”在句中的意思是“平常”,对不上“七十”;但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寻常就是长度,所以借来对数目“七十”。二是借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杜甫:“东郭沧江合,西山白雪高”,以“沧”谐音“苍”,以对“白”。

二、宽对。

宽对是指,诗中对仗,只要词性、意义、平仄相对就可以了,没必要太过工整。当然,也不要流于俗野浅白。古人的原则是:宁粗毋弱,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形式服从于内容,诗人不应该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哪些地方需要工对,哪些地方需要宽对,要看具体情况而定。因此,宽对和工对都是律诗的基本对仗。稍宽的,如:

树从何代有,人与此堂高。(苏轼)

至今游客伤离黍,故国诸生咏雨蒙(苏轼)

这两联,意义、词性都对仗,但对仗的对象是异类,而不是工对里讲的同类对仗。如,“今”是表示时间的名词,而“国”是表示地理的名词。

更宽的,那就是半对半不对了。如:

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苏轼)

耕牛未尝汗,投种去如捐。(苏轼)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毛泽东)

宽对里,有个“错综对”,如中唐诗人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首联:“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但位置不同,属典型的错综对。又如刘禹锡《始闻秋风》首联:“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整联中,“君”、“我”,“与”、“却”位置不同,属错综对。错综对主要是为了适应平仄而颠倒词序,当然也有的为了追求文理上的通顺。因错综对毕竟与严格的对仗不符,所以诗人要是真的用了,也是首选用在可对可不对的首联,用在颔联或者颈联的例子是极少的。

三、流水对。

一般的对仗,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立性,单独抽出一句来,意思很完整。比如我们都记得“人生七十古来稀”,却很少人记得这句的上联是什么。流水对则是一句话分两句诗说完,上下句一意相承,任何一句独立起来都没有意义,或意义不全;我们须背完上下联,才有一个完整的意思印在脑海。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四、扇面对。

一般的对仗都是出句和对句相对,扇面对是隔句相对。例不过十则不立,这种情况太罕见了,刻意模仿很容易画虎不成反类犬。但是扇面对在古风和词曲中却很常见,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

《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白居易

飘渺巫山女,归来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

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

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

《玉蝴蝶》/柳永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好的对仗,或以纤微对宏大:“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或以阳刚对阴柔:“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或以实对虚:“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很类似于阴阳相生相济的思想,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审美观。

其它还有很多,若“双声对”、“叠韵对”、“虚实对”、“逆挽对”、“连珠对”、“联绵对”、“截句对”等不复赘述。 

    图片   

第三节:对仗的避忌

对仗不仅有以上“清规”,还有一些“戒律”应该避忌。主要有“合掌”、“四言一法”和“同字相对”。

1、                                   合掌。合掌是诗家大忌,应着力避免。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有时上下两句的某个实词意义太过接近,也看作是小合掌,也应该避免。

比如骑牛=驾马。林黛玉出句:犯斗邀牛女。史湘云对句:乘搓访帝孙。两句同一意义,也是合掌。在诗中更使诗意停滞,这是最需要避忌的。

2、四言一法。

律诗的句法,八句要不尽相同,特别是中间四句的句法,更不可以一样。如果一样了,就是四言一法,造成对仗手法的雷同。

王维《山居秋暝》的中间两联很注意错开动词: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而司空曙《贼平后送友北归》中间两联就不妙: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不仅动词位置全部相同,而且其余的词组语法全部一样,句法雷同,对仗呆板。我们应尽量让句子句法错综变化。

3、同字相对。

古体诗里没有这种避忌的,近体诗才会尽量设法避免,上联已有的字,下联不要有。

附一些常用词性一致的

天文气象。主要词语有:天、空、日、月、星、风、雨、露、霜、雪、冰等。例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岁月时令。主要词语有:年、岁、春、夏、秋、冬、月、日、昼、夜、晨、暮、时等。例如:“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地理山水。主要词语有:地、山、水、河、江、湖、塘、池、州、邑、城、乡、村、田、地、原、野、路、径、阡、陌等。例如:“(山)出尽如鸣凤(岭),(池)成不让饮龙(川)”、“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倂两(峰)寒”。

花卉竹木。主要词语有:松、竹、梅、菊、桃、杏、梨、李、兰、桂、莲、蕉、杨、柳、花、枝、根、蒂等。例如:“(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花板润沾红(杏)雨,彩绳斜挂绿(杨)烟”。


鸟兽鱼虫。主要词语有:龙、虎、凤、鸾、麒麟、犀、象、马、牛、龟、鲸、鱼、鲤、鹤、鸿、雁、鹰、燕、莺、鹂、鹭、鸥、蝉、蛩等。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宫宅建筑。主要词语有:宫、殿、楼、阁、台、榭、亭、廊、房、宇、馆、舍、门、户、窗、牖、陵、墓、茔、冢等。如:“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妆(楼)翠幌教春住,舞(阁)金铺借日悬。”.

衣饰珍宝。主要词语有:衣、裙、巾、冠、钗、环、簪、佩、珠、宝、翡翠、玛瑙等。例如:“坐久好风休掩(袂),夜来微雨已沾(巾)。”、“(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器物用品。主要词语有:物、舟、车、辇、旌、旗、钟、鼓、刀、枪、剑、戟、犁、耒、耨、锄、床、榻、席、簟、被、衾、枕、褥、炉、香、帏、帐、幕、帘等。例如:“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宴饮馐蔬。主要词语有:炊、烹、筵、宴(燕)、膳、食、酒、肴、馐、蔬、羹、汤、药等。例如:“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

史传歌赋。主要词语有:史、传、诗、词、文、赋、语、言、歌、谣、舞、乐等。例如:“踪迹大纲王粲(传),情怀小样杜陵(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书琴文宝。主要词语有:琴、棋、书、画、纸、墨、笔、砚等,这类词本相对罕少。多与其它类名次相对。例如:“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社会政治。主要词语有:国、家、社、世、州、县、乡,朝廷、官吏、祠堂、庙宇、学校、家庭、政、道、治等。如:“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

人伦身份。主要词语有: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儿、孙、亲、朋、友、师、徒、君、臣、将、帅、兵、卒、佛、道、仙等。例如:“(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人事情感。主要词语有:功、名、宴、游、才、情、爱、怨、恨、抽、醉、迷等。例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人之形体。主要词语有:身、心、怀、胸、首、项、手、足、腕、指、容、姿、面、眼、眉、影、音、魂、魄、胆等。例如:“(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至今犹破(胆),应有未招(魂)。”          
生死祸疾。主要词语有:生、死、病、疾、灾、祸、运等。如:“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上只是对名词细分的小类,但并非只能在对仗中按小类对应。实际上,由于诗意的要求,对仗中往往多数是近类不同小类名词对应。例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天地”“风云”乃天文气象、地理山水类对天文气象“云霞”“梅柳”乃天文气象类对花卉竹木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